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隐记》,写给青年一代:“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当再次拿起这本《追隐记》,心若明镜,未来现在,看似玄幻冒险,实则若隐若现,彷佛雨栗笔下的四位青年,就在我们身边。
任何故事的开头往往是这样富有想像空间,四位互有偏见的年轻男女因失踪好友的一封神秘邮件结伴同行,一步步将线索与悬疑的情节展现开来,可以说,经历生命危险,走过四大洲四个国家,这样漫长的旅途将我们的视线一半拉向奇妙的世界,一半又将我们放回心底里那个“理想”世界。
《追隐记》 :我们从哪里来
曾有位文人墨客评论:”雨栗的《追隐记》是城市的、现代的,从今天预想未来,放大了时空,不囿于文学创作理论框架的限制,但它们都有文学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展现生活的艰辛和快乐,挖掘人性的本质,探索生命的意义。《追隐记》是基于物化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而去追究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找寻内心的我”,我们把《追隐记》的旅途分割为信仰之旅——我从哪里来、乌托邦之旅——理想和自由、探险之旅——猎奇和敬畏、未来之旅——现实和希望四个部分,是四位青年在旅途过程中从发生争吵、克服苦难再到寻找到好友,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主动摘下面具,收获友谊与爱情,刻画出了当代青年即使身陷时代困扰,依然敢爱敢恨,踏上朝圣旅途,向着目标和答案迈进,把“我从哪里来”的答案印证在了漫长寻友之路上。
如果,现在的我们,面临与他们一样的问题,我们会如何抉择,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吗,答案可想而知,如果,未来的我们,一直在等待一个出发的意义,那现实存在于物欲横流生活中的我们,答案是四位青年的行为吗。答案也未必如此,这就告诉我们,“我从哪里来”是让我们每个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存在的意义,生活的价值与存在的价值。
《追隐记》 :我们为什么年轻
反观黑石城的七天是无拘无束、相互爱好,或者说是释放自我、聊以自慰的7天,作者想要营造一个旅途中的“乌托邦”,想要将年轻人心中的“理想”世界表达出来,这也是在反讽当下年轻人,过度理想的状态,透支的消费观,过于自我的状态,正如黑石城的七天看似是自由的,但在那里是有规矩的。
心中向往的自由和现实生活的困境始终是矛盾的,在当下,年轻一代的“主流军”八五后、九五后,开始将“理想化”去“理想”状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品牌主张理想生活,想要刻画与引导正确的,向上的青年消费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更多的所谓青年,所谓年轻的人群,能有所为,有作为。
想要回答“我们为什么年轻”,追溯到1919年五四青年运动,追溯到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要求,追溯到加勒万河红谷事件青年护国牺牲;追诉到因为舆论的“口诛笔伐”,致使90后成为活在成见中的一代。 但事实证明,90后并非没有垮掉,反而成为了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我们为什么年轻,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出发的意义与目标,而非只有理想。
《追隐记》 :学习哲学“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作者笔下的旅途充满无数异国风光,将异域文化深深扎进了每个场景里,在南极大陆的旅途中,相互给予温暖,也找到了真相。面对现实,选择接受,而非逃避。躺在南极大陆的冰盖上,仰望星空,一抹流星划过,消失在宇宙中;看着早晨太阳缓缓升起,我们超常生活。
古人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是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出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入世,我们在回头看《追隐记》,雨栗带给我们的四段旅程,是在找寻内心的自己——亲情、友情、利益纠葛交织在一起,历经西班牙、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南极等地的时空变化,“隐”于旅途中的自己、“隐”与朋友心中的自己,“隐”于未知的世界,于世界的文化分享,“隐”于未来的年轻一代,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隐”,这是作者带给我们最好的体验,也是最好的思考。
希望再次碰见身边的青年朋友,能像世界等待他们一样期待他们的旅途风景,即使后浪可亲可爱,也要如《追隐记》一般,引导青年一代明白“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人生哲理,善待他们,支持他们,拥抱他们。
《追隐记》 目前已经在全国畅销书店热卖,同时,在京东、天猫国际、淘宝和当当网矩阵上线,为粉丝读者增加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在线下与线上随时随地享受这一段奇妙之旅,如果,你也喜欢,也想听听四位青年的故事,看看外面世界的样子,别忘记,拿起这本《追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