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王安石的一首禅诗, 山花落尽山长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

佛教从传入中国开始,经过唐代的大力发展,到了宋代时其世俗化更为加深。很多士大夫深受禅宗心性之学的影响,参禅论道、游山访寺,好像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事情。比如苏轼喜欢交结僧道,诗词中常蕴含佛禅思想;黄庭坚以禅入诗,字里行间抒发其对生命体验。北宋诗人王安石宦海沉浮,也看尽了人间的冷暖,佛禅思想也帮助他化解人世痛苦,同是他通过领悟禅理也超越了自我,进入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下面这首诗,就展现了诗人经过深入思考后的佛禅思想。

点击加载图片

游钟山宋代: 王安石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点击加载图片

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既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排解忧闷。王安石二次罢相后,终于不再留恋仕途的名利,在江宁的钟山筑居舍于半山园,他从此远离尘嚣,忘情于山水,平日里也经常与僧道交游,作文吟诗,相互唱和。他的作品常歌颂自然景色,赞美田园风光,心情也归于清寂,颇有悠然见南山之志。

点击加载图片

王安石喜欢出游访友,他常跨一头驴,几个侍从一路跟随,他们游访寺庙、踏青郊野,心情放松,毫无牵挂。他定居江宁后,四野荒渺,人烟稀少,所居简便实用,仅能避风雨,又不设围墙,无高楼大厦的阔气。他曾多次攀登钟山,每次都兴致勃勃,下山后虽然略更疲惫,但下次再来,依然游兴不减。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一日他又来到钟山脚下,只见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诗人更觉惬意闲适,于是即兴赋诗,“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之所以看山不厌,不仅是因为此处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人生的启迪。每次王安石登高望远,都会感受山势峻峭、挺拔伟岸,自己也立刻有一种敞开心扉,想要热情地拥抱群山的强烈冲动。于是他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也愿意终老于此,闲看白云悠悠,静听流水汩汩,感受岁月流逝、山水恒常的深邃。

点击加载图片

有时王安石也独自坐在幽静的山林里,一个人倾听花落的声音。“山花落尽山常在”,繁华和容颜都可能消褪,而青山虽然也经过岁月的洗礼、风雨的侵蚀,却依然坚强地屹立。如今的王安石也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即使显得有些苍老,却精神矍铄。所以他又淡淡地吟出最后一句,“山水空流山自闲”,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彻悟。

点击加载图片

诗人告诉我们,世事变幻、人生无常,但只要有一颗虔诚之心,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都不会感到寂寞。不管人世间历经过无数春秋,青山巍峨、绿水长流,从来没有改变其本性,依然闲适地笑看风雨沧桑,正所谓“一心不动,能制万动”。生命中的至高境界,也不过是守住本心,不能被世俗所扰。娟娟翠竹、总是法身,灿灿黄花、无非般若,只要愿意以淡泊宁静之心,来对待人生的潮起潮落,禅意便无处不在,随时都能与心契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