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隐秘的角落——躺在故纸堆里的情怀

最近受邀看了两部主旋律电影。
客观地说,除了歌颂之外,创作者夹带的私货,应该是激励如今被动或主动“躺平”的人。但总是说“爹味儿”的东西自然毫无意义,说再多的激励迎来的也不过是“后浪”的群嘲。
即使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所以只谈一些关于自己的想法,与主义、英雄、鼓励无关。只是因为影视剧创作并由此联想到的有关。
虽然谈情怀是件很LOW的事情,可以被嘲笑,但不能被漠视。毕竟那是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即使记忆中有些人物已经躺在了故纸堆里。
在故纸堆中有列宁、慈父和苏勋宗,还有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梦回吹角连营,这些人曾在很久很久以前说:
亲爱的达瓦里氏,跟我一起粉碎万恶的资本主义吧!
不谈主义,也不发表感恩。
只谈铭记。
铭记需要的一种委屈和壮烈,这种情怀和壮烈不分意识形态,但确实是需要给到自己的一剂强心针:
你有,我也可以有。

01

影视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多的是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最终汇聚成一幕大戏向观众呈现创作者想要向观众们表达的态度和观点。即便是“献礼”,也有明确的主题和思想。
最近我可能也是因为看多了相关主题的影视剧而浮想联翩。
珍珠港一声炸响,给昭和男儿们送来了父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共产主义。
思想,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硬件之一。
由历史推及国家,由国家推及个人,这是一个很深邃的话题。
为了讨好挚爱的读者们,我用很正能量的两句话概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人和事:
劳动者从不低贱,低贱的只有人心。

奋斗者从不气馁,气馁的只有妥协。
不限学历、贫富、阶层和性别。
能从光影的故事中汲取思想,也是影视的魅力之一。

02

历史中的人物受教于北方的新意识,现代中的人们受教于媒体的消费主义。集资追星的快乐抵不过粉丝成年后的羞愧,唯有少部分人成熟并理智地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不歧视任何人的生活选择,只在乎于志同道合者的千金难觅。
泛娱乐时代里,难得能在特殊的日子中找寻一种专属于自己的快乐,这快乐大概是——
学习。
我在观看电影时想:
这些人当年要搞事情的时候,想到过会有今天吗?
必然没有。
所以说,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精神念力是不容忽视的。即使这其中有错误、有坎坷、有艰难、有委屈、有不甘、有迷茫。但终究在今天,我们必须选择仰视他们的成就和成果。
向认真且努力的人致敬,无关立场和主义,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对自己的尊敬。
就像我们曾用各类前苏联的笑话来调侃老弱的毛熊一样,但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如果它确实不堪,那么曾与它相争半个世纪的鹰酱又算什么呢?
一切只是“有没有”,而不是“好不好”。
一个人生活也是如此。

结语

布尔什维克与布尔乔亚都在向人们展示谁的生活更好,这样的竞争让世界变得更加进步。
我曾在一篇剧评中写过:“在一个比烂的世界里,比谁更加优秀。”这种情怀是永远不会躺在故纸堆里的。
我们曾在红场上向那位曾与我们相爱相杀七十年的“老大哥”用《喀秋莎》表达了对他最后的敬意。缅怀之后,我们也可以用属于自己的精神力走出一条道路。
这不仅适用于一个国家,也适用于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致敬的同时,向着光明与黑暗交错的生活高喊一声:
乌拉!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