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交易那些事(六)-- 交易设计
交易是供应链中各个有定价能力的主体之间就交货方式、价格、数量、规格、质量、地点、时间、支付等达成的协议。交易让参与交易的主体获取应得的收益和付出相应的成本,并对上下游交易主体交付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约束。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很多的交易经验,比如我们买咖啡,我们付出大杯的价格,咖啡店就不能给我小杯。交易不仅仅交易实体产品,而且交易服务。在跨境交易的设计中,可以将物流、税加入交易主线一体进行交易,也可以分离。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信息透明的影响,跨境交易开始向各交易主体不断探讨、协商、共同设计交易模式的方面转化。交易主体根据在供应链中的资源提供,能力、或是价值创造、责任而进行利益分配。回到那句老话:将来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一个可持续性的交易链将有五个原则:
一是:服务最终客户
二是:整个系统的成本最低化
三是:系统有效产出最大化
四是:整个产业系统中的存货最小化
五是:系统的风险透明、可控。
我这一系列文章是建立在围绕服务最终客户和4个“链”而展开的,而以前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站在一个实体企业的地盘上,展开视野。传统的管理和运营,都是以“股权”形成的企业为界限,在组织管理和运营上进行分析。虽然,从利益角度看,企业为界限的利益体永远是企业成立的目的。但从手段和过程看,各企业参与供应链,与其它供应链参与者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是企业运营中的最重要的手段,也会形成新的组织和管理原则。
早期的供应链的是使用“虚拟企业”这个概念来描述一个企业如何在供应链上与其它企业合作的,主要的理论是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技术、资源、政策、专利和知识等方面的差异。这个理论基础,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仍然是供应链的重要基础;供应链发展到10多年前,有专家提出了“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其中“横向一体化”还是外包的概念。主要的区别是更加注重讨论供应链的“柔性“和风险,以及“反应性”;再后来,又有“价值网”的理论,将管理和运营分为“科层”和“市场”。“科层”其实就是公司化管理;再有就出现了“商业模式”化论述的理论,以“业务系统、关键资源、定位、盈利方式、现金、企业价”为支点,论述企业交易的利益分配,有参考价值,但“因”和“果”之间的逻辑性有点混乱。
“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和“链”的成立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和“链”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关键资源”和“重要能力”的建设,才能在“链”中占据地位,为“链”服务,使“链”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注意的是,交易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是相互交缠,不是一一对应的。供应链中的某个以一个企业形式(科层管理)可以分成多个交易主体参与一个交易链(市场管理);参与交易的交易主体也可能拥有多个供应链服务企业,服务于一个交易链。还有就是如我们前面介绍的“陕鼓“的案例:一个企业利用人员、技术、市场等各种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参与多个交易链(便于大家理解,将图表再展示一下)。
对于一个企业利用多个供应链资源参与交易链多个交易环节,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普遍。案例支持:上海某个物流科技,利用上海和青岛进口清关、运输、仓储的能力,建立了集物流、外贸和金融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前2年,在非洲、美国、俄罗斯和东南亚建立服务机构,为跨境交易链提供“DOOR TO DOOR”的物流+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服务。这样对卖家和买家,以及“BET KING”来讲,大大降低了交易环节,节约了环节成本。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合作后,国内买家委托”物流科技“进行供应链融资和“代采”,在搜寻、议价、金融、外贸代理和物流成本上,都得到极大的优化。
汇率和利率在跨境交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交易设计时,结算的币种、时间和地点非常重要。几年前,由于香港和内陆的人民币汇率差,国家又出台了“内保外贷”的政策,而香港的银行对开户和资金的转移监控比较开放,很多人利用贸易,赚取了很多钱。如:在国内某银行存入100万人民币,国内银行开具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在境外银行借出款项或对贸易进行外汇支付。贸易进口后,在国内收取人民币。这种贸易利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的汇率的不同,利用外汇和人民币的利率的不同,赚取了差价。如果真实贸易,可以讲是非常好的结合金融的高级贸易。但,如果利用价值相对比较高的金属做虚假交易,贸易亏,但赚汇率和利率的差价,那就是违法了。
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汇率不是很稳定,还有很多国家是外汇管制国家。在跨境交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收费地的汇率和收支的安全性。如果有经常性贸易,最好在自由贸易的地区设立贸易公司,帮助贸易的顺利进行。比如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这样的一般的贸易结构就是:卖家-国外贸易公司-香港贸易公司-国内贸易公司-买家。
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原料、食品以及日用品的速度不断加速。进口原料的地点还是国内还是以基地型为主(部分加工出口型的原料进口,由于贸易争端,转移到东南亚一部分,但主要的还是在国内),食品也有很透明的渠道,日用品更是在电商上保持高度透明的状态。所以,终端销售价格在某个时段是比较确定的。除了部分高度品牌化而且供应资源紧张的商品,大部分产品的定价是市场定价。这种状态就与我们传统定价思维的:价格=成本+利润,有很大的冲突。
定价公式变成了:利润=价格-成本。
“成本+利润”的定价方式在现代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很难定价准确。如果定价发生偏差,客户就不可能购买你的产品。所以,充分利用供应链的能力,帮助产业链提高效率、去除价值链中非增值的部分,设计出最优化的交易链,将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使供应链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处于竞争优势,是将来所有企业的不二之路。
目前在跨境交易中,中国还有一部分处于“边贸”状态,进出口都有。在国家加强政策合理性和不断打击非法跨境交易的环境下。有责任感的参与跨境交易的企业,需要不断的优化通道能力,降低跨境物流通道的成本,降低与不正规跨境的成本差异。
“BET KING”在“链”中的主导地位将是很难动摇的,供应链中其它的参与主体,不管自己发展到什么水平,或者在供应链或交易链中占据几个环节。支持和帮助“BET KING”还是坚定的任务。不同的生态的供应链,“BET KING”所处的主要“区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国际贸易中的国内的跨境采购经销商更可能成为“BET KING”(有部分会被跨境供应链一体化的公司替代);而在汽车产业链条中,总装厂更加可能是“BET KING”;服装业主要是“品牌”商为“BET KING”。
“BET KING”主要的任务是营销和销售的渠道建设,再就是预测、设计、研发和采购。对市场波动的把握非常重要。供应链中其他参与者需要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建设到极致,支持“BET KING”。
“产品化“的聚集将形成交易链的一种新型态,交易中除了我们看到的“最终商品”,交易链中各个交易主体围绕特定的交易链,利用供应链”产品“进行交易,极大的加强了供应链的建设,使交易变得非常简单。如物流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代采”、“代销”、渠道合作等。
不管“链”中的产品如何?我们还是记住是为终端客户服务的。如何创造最有价值的“价值链”,利用供应链使“交易链”绩效最大化,而达到各个参与者和最终客户的利益充足而稳定,是“交易设计”的重要工作。
(未完待续)
作者:张小惠 ,资深供应链专家 ,上海交大海外物流与供应链联谊会副会长,浦东电商协会理事,交大海外讲师班结业讲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