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就是“痰湿入颈”!一张方子,治痰湿型颈椎病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颈椎病的事儿。

前些日子,大概是3月26日吧,我给读者朋友写过一篇文说,介绍了孙达武老先生,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颈椎病的故事。

我当时就说过,治颈椎病有四大思路。这就是以痰论治、以肝肾不足论治、以外邪郁滞论治,以及以血瘀论治。

有朋友让我再分门别类地,给大家讲讲。

那好,我今天就给你讲,怎么以痰论治。

你知道吗?其实啊,有些时候,所谓这个颈椎病,你拍片的时候,能看到骨质增生。但是实际上,用中医的视角来看,无非就是湿气入颈。

我把这个,叫做痰湿型颈椎病。

我手头有一张很有意思的医案。我讲给你听。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潘,就诊时是43岁。

这个人啊,大概从2年前开始,就有脑袋眩晕不适的感觉。劳累之后,容易发作。一旦发作,那就恶心、胸闷,周身困重,不爱动弹,而且昏昏欲睡。整个人,处于一个即将崩溃的状态。

而且,每当此际,这个人就不敢扭头。一旦扭头,他就眩晕加重,无法坚持。

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可能是颈椎病惹的祸。结果,到医院一查,还真就是有颈椎增生。

但遗憾的是,按照颈椎病去治,效果不好。

怎么办?他后来求助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濡滑、苔白腻,舌淡。当时,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

半夏、天麻、泽泻、陈皮、木香各10克,白术30克,茯苓、猪苓、淫羊藿、炒扁豆各15克,砂仁、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12枚。一共是七剂。

结果,患者用药七剂以后,症状明显减轻。接着,效不更方,再用14剂。这一来,患者诸证悉平。最后,再用14剂,以巩固治疗。随访一年未曾复发。

这张医案,就刊载于2011年的《浙江中医杂志》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认真查阅一下。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也很简单。

这个人的问题,其实就是有痰湿。痰湿中阻,则恶心欲呕、食欲不振。痰湿上泛于舌,则舌苔白腻。痰湿阻滞脉道, 则脉濡滑。舌淡,那是痰湿困脾,气血生化乏源。痰湿困阻四肢,所以腿脚乏力倦怠。

读过中医内科学的人都知道,痰湿之邪,哪儿都去。痰湿动风,可以上犯清阳之地。脑袋、颈部为痰湿所阻滞,结果一定是眩晕。而病人在扭头的一瞬间,风痰更甚,于是眩晕感更强。

而这些,患者不懂。他认为,既然在扭头的时候,眩晕明显,那肯定和颈椎病变有关系。所以说,他第一选择是治疗颈椎的骨质增生。

这么做,不能说没道理。

只是,中医不这么看。中医认为,你这就是痰浊中阻,上扰清阳。我把痰浊给你化了,风痰给你息了,你也就好了。

嗯,现在,我们再来回顾医案里,医家用的方子:

半夏、天麻、泽泻、陈皮、木香各10克,白术30克,茯苓、猪苓、淫羊藿、炒扁豆各15克,砂仁、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12枚。

这个配伍,说实话,它是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配伍。这个半夏白术天麻汤,那是非常有名的方剂。今天在这里,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先不具体介绍了。我以后再给你讲。对医案这个配伍,你粗略理解就可以。无非就是,半夏、泽泻、陈皮、木香、白术、茯苓、猪苓、炒扁豆、砂仁健脾燥湿、行气化浊,利水消痰,解决的是中焦痰湿之邪。天麻,用于熄风,止头晕。淫羊藿,温阳,使得痰湿得阳则化。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增进气血生化之源。

这就是基本意图。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您参考、借鉴、揣摩。

这个医案故事,虽然很简单,不难,但是它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痰湿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以及调治的思路。它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中医界同仁们,我建议你能认真吸取其中的经验,日后为临证提供一个思路。非专业读者,我希望你能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增进见识。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文中配伍。如果用得准确,它可以起到一点疗效。当然,如果没有专人的当面指导,在辨证不明的情况下,我建议不要贸然尝试。

其实,这个颈椎病,证属痰湿入颈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越来越多。这和我们当代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系。这样的人,身材多肥胖,苔白腻,懒得动,浑身懒肉。说起来,我看到这样的患者,心里头都替他们堵得慌。除了用药,这类人必须多运动,想方设法地运动。只有下决心运动,才会打开身体排解痰湿的通道。痰湿没了,你的所谓颈椎不适、迷糊,就都好了。

嗯,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