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交际要懂的心理学效应:近因效应
人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社会性,作为社会中的人,社交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懂得社交心理,掌握一定的社交规则,那么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也将不是一件难事。
本文重点介绍人们在社交中常出现的心理学效应:近因效应,并对与之相关的几种其他心理学效应也进行简单的说明。
01
什么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最近的、最新的认识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和印象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印象形成主要由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所决定。
近因效应是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出现偏见的现象,它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很微妙。
一般而言,比较熟悉的人如朋友、同学、同事,等越亲近的人之间越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A·卢钦斯通过实验提出的,最著名的是吉姆印象的实验。
吉姆印象实验:
实验准备:卢钦斯编写了两段文字,用以描写一名叫作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把他描写成冷淡内向的人。
实验过程:
初次研究:
卢钦斯将两段文字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加工后给四组不同的被试者阅读。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第四组,分别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或冷淡内向的文字。
然后让被试者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实验结果:
第一组,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认为 吉姆是友好的人有95%,第四组,3%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文字出现的顺序不同,人们对吉姆的印象差别却很大,这说明什么了呢?
很显然,就是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被试对吉姆的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起到了更大的影作用。这种现象即为首因效应。
进一步研究:
卢钦斯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等,然后再来让被试者回答“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
实验结果:
这次研究结果是大部分被试者会根据活动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新获得的信息对吉姆印象的形成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此即为近因效应。
这个实验最后说明了:最近出现的信息对于个人的印象和评价起了主要作用,影响了对这个人的整体看法与判断。
02
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的实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非常普遍,这种效应经常出现在朋友、同事、亲人等比较熟悉或者是亲近的人之间,只是我们经常忽视了它的存在。现实生活中的出现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等都与近因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工作中同事或朋友间的近因效应实例
工作中一直以来比较要好的同事或朋友,因为最近发生的某件事导致两人之间产生了误会或者是矛盾,则可能会导致双方都不开心、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一段关系的破裂。
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一个负性结果,而且是一个不良的后果,彼此都被最近的一次交往不好的事件或者情绪影响了,而忽视了长期以来彼此本来是非常要好的关系。
一般而言,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过程中遇到与愿望没达成或感到自己受了委屈、被误解时,这时人多处于非常激动的状态,这个状态下的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是降低的,因而易冲动行事,产生不良后果。
孩子在学习中表现的近因效应实例
学习一向以来很好的孩子,突然在考试中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这时家长往往会被孩子当前的成绩所左右,觉得孩子的成绩是不是下降,进而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也是近因效应的一个实例,家长这时选择性忘记了孩子一直以来成绩都很好的这个事实,而是根据这次不理想的成绩来判断孩子的状态。
03
人际交往中的其他心理学效应
在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中,我们要学会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规律,合理的应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克服因认知偏差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有助于帮我们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介绍几种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本质上它是一种优先效应,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常常被放在一起来进行说明。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一般而言,人际交往的初期,也就是还在陌生状态时,首因效应的影响更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也就是彼此比较熟悉后,近因效应的作用会更些。
这两种心理学效应的效果也受个人特质影响,认知结构简单的人更容易受近因效应影响,认知结构复杂的人更容易受首因效应影响。
2)犯错误效应
犯错误效应,也称“白璧微瑕”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更具人际吸引力。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想让别人喜欢自己,不要苛求完美无瑕,当然这并不是说犯错误多就有魅力,这是对个人有要求的,必须是具备才华的人,如果偶然犯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反而会让人更喜欢,因为太过完美的人让人感觉非常不真实。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是一种人际认知情境中的认知偏差,是对个人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它容易形成偏见,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在人才选拔、任用和考评过程中应谨防这种偏差的出现。
4)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性。
刻板印象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而它是存在“以偏概全”错误的,需要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去避免和克服。
04
如何有效应用近因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效应会对人们的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这些心理学效应,则可以促进我们的人际交往;
倘若运用不好,则会限制我们的交往活动。那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应用近因效应为我们的交际服务呢?这个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对于自我印象的形成和维持,我们需要知道要保持一直以来的良好形象,尤其是面对我们熟悉的人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次的交往都得认真地对待,而且要做到很好地控制自我的情绪,避免自己一次出格的行为很可能会毁了之前的所有付出。
就比如前面举例的关于朋友之间矛盾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试想下,当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如果双方都可以控制住情绪,冷静思考彼此之前的友好交往,会发现还是好的方面更多,这样就可以减弱近因效应的作用,不至于让事情恶化。
遇到矛盾与冲突,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减轻近因效应不良后果的一个好办法。
2)对他人印象进行评价和判断时,我们要记住不要被近因效应所产生的片面效果给蒙蔽了眼睛,要结合以往的体验和情形一起来分析,并给予一个人或者事相对客观的判断和评价,避免因近因效应的负性效果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罗兰曾说:“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
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用心去交流,用爱去沟通,再适当地运用心理学的效应,相信对于每个人而言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都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