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趣谈,看看那些大师们是如何通过边款说事的!

欣赏篆刻,再细品款文,会发现在这小小的方寸之地,就会知道这里边包容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

黟山派鼻祖黄士陵有一'山农'印.这是因为久向朋友求画不得,刻印促之.其款道:'山农兄许我画幅,久不与,作此促之'.读后颇感亲切.

近代篆刻大师吴昌硕,一生留下大量印存,并刻了大量边款,其内容真是无所不包.他有一印'画农',是为清末画家任伯年所作,从款中看到他对任伯年的高度评价:'伯年先生画得奇趣,求画者踵接,无片日暇.改号画奴,善自比也.苦铁铭之曰:'画水风雷起,画石变相鬼.人或非之.而画奴不耻.惜哉,世无肃颖也.光绪丙戌冬十一月薄游沪上'.

吴昌硕当时已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了,但他一直保持着与平常人的心态和平和的生活情感.他在一方'小名乡阿姐'的印中,其款刻道:'老缶小名乡阿姐,幼时族中父老尝呼之以嬉,今不复闻矣.追忆刻此.乙卯冬,年七十有二.'

篆刻大师沙孟海先生是吴昌硕弟子,1962年为怀念乃师,曾刻一印'聋虫'.其款道,'缶庐老人病重听,尝课余刻聋虫二字.余试为之,未果.老人因中风谢世,今余亦有斯疾,再刻此二字自用,其无成,真聋虫耳.壬寅十一月孟海

如陈豫钟在另一印侧的边款中说:书法以险绝为上乘,治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方可趣之.盖以平正守法,险绝取势.法既然,自能错综变化而险绝矣.余近日解得其旨.具眼人当不谬余言也.辛亥二月十有三日秋堂并记.'看这短短数语,便可知道多麽精辟地把篆刻艺术中平正与险绝的关系阐述得如此深刻.

边款中还刊记着很多艺友之间艺术交往生活雅事.如清代董洵在'悠然见南山'一印的边款就有求法问道的记述:'小荃工绘事,又善工篆刻,暇日尝从余问刀法,因作此为赠.仿丁钝丁式也.嘉庆四年秋七月,小池于邗口记,时年六十.'

遍览历代大师边款,可以从中集合出一部篆刻史,和无数的文人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