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理论:《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别程序第十一》
太极拳运动之大纲。有三。分天地人为三阶。人阶为舒筋活血之运动。地阶为开关达节之运动。天阶为知觉作用之运动。次目有九。每阶下各系三级。一阶一级。为舒筋自肩至手指。二级自胯至涌泉。三级。自尾闾至泥丸。二阶一級。为气沉丹田。二級。气达涌泉。三级。气达泥丸。三阶一级。为听劲。二级。为懂劲。三级。为阶及神明。是为三阶九级。胪述如次。
一、为自肩至腕之舒筋法。筋既能舒。则自然血活。其法以舒腕为先。肘次之。肩又次之。毫不用力。由至柔而渐进。皆以曲中求直。厥形为圆。曲既不宜。直亦不可。有缺陷有凹凸亦不可。终以舒筋至申指尖为止。此为一阶一级。
二、为自胯至踵。其致亦然。其不同者。有轻重虚实之别。足为能载全身重量。与手之举动轻便异。常人之足。从不注意虚实。普通拳技家。亦听便而已。惟习太极拳者。将体重付于一足。两足时互易之。又不许用力。自胯至膝至踵。具要松柔。其力量在足心。而受于地。足要分虚实。手亦然。其不同者。如右足实。左手要实。为一贯之劲。左足实亦然。反此为双重。此为一阶二級。
三、为自尾闾至顶。其致亦然。惟脊为多节之主骨。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者。脊之要柔可见矣。脊柔筋使然。其要在尾閤中正。及顶头悬耳。此为一阶三级。
一、气沉丹田。为炼气之初基。丹田位于腹中。低于脐一寸三分。近脐去脊较远。气以细长靜慢为主。缓缓吸入丹田。与心相守。稍使逗留。久之渐能宿气。日积月累。直养无害。未可量也。纯任自然。不可有丝毫牵强。初学沉气不易。肩稍沉。肘稍垂。则气可引至胃脘。胸微陷。背微弓。则气可沉至丹田矣。反此。必骤进即逆上。势必耸肩掀肺。易致病。此为二阶一级。
二、气达乎四肢。气沉丹田后。似可由心驱遣。便使气至胯至膝至踵。此即所谓至人之息以踵。复至肩至肘至腕。四肢关节俱开。然后下可达乎涌泉。上可行乎劳宫。以止于中指尖。则拳论所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可以从事矣。此为二阶二级。
三、越尾闾达乎泥丸。此谓通三关。亦即河车倒运之嚆矢。然越尾闾。为最难。馀较易耳。气沉丹田。待功纯。火候到。不期然而然。自然越过尾闾。不可丝毫勉强。不然便落虚妄。致病。慎之慎之。须证诸师友。为妥。越过尾闾。复冲开夹脊。度玉枕。达泥丸。亦若是。此为入门。则骎駸进乎道矣。延年祛病末事矣。此为二阶三级。
一、听劲。何谓劲。又何能听。须细审之。劲与力大异。秘传谓劲由于筋。力由于骨。至哉言乎。近世学者。盲从至死。而终不知劲之为用。可为浩叹。劲之为劲。气由于筋致柔。有弹力已耳。惟柔乃能与对手黏连相随。能黏连。则我之气与彼气相接触。欲测其气之动静。故曰听。则拳论所谓。彼微动。我先动之机。亦在于此。此为:三阶一级。
二、懂劲。懂劲与听劲。有深浅精 之別。彼微动。我可听而得之。我先动则懂而后能之。得机得势在我不在彼。此乃由浅入深矣。至于精粗难言矣。秘传谓彼微动。我听而知之。然微动易测。未动难知。苟能于未动。听而知之。其庶乎阶及神明矣。曰。无他。气由乎筋脉膜膈。其劲有四。曰防御。
曰潜藏。曰将发。曰撤击之不同。能收缩骨节。曰筋。得循环血液。曰脉。膜。在肌肉间。裹筋与骨。及脏腑皆有之。膈。肝隔也。气由于筋。不失常态。知其欲防御。由于脉。知其欲潜藏。而生变化。由于膜。将充溢于表。知其将发劲也。由于膈。如其敛气。欲退而撤击矣。此为懂劲之极致。精矣。至矣。蔑以加矣。是为三阶二级。
三、为阶及神明。难言之矣。拳论终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此言甚奇。似视气。犹若未足重耶。其实不然。气能得化境。而进乎精神之作用。其所谓无力之力。神力也。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气已随之。气能运身。不待动心。而神可以挟气而行。是为神力。亦可谓之神速。物理学。以速乘力。其效能未可限量。故神力即神速也。学者类多舍近求远。不知丹田积气之妙用。气犹风与水与云之类。风与水与云。皆能有积力。与天地之积氣一是。孟子所谓养浩然气。至大至刚。则塞乎天地之间。即是也。风与水之积力易见。亦易知。惟云与气之积力难见。亦难知。有飞机后。始知黑云中有雷电。触之必成虀粉。无幸免也。可知矣。至积气能载天地。更何论矣。神力神速。诚有雷电之意。存乎其间。此之谓阶及神明。是为:三阶三级。
此为习大极拳之程序。学者不可躐等。拾级而上。登峰造极。无难矣。佘乃心三丰宗岳之心。竟二公未竟之志。强民族。兴国家之术。舍此末由。愿学者其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