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口头医嘱 医护革命战友开始互相甩锅

夜里,医院里经常会发生以下一幕:有患者出现情况,夜班护士喊值班医生起来处理。可是,值班医生困意正浓懒怠起床,在值班床上隔空对护士喊话,下“口头医嘱”。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年,直到有一天爆了雷,医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互相甩锅,坚称错不在己。以下案例,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口头医嘱”如何埋雷。

“口头医嘱”后肺炎患者死亡 医护各执一词
▲▲▲

一患者疑似严重感冒,前往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重症肺炎,后在住院期间死亡。

家属随即要求封存病历展开调查。医院调查后发现:

1、患者死亡前烦躁不安;

2、最后一次用药记录为注射“某镇静剂”;

3、病历记录中,护士注射上述药品时无书面医嘱。

护士解释,当夜患者烦躁不安,于是向医生报告病情。医生向护士下达口头医嘱“注射某镇静剂”,护士依口头医嘱执行。医生却表示,自己未曾向护士下达口头医嘱。

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医生有无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拿不出真凭实据;可护士给患者用药,病历上记录得清清楚楚。这对老搭档多年的革命友谊,顷刻间荡然无存。

口头医嘱不能轻易使用 除非特殊情况
▲▲▲

多数情况下,医生下书面医嘱并签名,护士执行,是铁律,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例外。

教科书如此描述: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或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下口头医嘱,执行护士则应先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事后,应及时补写记录。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规定,抢救患者过程中,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嘱示。非主持者对抢救患者有益的建议,需提请主持者确定后方可实施,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医嘱查对制度》则规定: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医师要及时据实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为何口头医嘱非常普遍?
▲▲▲

规定清清楚楚,口头医嘱仍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原因:

1、职业风险意识淡薄:工作繁忙,尤其是夜班期间,为图省事,且有一般不会出事的侥幸心理,有的医生养成了滥用口头医嘱的不良习惯。

2、护士不懂得拒绝:在很多医院,医生护士都是“对班”,就是常年排的班一样,是常规的搭档,你下医嘱我执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搭班医生想要偷会儿懒,护士为了“照顾”老搭档,直接开绿灯,甚至成为多年的默契。

谨慎使用口头医嘱 否则害人害己!
▲▲▲

为避免口头医嘱爆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1、养成风险意识。医护应达成共识,口头医嘱有风险,要谨慎使用。

2、实在难以避免,可用社交软件。对于护士,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婉言拒绝医生的“口头医嘱”。对于医生,如确实难以避免时,不妨通过短信、微信、QQ等,发送口头医嘱内容,且涵盖患者信息。

3、执行口头医嘱时,最好有第三位医护在场。特殊用药或者自我感觉风险较高时,为了不耽搁治疗,护士可以先行准备好药物,等医生到场候下达书面医嘱后再执行。

4、科主任护士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对于下口头医嘱的医生、执行口头医嘱的护士,除给予点名批评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绩效处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工作处处需要规则。人们遵守规则,生活工作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

对于口头医嘱,无论相关制度还是教科书,都给予了明确规定。按规定下医嘱执行医嘱,为己也为人!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