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7)

今天继续学习大承气汤《金匮要略》部分。

本篇主要学习痉病和宿食。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炙,去皮,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   芒硝三合(9g)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13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痉病而出现胸满、口噤,仰卧而背反张,脚痉挛抽搐,切齿有声,可以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有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适合治疗比葛根汤更严重的痉病,甚至可以治疗破伤风。临床上也可以用大柴胡汤。

适合本方的痉病可能还会有面红、唇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甚至高热、神志昏迷、谵语、脉弦有力等等表现。

加减用法:

如果没有大便干,只是阳明经热,可以用白虎汤加葛根或者竹叶石膏汤都可以。

由此推扩,痉病治疗思路:

风温发热,可以用辛凉透邪的方法,比如用桑菊饮、银翘散等,伤津要加生地、麦冬;神昏谵语佐清心开窍的紫雪丹、牛黄丸;阴虚用大小定风珠、复脉汤等。

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疗刚痉无汗;白术汤加桂心、黄芪治疗柔痉有汗;太阳阳明加川芎、荆芥穗;正阳阳明加羌活、酒大黄;少阳阳明加防风、柴胡,热而在表者加黄芩;寒而在表者加桂枝、黄芪、附子;热而在里者加大黄;寒而在里者加干姜、良姜、附子。

 下面三条学习宿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21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这一条主要说脉象。

脉浮主热、大主实,是实热之象;按之反涩,就是血不足了。

尺中脉又微又涩,说明肠道里面津液更少。

这种情况说明有燥屎、有热,津液又耗损,要把燥屎打掉。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0)

相关推荐

  • 20210326 ​中医名词解释

    阳明腑实  阳明病,病邪入里化热,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劫耗津液,燥结成实的病理变化. [阳明腑实症] 胃肠实热内结.腑气不通.当治以泻下. <伤寒论>里共有5个方剂解决阳明腑实症. < ...

  •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3)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痉病 四.证治 (三)阳明实热痉(大承气汤证) [代表原文] 痤痙病,一本痙字上有剛字.胸满,口噤,臥不着席,脚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13) [ ...

  •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2)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8)

    乔巴小一 乔巴小一笔记 前天 今天学习大承气汤最后一部分,仍然是<金匮要略>的内容. 主要是下利篇和妇人产后,最后做一个总结.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大承气汤 大黄 ...

  • 承气汤系列(2)小承气汤(3)

    我们今天来学习小承气汤的最后一部分.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小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炙,去皮,二两(6g)         枳实炙,大者三枚(9 ...

  • 承气汤系列(2)小承气汤(1)

    小承气汤的条文也比较多,所以同样分开几部分来学习.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小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炙,去皮,二两(6g)         枳实炙,大者三枚( ...

  • 承气汤系列(1)调胃承气汤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承气汤系列(1)调胃承气汤(2)

    继续学习调胃承气汤.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12g) 上三味㕮咀,以水 ...

  • 承气汤系列(1)调胃承气汤(3)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承气汤系列(4)厚朴三物汤

    学习完承气汤系列的三承气汤以后,我们继续学习由这几个承气汤加减的变方. 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是小承气汤加减,所以把小承气汤放在前面对比.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小承气汤 大黄 ...

  • 承气汤系列(6)大黄甘草汤

    今天学习调胃承气汤的加减方,把调胃承气汤放在前面作对比.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