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异化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异化

译者:张弢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普通会员,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异化存在于“同一”与“大他者”的对立之间,它描述的是主体不再认识自己或者只能通过大他者识别出自己的状态。关于这个概念的哲学背景来自于黑格尔以及后来的马克思。古典精神病学用这个术语对在疾病中“主体不再知道自己是谁”的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得益于雅克·拉康对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研究,这个术语不再仅指精神异化,而且保留了它在哲学上的意义。

对在这一点上追随黑格尔的拉康来说,人类的欲望由中介构成:“一个人的欲望在另一个人的欲望那里发现意义,不是因为另一个人掌握着通往欲望客体的密钥,而是因为他的第一个(欲望)目标被另一个人识别了出来”(拉康,p.58)。明确地说,这个目标是被大他者承认为一个欲望的主体,因为第一个欲望是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承认。结论是拉康著名的公式:“人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欲望着另一个人作为客体,而是一个人欲望着另一个欲望,而且希望自己的欲望被大他者承认。这与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一场为纯粹的威望而进行的斗争)相呼应,其中,每一种意识都希望被大他者承认而不是反过来去承认大他者(“每一种意识都在寻求另一种意识的死亡”)。

在这场至死不渝的战斗中,为了胜利而接受死亡的人成为主人;另一个则成为奴隶。但是这使得主人陷入困境,因为他把自己的地位归功于对奴隶意识的承认。然而,当主人在(奴隶的)劳动中提取出他在战斗中丢失的自我意识的时候,奴隶就被主人解放了。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奴隶最终将以没有主人容身之地的方式改造世界。

异化:维恩图

所以,拉康的异化主题是指一个被迫的选择,或者“vel”——一个表示二选一的拉丁词语,即在那里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术语。这个“二选一”在异化中给出了一个虚伪的选择、一个被迫的选择——“要钱还是要命”、“我还是你”。主人的自由——必须通过死亡去获得自我意识,这不是自由。拉康从这个二选一的结构中推导出几个结果,尤其在他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批判中,表明了思想和存在不能同时发生。因此,“我在我不思之处”以及“我于我不在之处思。”

皮埃拉·奥拉尼耶也提出了异化的概念,尽管她从拉康那里借鉴了欲望与大他者的关系,但是她的观点更接近弗洛伊德的关于集体催眠及其与自我理想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无论怎样,她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工作,拒绝将异化作为人类生存的既定条件之一,而是将其看作为一种灵魂试图解决冲突的方式。首先,她通过它的目标定义了异化这个概念,即“为建立一个无冲突的国家而奋斗,废除在主体身份认同和客体身份认同、在‘我’及其理想之间所有导致冲突的原因”(奥拉尼耶,1979)。因此,她将这个概念联系于桑纳托斯的目标—— “为了不欲望而欲望”,这样它就可以被用于集体心理学、激情之爱、赌博和药物成瘾等形形色色的领域。

然而,皮埃拉·奥拉尼耶坚持认为,异化被搁在“自我异化的欲望”和“被异化的欲望”的遭遇之间。异化的过程力图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紧张感,无论涉及到的是一个将自己与被认同的客体联系起来的主体,还是一个想要将从他人那里返回的他的自身形象与他人形象结合起来的主体。因此,异化以一种病态的形式出现,就像神经症或者精神病,它试图调节主体认同与被认同的客体之间的冲突。鉴于神经症将自己与理想化分开,以及精神病将理想化安置在妄想中实现,被异化的主体将提供给他确定性的另一个人理想化。异化不能使这些理想成为推动进步的动力,它通过理想化力量的中介制造了一条捷径。当被异化的主体误解了“在他或她的思想中发生的意外”时,异化变得更加有效(奥拉尼耶,1979)。就好像这个主体一旦成为了囚犯,就不再具有判断局势所需要的客观性。

当一个群体感到被异化时,不仅是一群主体被一群主人所压迫,而且压迫渗透到群体内部所有的关系中。“因此,无论一个人目前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潜在的凶手,因为片刻之后他总是会发现自己处于相反的位置”(奥拉尼耶,1979)。如果说雅克·拉康受惠于黑格尔,那么皮埃拉·奥拉尼耶则依靠奥尔德斯·赫胥黎(译者注:英国作家)和乔治·奥威尔(译者注:英国小说家),他们二人都再访了在二十世纪留下印记的历史性经历——犹太人大屠杀和古拉格集中营。

但是,主体是如何选择了异化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另一种呢?皮埃拉·奥拉尼耶将从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认同主体与被认同客体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被铭刻在与自我理想和一般理想机构的病态关系的核心。异化的特征是“我”和“其客体”之间的不对称性,在一个识别的东西和另一个识别的东西之间没有互惠关系,这与精神病的特征是不同的。这样,主体的反应就与那个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客体相疏离,从而创造了一个主导极(在一个客体、神药、机会上的热情的投资);相反地,精神病患者也意识到这种关系的不对称性,他试图逃离,并试图在这种关系之外创造一个其他人拒绝承认其身份认同的妄想对象。

这个由皮埃拉·奥拉尼耶所设想的异化概念,允许我们重新考虑疾病分类学的范畴。她特别开辟了一个重新调查成瘾和倒错问题的领域。

SOPHIE DE MIJOLLA-MELLOR

索菲·德·米霍亚-梅洛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之拉康相关词条译文系列

【D001】压抑词条

【D002】拉康词典:实在

【D003】拓扑学

【D004】享乐

【D005】阳具

【D006】父亲的名字

【D007】除权(FORECLOSION脱落)

【D008】悬浮注意

【D009】窥视癖

【D010】抑制词条

(0)

相关推荐

  • 汤拥华︱福柯还是拉康:一个有关凝视的考察

    福柯与拉康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2020年第12期,责任编辑小野,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摘 要 "凝视"是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它既促成了视觉文化研究在 ...

  •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之42~~小a(2)

    小明语录: 人作为主体,要承担的起失败后的无助,每个人必将承担社会的欲望压迫,和源自父母的欲望.这个过程,我们终将遭遇每个人自己,主体终将遭遇自己的命运,虽然这个命运并不单纯,它被混杂了太多大他.小a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内摄

    Introjection 内摄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869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内摄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过程,与吞并(incorporation)幻想有关.桑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转移(或移情)

    转移 (英:transference,德:Ubertragung,) 术语转移是一种移动到对另一个人身上--通常是心理医生-的感情.欲望.以及与以前在在被投射人物的连接到过去的主体高投资的联系或经历过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重复

    重复 翻译自<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1472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重复是无意识心理过程的一种典型表现,它或多或少地有规律地.但不灵活地驱动主体系统地重申某些经验.思想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认同

    认同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787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使自己的一部分人格与另一个人的人格相一致,而另一个人就像一个 ...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自恋

    Narcissism 自恋  原文出自<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1104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自恋一词,与希腊神话中的纳克索斯一致,指的是自爱.这一概念在弗洛伊德的著作& ...

  • 精神分析学国际词典:自我

    Ego 自我<精神分析学国际词典>(p.461) 译者:张弢 (成都精神分析中心普通会员,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das Ich"(字面意思为"我&q ...

  • 精神分析国际性词典:投射

    Projection 投射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1334 译者:张弢 在一般意义上,投射一词是指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或从一个空间的一部分到另一个部分的位移(拉丁语projectio ...

  • 【精神分析学说是谁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者弗洛伊德资料简介

    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学说,是20世纪世界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一学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心理学本身,几乎遍及社会科学和哲学的所有领域.1900年弗洛伊德名著<梦的解释>问世,便是精神分析 ...

  • 蓝江论电影|父亲之名:《摔跤吧!爸爸》的精神分析学

    父亲之名:<摔跤吧!爸爸> 的精神分析学 2017年的母亲节,却有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在热映,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但我今天谈的不是这个电影本身如何如何,而是这部印度电影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