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源流,看医者仁心的本质
文丨不雨亦潇潇 · 主播丨涂山
中医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实则讲究颇多,尤其是中医的天人相应治病理念,对中医现今强势的发展影响深远。时下,养生逐渐成为主流,中医的绝妙才慢慢被认可。而中医的“治病先治人”,较于西医针对性的“治病”,显然更受海外欢迎,治病救人,为何中医更胜一筹?
医者怀仁,医德为先
中医历年实践至今,留名的中医大师,不过几位。作为医者,尤其是中医,没有十年几十年的沉淀,确实很难研透,有所成就。而医者想入门,首先要“怀仁”,医者怀仁,是对医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若无仁心,必然横生杂念,此为医德,不容置喙。
医者仁心,并非冒昧为中医安上美化人设。唐代我国便有名医孙思邈直论:“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在医者眼里,只有两种人,即患者和非患者。行医之前,有此觉悟,方能行的长远。此为医者一仁。
而行医本身就代表一种奉献意识,医者有所求,则有失医德,偏离行医初衷,就如孙思邈所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者治病救人,首责为解救患者于水火,职责本身就刻不容缓,更妄论有所图谋,而出现行医偏差酿成大错。此为医者二仁。
而孙思邈最为世人敬重的,便是仁心济世。大医精诚,单就一个“诚”字,便成就了孙思邈不可撼动的医界地位。行医要心诚,无欲无求的医者本心,让孙思邈的学术能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且心境静如止水,他倡导医者行医,绝不能借机索要财物,让治病救人变成单纯而高尚的奉献行为。此为医者三仁。
中医之路,任重而道远,越是漫长越不能失掉本心,行医的初衷在于治病救人,而医者更单纯的去看待这一行为,医患关系会融洽很多。既择为医,便行医者之仁,方能境界高远,普济四方。
医者重仁,医人为本
中医行医,向来视患者为整体,断没有只治病处之说。且在中医指导理念中,便强调天人合一,人为一个整体,内外相辅相成,包括人的情志情绪,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治病先治人,这也是中医博大精深之处。医人为本,能治未病更是中医高明所在。
治病容易治人难,患病本身并不可怕,但病患的情志却对治病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这就要求医者治病,先要懂得治人。华佗的医术自然高超不已,但治病需要的不仅仅是医术,更要医者对患者本身的医治,华佗广为流传的一则成功的案例,使的便是心理疗法。太守请他看病,华佗收之钱财,却不给太守正经诊治,更是未治先逃,气的太守大怒,吐血三升,病却治好了。让人恍然大悟间更感叹华佗无愧于神医的智慧。治病先治人,便是如此了。
当然,治人比之治病,要难的多。就是神医华佗,也不尽然能治的了人。曹操的头风病就成了华佗的一道坎,此病并非不能治,病能治人却未必,剖开头颅在古代显然不被接受,甚至会被非议。华佗即使能治病,却不能得到曹操的信任,自然连连推辞医治,最后以悲剧收尾。由此可见,治人较治病,难度有本质区别。
医者自然以治人为本,人的情志情绪,对病情的影响不可小觑。治病的出发点就应该是治人为先,对患者本身的人性化对待,照顾患者的情绪,显然对治病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古有华佗巧用情绪治病救人,今有“最后一片叶子”的存活奇迹,都彰示着人作为治病主体的必要性。医者行医,以人为本,方得医道之精髓所在。
医者敬仁,医心为畏
为医者,自当心怀敬畏,敬畏生命,其为万物之始;敬畏自然,其为万物之终,行医有所敬畏,才算得有始有终,无愧为医。而时下医患关系紧张,与医者对生命敬畏的轻视,有莫大的关系。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也就缺少对行医最本真的存在意义。
中医最讲究的就是敬畏二字,从天人合一到阴阳相合,中医的执行理念,一直与敬畏分离不开。万物有它运行的规律,何为病?就如中医中经常提到的不通则痛理念,若是人体不按常规运行,就会异常,也就是世人所言的生病。在治病之前,行医者首先要怀有一颗对生命及自然的敬畏之心,生命的本身不容亵渎,遵守它的运行规律,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
古传扁鹊能医死人,起死回生,实为虢国太子患了一种名为“尸厥”的病症,相当于现在的假死或休克,古人皆以为太子已死,并不晓得还有这样一种病症,在扁鹊“医活”了太子后,众人皆以为扁鹊能起死回生,一时对扁鹊推崇极高,面对此情况,扁鹊颇为冷静自持,在众人的吹捧、神化下,他清醒地知道并没有什么起死回生之术,继续谦逊求学,钻研医术。从中我们看到了扁鹊对生命深深的敬畏之意,他受后人尊重的原因也在于此。
正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让扁鹊深知医术的博大精深,在医巫兴起,大多数人为巫术洗脑之际,豁出性命也要为医术正名,子虚乌有的巫术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对生命和自然法则的敬畏,让扁鹊在医术正道上,造化深厚,且影响深远。
医者有所敬畏,医患关系会缓和很多,在治病救人之前,医者应清晰地知道,病患是同样珍贵的一条生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行医期间,医者才会拥有超脱物质的平和心境,医者和病患才会回归最本原的医患关系。
总而言之,中医之道,医者仁心,首先就是一个“德”字。若无医德,再高超的医术也是沉沦功利之下的可悲附属品。
尤其是当代行医,更应重视医德的推行,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治病救人,重在以人为本,无论是当下愈演愈烈的医患关系,还是越来越模式化的医治方式,都和医者的人文关怀有很大的关系,对患者本身的人文尊重,对生命的敬畏都应该进入医者主流视线。中医能经得住时间的打磨,越发受世人欢迎,其本质就在它最本真的人文关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