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九)慕容廆初创政权,'请封'燕王未果,抱憾而终

上篇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八)详细讲述了慕容廆历经的几次大战,尤其是在“棘城保卫战”中大败鲜卑三部联军,而始作俑者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率家族和亲兵数千人逃亡高句丽,其余部众和所辖地盘全被慕容廆吞并。此役使慕容廆威震辽东,称霸一方,“棘城之战”后,慕容廆接受宋该的建议,遣裴嶷奉表并携带所获宇文部大单于三枚印玺前往建康献捷。

↑此役后,崛起的鲜卑慕容氏如脱缰烈马↑

东晋太兴三年(320年)三月,裴嶷到达建康,盛赞慕容廆有威德,贤隽之士都乐意为他效力,朝廷这才开始重视慕容廆。元帝希望裴嶷留在江东,但裴嶷婉言谢绝。于是,元帝遣使者随同裴嶷前往,赐封慕容廆“监平州诸军事、安北将军、平州刺史,增邑二千户。”

东晋太兴四年(321年)十二月,东晋以慕容廆为都督幽平二州及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单于如故,遣谒者即授印绶,允许他秉承皇帝旨意设置官府机构、委任官员,并赐丹书铁券。慕容廆于是配置了完备的僚属,以裴嶷、游邃为长史,裴开为司马,韩寿为别驾,阳耽为军谘祭酒,崔焘为主簿,黄泓、郑林参军事。立时年二十五岁的慕容皝为世子,并创办了专门教学王公贵族的子弟学校,以平原刘赞为祭酒(即贵族学校校长),使慕容皝与诸生同受业,慕容廆闲暇之时,亦亲临听课。随着国家政权的完备,文武官员文化水平的提高,使慕容鲜卑羽翼渐丰。东晋永昌元年(322年)十二月,段部鲜卑首领段末杯刚刚开始统治国家,而不重视武力防备,慕容廆派世子慕容皝袭击其部落,进入令支(今河北省迁安西),掠其居民千余家,并收缴名马宝物而返回。

上篇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八)里主要谈了慕容廆采取“尊晋勤王”的策略,以及对外作战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从而为东晋朝廷对他“上面所说的封赏”奠定了基础。随着慕容廆僚属配置的完备,以及官府机构设置的不断完善,鲜卑慕容部落政权已初具国家政权的雏形和规模,后来随着慕容廆野心和实力的不断增强,他已经有了称王的想法,这个留在后面再说。下面我们来谈谈慕容廆怎么在自己的地盘里“改革内政、济世安民”,取得了哪些成效。

治理内政,成绩斐然

慕容廆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前燕的开国之君了,开国之君在创业之时大多只注重显性的军马战力,不太注重内部的隐性缓慢累积和质变,就拿女真族的两位开国之君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来说,同为草创之君,同样戎马倥偬,同样英名烈烈,但是在对待政权内部建设方面却没有慕容廆看得更长远,慕容廆在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十分注意内政建设,通过内政建设,为军事征服提供坚实的经济和政治保障。慕容廆的内政建设在当时纷乱的北国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新气象,具有强大的吸引作用和归化效应,吸引了大批的流民和知识分子前来投靠,顺应了历史大趋势,客观上起到了济世安民的作用。关于慕容廆内政方面建设的情况,其实在上一篇大多都有提到过,下面做进一步的系统性总结:

一、劝课农桑,招揽、安置流民

辽东原无桑蚕,纺织业十分落后,为了发展辽东的纺织业,慕容廆派人到江南求桑种于东晋朝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进,辽东地区从此有了蚕桑纺织业。这也促进了辽东慕容部农业产业多元化和结构化的进程,使得社会经济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鲜卑慕容部不断强盛的过程也是其不断汉化的过程。东部鲜卑的早期经济以游牧和射猎为主,不断迁徙。到慕容廆时,开始农耕定居,再没有迁徙,结束了慕容鲜卑人上千年流徙不定的生活方式。慕容廆对农耕高度重视,专门设置官吏根据户籍来管理田亩。由游牧到农耕定居,给鲜卑部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使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凡事都有利有弊,大量流民的涌入,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推动辽东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人口急剧增加,造成大量流民无地可耕,这不仅制约农业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针对这一情况,慕容廆及时进行政策调整。他根据原先流民的地域进行划分为新的郡制,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慕容廆按郡县制把流民编制起来,并分给流民耕牛、土地,使其安居乐业。大量流民得到安置,社会生产迅速发展,慕容部实力日益增强。

二、吸纳汉族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自从“永嘉之乱”后,晋朝衣冠南渡,一方面有很多汉族人才还在北方战乱区,一时还来不及南渡避乱;另一方面,南渡后的晋朝仍然是士族门阀把持进阶之途,许多寒门子弟参政之路已被堵死。在这时,鲜卑慕容部正在急速发展壮大,急需大量人才,慕容廆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地搜罗吸纳中原人才为其所用。慕容廆爱惜人才、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在用人方面有当年曹操用人之风。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中几乎都是从敌对势力中获得的,为什么都能发挥出充分的军事才能,这主要得益于曹操宽阔的胸怀和不凡的气度。慕容廆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例如:崔毖的谋士高瞻由于崔毖联合三家攻慕容部失败而外逃高句丽,慕容廆请高瞻担任将军,高瞻托病不出,慕容廆多次前去劝说,还抚摸着高瞻的胸口说:“您的病恐怕不在别处,而在心里吧!您可能始终觉得我是胡人,夷夏之防过于严苛。当前北方山河破碎,黎民遭难,您为何不能舍弃迂腐的夷夏观念来助我一臂之力,消除战乱、安定天下?”高瞻还是不愿出仕辅佐慕容廆。慕容廆的主簿宋该与高瞻有矛盾,宋该屡次劝说慕容廆杀掉高瞻,慕容廆始终不为其所动,后来高瞻自己忧惧而死。

能够吸引人才是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综合实力的缘故,又有君主人格魅力的原因。但是能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才能,这又是另一回事,又是另一个巨大的难题。慕容廆基于每个人情况,量才授权,各得其所。任用河东裴襄、代郡鲁昌、北平阳耽为谋主,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爽、河东裴开为股肱,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兰陵缪恺以文章才隽任居枢要,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以旧德清重弓伪宾友”。这些人都为慕容部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鲜卑慕容部人才济济,中高级文官大多是汉族人,慕容廆拥有大批人才,宇文部、段部与之无法相比,这是慕容廆强盛的人才智力基础。

三、法度严明,政事清昭

慕容部落是鲜卑部落中较早接触汉族文化的,也是较早主动汉化的少数民族。慕容廆在接触汉族文化过程中,尤其注重吸收学习汉族的制度建设,于是他仿照晋朝晋朝设置官吏,创立制度,法制同于上国。

在地方上,慕容廆在占领地方设置郡县,采用中原的管理模式和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慕容部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凝聚内部力量,增强战斗力,为其强盛奠定了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

四、歆慕汉化,发展教育

慕容廆家族汉化程度极高,慕容廆曾祖莫护跋喜欢步摇冠,钦慕汉家文物制度:廆父涉归迁邑辽东,于是渐变土风,慕诸夏之风:慕容廆汉化最深,他熟知中原礼仪,重视儒学,通晓汉人历史和兵法,具备汉人士大夫之学识和气度。廆子慕容皝自幼接受了汉族文化,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慕容廆利用汉族士人发展教育,经过慕容廆的提倡,慕容部的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这在偏远的东北出现如此盛况,实属不易。发展教育,歆慕汉化为慕容部培养了大量人才,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了慕容部日益强盛。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为儒家思想和文化在东北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表忠晋,请封燕王未果,抱憾而终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四月,后赵王勒遣使结好于慕容廆,慕容廆拒绝与之结好,并送其使者于建康。石勒大怒,但此时正忙于与东晋作战,暂时忍下。太宁元年(325年)二月,后赵王石勒授予宇文乞得归官爵,让他攻击慕容廆。慕容廆派遣世子慕容皝和索头、段国共同抗击,以辽东相裴嶷为右翼,小儿子慕容仁为左翼。宇文乞得归占据浇水拒抗慕容皝,派兄长之子宇文悉拔雄抵御慕容仁。慕容仁攻击宇文悉拔雄,将他斩杀,乘胜与慕容皝合力攻击宇文乞得归,大败敌军,宇文乞得归丢下军队逃跑。慕容军尽数获得其国家的库藏和数以百万计的畜产,数万民众归降。

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加慕容廆为侍中,位特进。咸和五年(330年),这一年慕容廆六十一岁,东晋朝廷又加封他开府仪同三司,慕容廆坚决辞让不受。慕容廆其实很郁闷,从十几年前婉言拒绝昌黎公,到现在坚定推辞开府仪同三司,兜兜转转十几年,始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封赏,其实“上篇”文章已经讲过慕容廆谢绝受封昌黎公的原因,这次推辞的原因也相同(说白了,慕容廆不甘心只做一个昌黎公或什么开府仪同三司,这些受封的官爵都不够入他眼的!)。更何况他现在比那个时候实力更强大,有更大的雄心和抱负,所以内心不免十分失望,再加上看到当时的东晋朝廷腐败无能,更助长了他的雄据中原、独占天下的欲望。

↑慕容廆戎装像↑

咸和中(公元331年~332年间),宋该等人建议慕容廆向东晋王朝“表请”大将军、燕王之号。慕容廆命群僚商议,除韩恒表示异议外,众人都表示赞同。慕容廆觉得自己不方便厚着脸皮明说,于是“授意”东夷校尉封抽、行辽东相韩矫等三十余人上疏东晋太尉陶侃,先是称赞了一翻当时东晋的辅政大臣王导和庾亮,然后称陶侃是'海内之望中,唯足为楚汉轻重者',表示愿意为复兴东晋作出努力,只是碍于自己孤军进攻难有成果,期待东晋大举北伐时候响应,并陈述慕容廆忠于王室、诛讨大逆之功,同时还附着封抽、韩矫等建议封慕容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的上疏。但陶侃收到封抽等人上疏后,回书表示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说自己无权对此做出决定,其进爵可否和快慢,都决定于朝廷。

为什么慕容廆一直执着于封王?原因其实挺简单的,一方面对于他自己来说,王和公虽然都是封邑爵位,但是在始皇帝之前最高级别就是王,王爵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是由部落向王朝的标志性一步,能取得东晋中原王朝荣封燕王的封号是对自身的肯定;另一方面趁着自己还能多活几年,凭借着自己当年尊晋勤王的功劳,为子孙后代争取更为丰厚的政治遗产。

陶侃是个明白人,他一眼就看清了慕容廆的意图和野心: 给“封王”名分吧,怕尾大不掉;不给吧,又怕慕容廆恼羞成怒,毕竟鲜卑慕容氏已成气候。于是委婉地向慕容廆表示朝廷正在商量,请耐心等待,他奉行的其实就是一个“拖”字诀。那时候通讯不便,一来一去几个月半年都是正常的,这几来几回就把六十几岁高龄的慕容廆给耗死了,公元333年,一代枭雄慕容廆带着未能封王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四岁,葬于徒河青山。当东晋朝廷知道慕容廆去世后就停止了封王的朝议。东晋遣使赠慕容廆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公。

↑慕容廆老年照↑

慕容廆是鲜卑族著名领袖,他为鲜卑慕容部的强盛奋斗了一生。他用48年多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草创之君的历史重任,将一个弱小的慕容部发展成为威震辽东的势力,继而成为鲜卑各部中最强的一支,俨然称霸一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和积淀,不仅完成了部落封建化的进程,更是加深了多民族子民对慕容燕国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是慕容部后期不断出现中兴复国的基础。总之一句话,慕容廆是鲜卑慕容帝国的第一代奠基人,慕容鲜卑在慕容廆时期逐渐强大,羽翼已丰,为前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