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五
微表情识别线索-非语言行为形态意义
非语言行为识别线索
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行为,是指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表情、动作、颜色、姿势以及副语言行为等等。
当没有条件去证实说话内容的时候,观察者会对非语言行为给与更多的关注,因为一般人们假设控制非语言行为比控制言语行为更困难。
在情绪和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着某些自动连接,比如当人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身体会自动的向后躲,脸也变得扭曲,但不会自动地说某些话。
非语言行为线索
反应性行为:指的是反射性的生理反应,难以自主控控制的生理反应。包括:
副语言行为:通常被定义为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是指说话言语内容之外的语言特征,如反应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说话的长短等。
面部反应:包括面部颜色、口腔干燥、出汗等。
动作 :包括无意控制的动作和有意控制的动作
无意控制的动作
头部动作 (头部姿势、面部表情、眉毛、眼部、嘴巴等)
手臂动作 (肩膀、肘、手臂、手等)
腿脚动作 (腿、脚)
坐姿
有意控制的动作
脸(戏剧性的脸、“石头脸”);
眼睛 (视线转移)
手(忙碌的手);
腿(抖动的腿);
坐姿 (控制姿态)
反应性行为的特征与意义
副语言行为(反应性行为)
通常被定义为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是指说话者言语内容之外的语言特征,如反应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说话的长短等。
有说谎可能的副语言行为:
音调更高;
口误、口吃增加;
语速减慢;
反应时的太长或太短。
头部反应 (反应性行为)
指的是头部反射性的生理反应,难以自主控制的生理反应。包括面部颜色、口腔干燥、出汗等。
脸和脖子反应:
变苍白——紧张;
出现潮红甚红斑——窘迫(遇到棘手问题);
口腔反应:
吞咽动作频繁、口中会发出吧嗒声、不停的舔嘴唇——紧张(口腔干燥);
额头、鼻子反应:
额头、鼻子周围、尤其是鼻子下面嘴唇上面出汗 ——紧张;
手脚、腋下反应:
手脚、腋下反应 手又冷又湿——紧张 (握手时可觉)无意控制的肢体动作的特征与意义。
头部姿势
头略微倾斜地偏向某一侧 —— 在倾听或者对谈话感兴趣;
头保持正直,尤其下颚在颤动 —— 在压抑愤怒的情绪;
头低到了胸前,下巴几乎触到胸⻣,同时目光下垂 —— 沮丧或者接受的意思;
低下头,眼睛却仍然盯着询问者 —— 意味着挑衅或者愤怒,而非沮丧或接受。
面部表情
眉毛下扬且并拢,眼睛瞪视,嘴唇紧锁 —— 愤怒
嘴角翘起且只展露在脸部的一侧 —— 轻蔑
印堂起皱纹,上嘴唇上扬 —— 厌恶
眉毛上扬且紧锁,上眼皮上扬和下眼皮绷紧,嘴唇微微张开水平靠近两耳 ——恐惧
眉毛上扬,两眼瞪大,嘴巴微微张开 —— 惊讶
上眼皮下垂,两眼无光,两侧嘴角微微下拉 —— 悲伤
扯动眼窝周围的肌肉,会有鹰爪皱纹,嘴角上扬,形成眼袋,在眼角形成皱纹,脸颊上扬鼓起 —— 快乐
眉毛
眉毛下压,皱紧双眉;眼睛眯紧或闭起,眼睑紧张 —— 厌恶
眉毛下压,皱眉,呈“V”形,睁大眼,眼神有力,伴生硬目光 —— 愤怒
眉头向中间聚拢、上扬,睁大眼睛、虹膜暴露;眼睛警觉,眼神闪烁 —— 恐惧
眉毛抬得很高,并伴有嘴巴的微张 —— 吃惊
眉头紧锁,两眉中间部位的额头上抬,八字眉 —— 悲伤
眨眼
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眨眼动作只有0.1秒。
眨眼的频率、单次眨眼时间的长度都向传递着信息。
高频率的眨眼 —— 紧张,撒谎(焦虑、担忧);
单次眨眼动作持续时间的延迟,眨眼的频率降到很低,甚至停止 (眼睛闭上1-2秒甚至更短) —— 视线阻断(厌恶或逃离);
眨眼的频率降到很低,甚至停止,有两种可能
一是陷⼊巨大的内心矛盾冲突之中,对外界的信息接受能力比较差;
二是表明他处在接受的状态中。
眼动
眼动与认知密切相关,因为眼动可以反映认知心理学传统模块的各个层面。譬如注意、感知觉、记忆、表象、言语、问题解决、思维与决策过程等。
眼动指标与选择
以注视点为核心的眼动指标 :When和where哪里,多久其他指标:瞳孔大小、注视轨迹、眼跳角度等
嘴巴
只是露出上牙和牙龈的笑容 —— 假笑;
咬嘴唇,抿嘴;捂嘴;咬手指或指甲或其他物品 —— 阻挡嘴说出“不恰当的话”;
将嘴唇使劲抿成⼀条线 —— 愤怒。
肩膀
肩膀一高一低,较高的肩膀朝向询问者侧 —— 愤怒、不准备合作或者欺骗;
耸肩 —— 有否认、拒绝的含义;
肩膀下垂、弓背或者肩膀向前耸 —— 沮丧或是供认前的接受;
一侧或两侧肩膀向后,脖子和后背挺得较直 —— 愤怒或带攻击性的防御状态中。
肘
肘部放松地垂在两侧,而且离身体有一定的距离并不紧贴身体 —— 放松、没有任何压力;
肘部紧贴躯干 —— 似为保护躯干;
双臂交叉胸前 —— 似为保护心肺等生命器官。
手臂
手臂交叉 —— 防御行为;(恐惧、抵触、愤怒)
手臂交叉时在胸前位置的高低可以作为负面情绪的指示器,位置越高,表明被询问者抵触或愤怒的情绪越大。
交叉双臂,用手臂把自己包围起来(用手臂紧紧地抱住躯干),同时还可以到垂下头、弓起背的动作,没有目光接 —— 沮丧、拒绝合作。
社交场合里交叉手臂 —— 感到底行不行;让自己更舒服并增强信心;
在交叉手臂的同时又突出自己的大拇指 —— 则是傲慢自大的表现。
手
手势的使用在人群中呈“倒U”型分布
紧张时手的忙碌行为:
修饰外表的行为,如从衣服上弹去灰尘、平整衣服、解开或者扣上纽扣、调整领带等;
更多地用手触摸头部或抓耳朵;
叩手指节或者用手指轻敲(越紧张这个动作就做得越快、越响);
在桌子上敲笔、将自动圆珠笔的卡黄咔哒咔哒反复地按,或是其他类似的重复地敲、叩的机械性动作;
也有多次审视自己的手指和珠宝首饰;
不停地转项链,让戒指在手指上转动,摸索项链坠或是手镯;
男人常爱借此机会抠掉手上的老茧或是清洁指甲,而⼥人人常常抠掉指甲上涂的指甲油。腿交叉双腿及变换双腿交叉的顺序 —— 设定“身体障碍”,阻挡来自询问人员的“言语攻击”,拖延时间(回答问题)不停地晃动膝盖 —— 为了消除紧张情绪。
脚
双脚放在椅子下面,好像要藏起来不让询问者看到 —— 紧张;
双脚从椅子下面抽出来 —— 感到放松;
双脚放在椅子下面的时候,脚踝是交叉的 —— 更强烈的紧张;
双脚脚尖相对,呈内八字形 —— 胆小、孤僻;
双脚向外撇开呈外八字形 —— 傲慢、自信。
用脚敲击地面甚至跺脚,可以反映两种情绪状态
比较温和地敲击 —— 说明正在经历一般的恐惧和紧张,或表明他对询问失去耐心,用这种方法传达出希望离开的意思。
跺脚 —— 则反映了他的高度激动与敌意,是为了消除紧张情绪。
坐姿
向门口或者窗户倾斜身体或向远离询问者的方向倾斜 —— 紧张和想从当前的不利环境中逃离的欲望;
一条腿径直向前或向后的方向伸出 —— 这种姿势有点像赛跑前的预备动作,有逃跑的意思。
有意控制的动作的特征与意义
石头脸
“石头脸”(stone face)。被询问者试图在脸上一直保持一种表情,就像戴上了面具,想要借一副石头面孔来迷惑或者误导询问者。
当观察者观察到了“石头脸”,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被询问者此时真正的心理状态与其表达出的意思相反。
微表情识别要点-激发情绪,给对刺激。
激发情绪意义
激发情绪
人的应激情绪不能被理智所左右。情绪是了解人真实内心的窗口,是微表情识别技术的科学基础
微表情特征
自动连接:在情绪和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着某些自动连接,如当人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身体会自动的向后躲,脸也变得扭曲,但不会自动地说某些话。
难以控制:人们控制非语言行为比控制言语行为更困难。
判断真伪:当没有条件去证实说话内容的时候,则需要更多地依赖非语言行为而不是说话内容来判断所说是否真实。
激发情绪 单向表达不可信人际交往中的信息表达方法,是有准备的诉说表现。
彬彬有礼,大方得体,单向表现具备的分析价值:Ta想让我们相信什么。
激发情绪 应激反应具备推导价值
人类对自己的语言功能掌握熟练,控制度高,逻辑清晰;对于情绪化的表现则无法完全进行理智控制。
作者介绍:
找世界,从事微表情研究工作10余年,对微表情以及相关心理学有深刻的理解,并创造了独立的教学的体系,有近千名学员从中受益。希望帮助普通人填补缺失的上层情商教育课,让人际交往变得更简单,轻松;让谎言无所遁形;让情商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