沙漠种西瓜,不再是难题!中国科学家已成功创造出4000亩的奇迹!
众所周知,沙漠地区以其干旱缺水和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历来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的禁区”,在没有向导和充足的补给下,要想穿过浩瀚无垠的大沙漠,对于所有生命形态而言都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统计,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30.3%,而沙漠面积已占到了陆地总面积的2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着每年以6万平方千米的速度不断沙化。
在地球人口日益增长的当下,沙漠化的快速进军无疑会给地球上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人类对沙漠的肆虐很早就有着清醒的认识。三国时期,曹魏的阮籍就曾在《为郑冲劝晋王笺》中写道:“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北周庾信也在《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中说:“祁连犹远,即受冠军之侯;沙幕未开,元置长平之府。”
看来,在古人的沙漠不光是一座不毛之地,更是一座人间炼狱、然而,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古人无法对沙漠化施以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人类面对沙漠化的侵袭往往只能选择放弃祖祖辈辈的居住地,转而另觅良所。
在古代,散落于世界各地的文明相对零散,且生产力不足,人口规模较小,各个文明间的交往频率也相对较少。因此,此时的人们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地理上都远远没有形成今天“地球村”的概念。
所以,一旦有某个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漠化,当地人往往会选择一迁了事,可伴随着现代文明体系下人口爆发式地增长,陆地上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越来越狭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类不得不开始思索向恶劣的沙漠进军,以挽救的生息繁衍之困。
在恶劣的生存态势地驱使下,全世界各国开始试图利用科学技术向沙漠索取人类生存的物资和条件,以保障人们渡过日益紧缺的物料危机。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与沙漠作斗争中表现尤为出类拔萃的,想必中国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了吧?
中国人素来就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向来拥有不为人后的不懈追求。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地球上所谓的恶劣环境,对中国人和中国的科学家来说,都不是个事儿。
比如,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种水稻;在迪拜的沙漠种上沙漠稻;把一座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毛乌素沙漠,治理得几乎快从地球上消失,这就是中国人的能力,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与以上中国人创造出来的奇迹相比,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发明的一项彻底改变沙漠的新技术,却足以令全球科技界为之震惊。它不仅改变沙化土壤的特性,还能让改良后的沙化土种植上又大又甜的西瓜。
这项令国人自豪的技术就是沙土改良技术。
说道沙土改良技术就不得不提到易志坚教授了。2009年,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易志坚成功研发了一种力学约束材料,它可以使沙子颗粒之间产生持久的约束力。在沙地上使用之后,沙地产生了跟土壤相似的保水保营养的能力。
凭借这项技术,8年后,易志坚教授的研究团队在乌兰布和用新材料改造了4000亩沙漠,并且当他们确信沙漠化的土壤改造完毕后,他们在改造后的沙地上种植了大量西瓜。
很快,就在当年,整个4000亩的沙漠种植基地,科学家的团队们种植的西瓜全部获得了大丰收,西瓜的个头和甜度远远超过同种类型下的其它西瓜。
除了西瓜丰收喜人,高粱的收成也非常不错。据易志坚团队的统计,他们种植的高粱当年亩产789公斤,而同时期全国高粱的亩产也不过324公斤,也就是说,改良后的沙漠种出来的农作物是普通地区的两倍多。
而在4000亩沙漠上,不光是西瓜、高粱长势喜人,辣椒、番茄、萝卜等农作物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收成,可以说,中国科学家已成功创造出了4000亩的奇迹!
相信不久的将来,再假以时日,祖国北部的沙漠化必将划上历史的休止符,中国也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