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外感发热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4年9月10日。叶某某,17岁。因“外感3天,伴发热2天”就诊。
患者3天前出现咽痛,咳嗽,鼻流涕,偶色黄绿,2天前出现发热,今中午达39.1℃,予“头孢针”治疗1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现音哑、乏力、畏寒明显,感头晕头痛不适,身疼,口渴,末次月经2014年9月5日,量色质正常,无痛经。辅助检查:(2014.9.3)PRL>200ug/L,LH 9.52Iu/L,P 2.63nmol/L,E2 186.28pmol/L,FSH 4.55Iu/L。(2014.9.4)TSH 1.60mIu/L,FT3 4.69 pmol/L,FT4 18.01 pmol/L。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诊断:感冒(风热)。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则:清热泻火,辛凉解表。
方药:桑枝20g 连翘10g 薄荷(后下)6g 淡豆豉10g 牛蒡子10g 寒水石20g 石膏20g 炒栀子10g 白英15g, 3剂。
二诊:2014年9月13日。进药一剂后,汗出热退,鼻流清涕,偶有咳嗽,痰绿,难咯出。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6g 生甘草5g 竹茹10g 大力子10g 桔梗6g 蒌皮10g 鱼腥草15g,4剂。
按语:患者外感后发热,见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色黄绿。此为风温之邪侵袭肺卫,正邪交争,邪盛而正亦不虚,故见高热;邪从咽喉、口鼻而入,故见咽痛、鼻塞;肺失宣肃,气逆而咳,热邪煎酌津液,见其痰色黄绿。外感表证,正气未虚,抗邪外出即能汗出热退,其病自愈。然邪进正伤,正气渐不敌邪,气阴已伤,见乏力、口渴;卫表失和,则畏寒、身疼;清阳遏阻,故头晕头痛。舌稍红,脉浮数,故为表热证。当辛凉解表散邪。马老师首方类似《温病条辨》之银翘散,两方均有薄荷、连翘、淡豆豉、牛蒡子,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然银翘散以荆芥穗透表散肌,桔梗、甘草清利咽喉,竹叶、芦根生津止渴,治疗温病初起,以微恶寒、口渴、咽痛为主症。而患者以高热畏寒、头身疼痛为主症,本方以寒水石、石膏大寒清热泻火,桑枝清热解肌通络,炒栀子、白英除烦利湿,散热解毒更为适宜。其中一味白英,亦称白毛藤、白毛箭,是富有温州特色的地道药材,苦而性平,有小毒,清热除湿力强,亦可抗癌。仅一剂后热退身凉,邪去正安。复诊见鼻流清涕,咳嗽,咳痰色绿,难咯出,为表证欲解,余邪入里,化热伤肺之证,故以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止咳,因里热不甚,减石膏量;仍有表证,以生姜皮、大力子解表散邪;内有热痰壅肺,以竹茹、鱼腥草、桔梗泻肺排脓,使肺气得宣,热痰除尽,疾病即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