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明先生学什么?
近一段时间真的是迷上了阳明心学。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几乎全是和其有关的内容。这几天,利用空闲时间,把南京师范大学鹂波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的“五百年来王阳明”看了一下,还没有看完,但已促进了我对阳明心学的进一步思考:阳明心学到底在讲什么?我应该向阳明先生学些什么?我想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阳明心学是儒家思想的延伸,和孔子思想相比较,它更容易实行。其核心思想是我心光明,人人都有一颗圣贤之心,要在“心”上下功夫。他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真知即真行,真行即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知和行本是一体,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关键在于“合”,用郦波教授的话说是浸泡式体验,从而达到“一”的境界。何为“一”,用阳明先生的话就是致良知,我心光明。当一颗心像镜子一样光明的时候,就可以照见世间万象,也是人生圆满幸福自在的最高境界。
问题是:我可以向阳明先生学些什么呢?
1.相信圣人之道可学而致。读《论语》,我读出了孔子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孔子所定义的“君子”之风,是完全可以学而致之的,在《论语》一书中也给出了许多路径和方法;当然,孔子的一生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正是学习,让他不断超越,生命不断更新,不断生长。王阳明的一生不更是如此吗?少年时就立下成圣贤之志,纵其一生,无论落榜还是中举,无论授予高官还是身陷囹圄,无论带兵打仗还是学堂教书,他都不忘记学习,不忘记成长,不忘记静坐,不忘记反观自我,他的一生就是不断生成的一生。
向阳明先生学什么,就学习他的圣人之志,学习他一生向学的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一直向上,一直向善,一直向前走,才能说明你的生命是新的,是生长的,是鲜活的。
2.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孔子一生可以用这么几个字来概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用世俗之人的眼光看来,他其实挺悲切的。可是,用哲学的观点看人生,谁的一生不是悲观的呢?人生很短,而想做的事很多;能力有限,常使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人生常常从零开始,又常常以零结束,空手而来,空手而返……如此想来,谁的一生不是悲剧呢?孔子最推崇的是大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其实就是在推崇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王阳明的心学,推崇静坐,在静坐中反观自我,让内心光明澄静,但是他也推崇在事上炼。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把工作当作修行。阳明先生的做事,和我们一般人的做事不一样,因为境界不一样,我们一般人做事常常是为了功利,想方设法把事做好就完了,因此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机,其实,不是人在做事,是事逼着人去做。而阳明先生做事是为了修心,是用心在做事,做事完全全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庖丁解牛的境界,是种享受,也是一种修行。
向阳明先生学习,就要学习他这种恿于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是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仅是勇敢,更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在做事中成就自己,化育天下的圣贤之风。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机会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挖空心思把这些“有限”进行“无限”改变,而是安于当下,做好自己,跳出自己的舞,唱出自己的歌。那些不珍惜机会,不善用平台的人,其实是一种胆小鬼,一种不敢担当,自私自利,没有把“小我”放大于“大我”的人。
3.教师是个大有可为的职业。孔子一生弟子三千,大半生都用于讲学,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学生跟随,懂得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谓万世师表。王阳明虽曾位居高官,弛骋沙场,却处处不忘讲学,最醉意也是讲学。他们二人都是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榜样。从他们传奇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教书也是一种很好的职业。何以至此?一是教书可以传播自己思想。撬动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不是资本,不是人力,而是思想,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因为孔子和王阳明都善于讲学,才使他们的思想源远流长,传播至今,影响深远。对于社会的影响,相对于功名来说,思想的作用要大得多。二是教书可以促进自己成长。教书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只有自己有,才能教给别人,在向别人讲的过程,其实也是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另外,在古代授课,讲究的是教学相长,师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争辩,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得到梳理形成的。三是教学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其实也是以生命成全生命的过程。真正的教学是要面对人的,面向人的未来的,面对鲜活生命的,所以,真正的教学是最廓大的,也是最纤细的;既是顶天的,也是立地的。
向阳明先生学习,就要安于教师这份职业。这个职业可以做一辈子,可以做到圣贤!当然,向阳明先生学做教师,还要学习他的格局和学识。自己有,才能给予别人,自己囊中无物,还拿什么给予别人?教师教的是书,育的是人,自己人格不伟岸,如何育出伟岸的学生?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有伟大的思想,有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得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然后以其伟大影响他人的伟大。
4.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王阳明的心学并不是凭空而学,不是一味静坐,不是只尚空谈,他讲究事上练,在做中琢磨。无论是王阳明在朝中为官,还是带兵打仗,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摸透实情,然后制定出缜密的计划,接下来一步步扎实执行。鹂波教授在讲到王阳明的做事时,他总结说,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坚实的基础,切实的手段和忠实的执行。只有耐得住烦,着眼于小事,关注于细节,才可能把虚事做实,把小事做大,把生命放在具体的事务中锤炼,才能把自己的生命也他人的生命连接起来,才能把自己融入时空,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像花朵一样展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其实,很多感情只有依附于实际的物体,才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再好的音乐,如果不进行演奏,别人怎么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再好的文学,如果不凭借文字,如何把诗意进行表达?再高超的思想,如何不借助于具体的事情,如何得以展现?
向阳明先生学习,就要学习他能够安于当下,能够觉浸于具体的事务之中的做事态度。一个人,把工作当作修行,其实也就给平凡的工作付诸于崇高感,把平凡的工作给予不平凡的意义,这样工作起来,就有一种使命感,一种充实感,一种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根据现代建构主义学说,听到的不一定知道,知道的不一定做到,只有体验,才会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累加起来就是自己的思想。
写于此,我突然想起屈原的那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以求索”,这也是一种担当,一种向上,一种精进的人生态度,我辈当以此自勉!
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