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死亡
文/刘昊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静待花开
年前,舅舅因心梗猝死,生命定格在57岁。
生前,他是一个很鲜活的人,能歌善舞,当年凭着这一点吸引到了舅妈。
记得不久前在一起喝酒时,舅舅还眉飞色舞的与我和弟弟讲述着当兵期间的趣事,快30岁的弟弟笑得像个孩子,这是我见过最快乐的父子俩。
现在,弟弟坐在殡仪馆的台阶上,哭得厉害,就像突然失去了所有玩具的孩子,非常无助。按照习俗,到了第三天需要火化。
人这一生都在经历大大小小的仪式,从上学、到毕业、结婚、各种纪念日,包括死亡。
仪式把人们的行为规范起来,死后也是一样,什么时候应该哭,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磕头,大大小小的规矩,连火葬也都需要排队。
人被火化后是有味道的,那种味道很“小心”,一团团的,当味道挥发后,生命也就消失不见,这个维度的一切,就与此人无关。
生和死有类似之处,在产房门口,一群人等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满怀期待和欢笑。
而在火化炉外面,同样站着一群人,在送别生命,情绪切换成悲伤。
死亡是什么呢?
死亡的另一种解释
《西藏度亡经》中写道人死后到投胎之间,有一个叫“中阴”的过程。
在这个时间里,意识脱离了肉体,可以自由地飞翔,穿越星辰大海;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逼迫,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到饿鬼道或是修罗场,或者再次投胎成人,无法到达西方极乐,而继续在六道轮回。
肉体死亡了,意识却可穿越六道轮回,体验着不同的人生。
“中阴”的概念很有趣。
比如,有时间的中阴,就是这一秒和下一秒的空隙。
也有意识的中阴,一个思考和下一个思考之间的间隔。
或是物理的中阴,这一栋楼和那一栋楼之间的空间。
在中阴之中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死与生之间的六道,会用各种方法引诱“中阴身”投胎,而“人”在此时也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干扰人们直达真相,失去判断。
你看,在宗教的概念里,人在死后也要经受情绪的考验。
02
无限的中阴,有限的生命
其实,当人的生命绽放在当下的维度时,也是一个“中阴”的过程,是生与死之间的中阴。在生死之间的中阴,又包含了大大小小的中阴状态。
比如:你定下一个目标,在出发和实现目标之间,就是一个中阴的状态。或者你构思一个理论,在想法产生和理论完成之间,亦是一个中阴的状态。
你想瘦身20斤、数学考到120分、每年赚100万、把一个女孩追到手等等,一切的起心动念到修成“正果”都是中阴状态。
同样的,在这个状态当中,人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打击,创造一个理论太累,有时又会走进死胡同,才思枯竭,这会让我们产生羞耻感或愤怒感,从而自我否定。
瘦身20斤,过程太痛苦,种种美味比平时好吃十倍,香味钻入了鼻孔,让我们的味蕾湿润,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就吃一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数学很难,想破脑袋还是找不到那个最佳算法,恨不得撕碎这道题,上床睡觉。
晚上想到了令人兴奋的赚钱的办法,在去实现时,受到了现实无情的打击和亲朋的肆意嘲讽,可能会无数次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一行?
但是,你放弃了吗?
03
成为自己
如果说,死后的终极目标是到达西方极乐。那么,在生命当下的维度,终极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自己吧。
在一个社会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
认同每一个人的个体性、尊严与荣耀,支持并发掘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潜能,但这显然太理想化了,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要脱离从众性,只能靠自我的修炼,发现内心深处的奇妙本质,成为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宇宙里的一粒尘埃,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是宇宙的中心。
在神与魔鬼之间的是人,在天和地之间的也是人,如果一个人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配合他完成自己的使命。
04
你是谁?
尼采说过:“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那他就能忍受任何生活。”
死后知道自己要去往西方极乐,那么就能应对六道发出的各种各样的诱惑。
生命绽放之时,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要成为谁,就能承受种种挫折、痛苦和不甘。
美国一名叫博朗尼·迈尔的临终关怀护士,整理了人一生最后悔的事情:
“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果现在让你穿越到临终之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那个时候的你,又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
你有没有辜负自己的生命、天赋与理想?
成为自己很难,但更难的是不去成为自己。
如果每天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可比在六道的轮回中痛苦多了,就好像生命的这台发动机,装在了错误的人生列车上。
世界上如果有不怕死的人,那是因为他们充分地活过。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实现自己生命本来的样子。
而另一个极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他人眼中的自己,成为了生活的演员,却离自己鲜活的本性越来越远。
我们有时需要外在的面具来应对社会,但在面具之下,是真正的自己,他们至少和这个面具保持同一方向。这个面具,是用来辅助真正的自己实现目标的。
如果真正的自己和面具南辕北辙,那么这种分裂就会撕碎一个人的人格与生命,灵魂的伤口倾泻着阴郁与狂暴,这些情绪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去整合自己,认识自己。
在你弥留之际,百年之后,会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吗?
笑着离开这个维度,完成属于你个人的使命,那就是对生与死最大的尊重吧。
问一下自己: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