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就一定好吗?

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就一定好吗?

实事求是的说,这还真不一定。

只能说,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大多很好。

但凡事总有例外的。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困惑:

都说要想把语文学好,就要让孩子多看书。

但是俺家孩子读的书也不少,眼睛都近视了,但是语文成绩也还是不行。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事儿,那我们就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语文成绩的好坏,到底取决于什么。

如果不是取决于读了多少书,

那是取决于刷了多少题吗?

有些孩子也没见咋刷题,语文成绩也不差啊!

更郁闷的是,有些孩子请假一个月没来上课,

结果一考试,语文还是比我家孩子考得好!

俺娃可是又报班又拼命刷题,天天熬到半夜啊

这还有点天理吗?

别急,我们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一个月不上数学课,也完全不学数学,

再让他参加数学考试,他能考好吗?

我想大概率是不行的。

这是因为数学课程是以知识点作为基础单位进行构建的,

它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

比如先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再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

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如果学得不扎实,下一个环节就没法进行。

因此,数学课程显得很严谨,线性逻辑的特点非常明显,呈现出逐层推进的特点。

别说一个月不学数学,就是一周不学,好多东西都开始听不懂了,更别说考出好成绩。

但是不同于数学课,语文教材是选文式的。

也就是说,语文教材是由一篇一篇的文章组合起来的。

实际上,中学语文课程的实施,并不以构建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作为目标。

它的课程推进,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直线性递进的特点。

它要求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品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而语文考试考查的也并不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套严密的知识体系。

它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

是的,孩子的语文成绩,取决于语言能力的强弱。

而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

就好像即便一个月不跑步,

一个人的体质也不会很明显的变差。

所以,即使一个月不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也差不到哪里。

那么,语言能力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但是我认为,比较核心的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深层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对文中情感心理的感受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考试不是让你耍嘴皮子)。

如果孩子读的书也不少,但是语文还不好,

除去非语文的因素不谈,(比如沉迷游戏,比如压根不想上学,比如有叛逆、早恋等特殊情况)

那就有两种情况最应该考虑:

第一,孩子的阅读行为没有促进她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种低效的阅读。

第二,孩子小学阶段的语文基本功没有练扎实,汉字书写、语句组织的能力很差。比如说字迹潦草,经常提笔忘字,或者随手一写就是错别字、病句。即便是很简单的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有条理的表述。汉字书写和遣词造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什么也别谈。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中学阶段的老师普遍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重点谈谈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读书转化为能力。

简单来说有四个要诀:

阅读和积累相结合;

阅读和思考相结合;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阅读和交流相结合;

背诵积累要贯穿于读书活动的始终,吟咏背诵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看似笨拙实则非常有效的语言学习办法;思考探究要贯穿于读书活动的始终,可以用做批注、做笔记、写读后感的方式引导自己深入思考文章内涵;阅读要重视运用,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学习写作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要特别注意和别人的交流,尤其是那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要想提升境界,就必须有意识地和优秀的人交往。否则永远都是井底之蛙。而且,讨论尤其是争论,很容易激发那种电光火石一样的灵感的出现。

不以培养语言能力为目的的阅读,都是浅阅读。浅阅读是一种低效的阅读,对语文学习的正面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读书没有以培养语言能力作为目的,这是读书虽多但语文成绩不好的一个最为普遍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他的原因我们下一篇文章再接着聊。

如果您的孩子还存在阅读或语文学习方面的其他问题,请在文章底部留言给鹏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