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穷困潦倒,但他比陆游要幸运得多

杜甫一生中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大多都写于40岁以后。

在他43岁那一年,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战争。一时间,无限繁华的"开元盛世"竟然顷刻之间便轰然倒塌,神州大地上烟尘滚滚,人民流离失所。

这场灾难不仅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而且也成为了杜甫一生的转折点。

乱世漂泊的经历,大大地加深了杜甫诗作的深刻性。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杜甫传世的许多诗作,都是对于人间疾苦的描述,"安史之乱"中所见的那些悲惨凄苦的百姓,成为了杜甫心中最放不下的牵挂,也成了他写诗最好的养料。

直到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杜甫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冲口唱出这首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听说了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眼泪不禁潸然而下,沾满了衣裳。再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愁容,胡乱收拢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这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襄阳奔向洛阳。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大唐王朝重归统一,热切地爱着这个国家的杜甫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

所以笔者觉得,杜甫的一生虽然坎坷,但始终比陆游要幸运。

虽然"安史之乱"平定七年后,杜甫便在漂泊无定的生活中去世,但陆游却终其一生,都没能实现他的愿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首《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

晚年的陆游躺在病榻上,仍然对自己的国家忧心忡忡。他不甘心就这么撒手离去,但岁月终究不饶人,于是他只能叮嘱自己的子孙:等宋军北上收复了失地,你们祭祀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

可惜陆游没有等到那一天,他的子孙后代也都没有等到那一天。

公元1279年,宋军在崖山海域败于元军,丞相陆秀夫负幼主跳海,陆游的孙子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

一首《示儿》,既是诗人陆游临终绝笔,也是整个南宋王朝灭亡的余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