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造车,是对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吗?

汽车圈好热闹,互联网巨头们忽然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原因是啥?

1、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很多年,一定是两个高频词。

咱们国家支持新能源,以前提到最多的原因是,确保能源安全。我国富煤少油,所以,烧煤发电对我们来说,能源更安全。

现在还要将能源结构绿色化,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的比例提上来,到2030年,这个比例可以达到63%。

只要电清洁了,再把电池回收这一环补上,电动车不环保的帽子可以摘了。

2、电动车不需要发动机和多档变速箱,实际上结构变简单了,造车门槛也相应降低了。

而且,经过第一轮造车新势力的“趟雷运动”,人才、供应链都建立起来了,可能遇到的坑,也知道怎么规避了。

3、汽车的产品价值发生了转移。

在机械时代,我们关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在智能电动时代,我们需要关心“新三件”了,电动力总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

传统的汽车人,在机械层面更擅长。但去研究电池、芯片、算法,这些互联网公司反而最拿手。

所以,小米、滴滴、华为、大疆,都要加入这个新战场。

100多年前,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第一次超过千人马匹保有量。

当汽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有恐惧,有质疑。但汽车最后还是不可阻挡地崛起了,因为汽车的驾乘体验,明显高于马匹体验。就物流运输而言,汽车也比畜力更高效,慢慢地,大家肯定就接受了。

100多年后,电动汽车开始挑战传统燃油车的主导地位。

当产业链越来越成熟,主流产品已经越来越优秀了。续航里程满足日常使用所需,充电桩覆盖面越来越广,用车、养车成本更有优势,NVH和加速性能同样出色,这些都是电动车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

愿意改变这个世界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最后,还是要打个广告。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去B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大家探讨一些新话题。

大家有任何建议与意见,欢迎与我们留言交流,撒花~


入驻媒体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