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墨作品 I 满满荷香是故乡
故乡,荷香四溢。
在我的记忆里,数学启蒙就是从数莲子开始的。
对于贫瘠水乡的孩子来说,嫩莲子是最最甜美的纯天然美食。这诱惑,几乎无人可挡。
暑期,正是嫩莲子最馋人的时节。我家东边的那个池塘,从我记事起就长满了碧波荡漾的荷,这嫩莲子就是这个荷塘长出的荷,开出的花,结出的莲蓬,剥出的籽儿。
儿时,我人小,自己不能打莲蓬回来剥嫩莲子儿吃,只得仰仗姐姐这棵“大树”,常在大树底下等枣儿。姐姐总有办法弄回几个莲蓬,剥出一粒粒诱人的,碧绿碧绿的莲子,既当教材,又当奖品。姐姐常把莲子摆成一溜,指着说:“1、2、3、4、5、6……”,我就鹦鹉学舌念着:“1、2、3、4……”。姐姐又常变幻着摆出几粒,问我:“2个加3个等于几个?”我万般冥思后,才羞答答地说:“2个加3个等于,等于,等于5个!”,只有在我完全数对和答对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那一粒粒垂涎欲滴的“奖品”。
本以为莲藕是沟塘的繁茂之物,是池塘河汊的“专利”。不想,在语文课本里我再次与它不期而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让我知道了莲绝非等闲之“辈”,乃大雅之堂之“贵客”。在此,我读懂了荷之香清,荷之圣洁,荷之出污泥而不染,荷之中通外直。从此,我对平素荷长在荷塘里的荷,又有了新的认知,也愈加喜欢、敬仰、欣赏起莲荷来。以至于后来每每在他乡看到荷时,都有回到故乡,见到亲人般的满心欢喜。
原来,这荷不只繁茂在家乡的荷塘,也深深扎根在我心里。
藕夹子,是我又一难忘的记忆。
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吃藕夹子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但在我的记忆里,吃藕夹子一种无比的奢望。我童年的那个年代,一般家庭一年都难得有几次荤腥,肉则是非同寻常的待客“大菜”。哪能容得剁成细细的肉末,搅成肉糊去做上不了台盘的藕夹子?
一年夏天,正是杏花藕上市的时节。爸爸从六合回来,破天荒的买了一小坨肉,不知是因为肉太少不够炖出一碗,还是妈妈觉得杏花藕刚上市是做藕夹子的材料。总之,妈妈最终把那一小坨肉剁成了肉糊,加了鸡蛋、姜、葱、盐和面粉,做了两大盘藕夹子。那刚出锅的藕夹子,片片金黄锃亮,又脆又嫩,又香又甜!那滋味,让我一直难以忘怀……
“攀登高峰望故乡,荷花万里香。远处传来采莲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回乡路,飞越山万重,天边彩霞萦梦境,荷香飘四方……”在外久了,格外想家。每当听到这首歌,便情不自禁的想念家乡。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人,故乡的花,还有故乡的荷,一起在眼前,生动,鲜活。
故乡,四季都飘溢着满满荷香。不管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春季,还是“夏风徐徐,荷香阵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不管是“枯荷秋雨,半池黯然。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秋天,还是“冬雪飘飘,残荷凋蔽。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寒冬……
在我心里,故乡荷香四溢,是人间最美的天堂。
纯文学,接地气,真善美
最前沿,最经典,最文艺
不媚俗,不迁就。只,阳春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