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种子的推广,有个菩萨心肠就行了!

时下,因转基因食品,添加剂食品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及病人越来越多,近十年来中国人癌症逐年增加,现已到高峰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高度重视。坊间传:不把钱交给农民,就一定把钱交给医生;厨房就是医院,上医厨房治病,下医医院救命;上半辈子打工挣钱,下半辈子拿钱治病;吃断子绝孙的粮食,没有比绝后更挖心,已经成为最普通百姓的共识。

下农村,找一块地,租一间房养鸡种菜种粮食,以休闲养老安度晚年,是城里退休后的有识之士的愿望;在城里奋斗有成,有了实力,返乡创业种传统作物还有他们的清醒,虽费尽千辛万苦,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兆头。还有的以为,当今的城市钱难挣,事难办,城市套路很深,不如回到农村干一番事业,而跃跃欲试者众,也是值得称赞的一个群体。

本人也属于坚决下乡种老种子粮食的一类人。但我从事八年农耕的情况看,如果不对农村进行深入了解,盲目回到乡下投资、承包土地、或养殖水产、或喂家禽家畜以求发展,往往投资越大,亏损越多,事情越难做。即使做的很成功的,也只凤毛鳞角。倒不如一直猫在农村,始终坚持传统作物种植老品种、家禽家畜养殖的人在乡下安居乐业,稳创收入。

本人以为,赚钱不是农业,眼下融资、房地产、做社区营销,都是不错的营生,做农业,把老种子推广开去,只是一个愿景,想赚钱是做梦,能够坚持足矣!本人虽然在乡下瞎掰七八年,找了一些老种子,但与网友见本人下乡种植水稻,怕是盲人摸象,就到旧品书店淘些旧书来,我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我所接触的品种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而且涉及的皮毛都不是,不觉得汗颜开来。

比如说,一九九零年有熊振民、蔡洪法、闵绍楷、厉葆初等人编著的《中国水稻》一书,就囊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水稻发展经过,使人们对中国水稻种植的起源、栽培历史、遗传学研究、中国水稻种植尽收眼底,大大超过宋应星《天工开物》、贾思勰《齐民要术》,我感慨 系之,真诚地向这些水稻研究的老前辈致以崇高敬礼!

本人从前对某某之父非常尊敬,撰文大加赞赏有之,可到今天发展到大不敬,并以鄙夷的目光视之,是因为此人太不可思议,怎么以一种不育稻代替中国传统数万种稻之父,没有数万种稻,何来一家之稻,一家之言是何言,到底是谁家之父,就不言而喻。所以,我更加敬佩的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结晶,祖先给我们的水稻传承如果在我们这一代被一家之稻所取代,就是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希望那些不明就里者夸耀某某之父谨慎又谨慎,可以用欺世盗名形容了。

可怜的许某人,这些年来,为了传承老种子,到现在为止,只是找了几十种,并不能说是有了成就,但就延续中华民族水稻种子香火来说,老许所做的功,也就能够向我的家乡,我的亲人,我们吃过稻米的人们表示,我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民族,无愧于没有战死疆场,还能发挥这么一点点作用,已经足矣!

现在,我查阅这本书中描述的药稻,在百度竟然找不到这个名词,心中充满悲愤,更看到书中记载的野稻曾经因为没有种子种植的农民加以培育,更是痛心,试问,如果种子全部灭绝,何来野稻?我能说什么?什么也不说,只得埋头苦干,只得努力将所到手的种子不再失传,只得和所有钟情农业,对传统水稻有情怀者联合起来,把这些让某某之父消灭了的种子传承下去,保证水稻种子的多样性,保证它们不再消失在人间,只有奋力前行。

这段时间,本人因年近古稀,非常的憔虑,有时候怀疑本人算是中国一亿精神病患者之一,但幸有人能够接力,想把这火种传下去,不忍心种子灭绝,来求种子,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仅仅是极其少见的情怀农业人钟情这样的种子,更何况他们为生计,为名誉,为发展,为谋生需要冲破多少制约,这些种子如果没有国家大力推广,如果不引起要人重视,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拖着退休回乡的残躯,寻找老种子,推广老种子,历经数千天,排除了不知道多少没遇到的困难,可举目四望,除自己的稻田外,其余稻田皆是转基因水稻,分子育种,嵌入基因,插入病毒的稻田,再看看尽是化肥农药种植!凭本人经验,一眼就能看出,使用除草剂,农户提前把鸡鸭关在圈里,待除草剂毒性过后,才放出来,可是那段时间鸡下蛋也少的多了去,这样的粮食到底能吃出什么口感来?

答案只有一个,生病的人越来越多,享年越来越少的多,而如果耐心劝告,会被人讥笑与不齿,说给危机感的人听?但听懂了并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能够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操作规程的或经不起金钱诱惑,或因为生存难以为继,如此的难逃劫数,也是只能有缘之人吧!叹息之余,无言以对!只能用我尽力了,有个菩萨心,来安慰自己吧!罢了罢了,也罢也罢!

(0)

相关推荐

  • 新媒体文学 I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30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的诗            本期上刊作者 1惟庄2何澍清3唐春元4木子桥5陈鹏6冯翔7黄天刚8谢耀德9铁血寒冰10张冠11枇杷兄弟1 ...

  • 袁隆平与百色的情缘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 痛失国士,举国哀悼 5月24日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图 ...

  • 执着追求成大户——记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祁阳县大忠桥镇邓东胜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记者  周书明  通讯员  王善元)日前,笔者驱车前往祁阳县大忠桥镇罗果村,拜访去年我市唯一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邓东胜,探访他执着追求的种粮之道. 借力政策引领  踏上 ...

  • “他帮助养活了全世界!” 外媒集体在刷这句话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包括美国广播公司.加拿大媒体CTVNEWS.华 ...

  • 况味如歌同题诗||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同 题 诗 本期诗人 王曰敏.郁犁.广语.褚向平.水浪.锁西文.张殿军.海阔天高.赵春和.郭荼. 国士无双 袁老千古 稻田 作者/王曰敏 稻田,翻起无垠的金浪 无比浩瀚璀璨 您心中埋下的种子 生长出一 ...

  • 今天,一起送别袁老……

    今天上午 "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昨天(23日) 全国多地自发举行悼念活动送别袁老 大 ...

  •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今日,送别袁老. 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他走了,但星空中那颗 ...

  • 我在耕读大学,跟75岁大爷学老种子保育

    编者按 本文作者为耕读大学种子班学员,记述关于老种子保育的见闻故事.  正文  现在,食物味道越来越淡,这与种植技术过度追求产量和利益,密切相关,同时与种子也有很大关系.现在农业上的种子几乎都被种子公 ...

  • 新农人找到老种子,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老许种植老种子粮,历时八年,今年第九个年头了.前八年,主要是寻找老种子,传承老种子,保护好老种子.看起来,好像做的还不错,仔细一想,觉得这些做的远远不够,似乎还有更新的,更紧迫的问题要解决.所以,下一 ...

  • 八年农耕历程:爱护老种子就像爱护我自己

          今年来,在繁忙的春耕.秋收后,我稍稍缓了一口气,出行到河南.湖北.安徽等地,与长期保持联系的新农人见面,意在交流种植体会,探讨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了解一下我为大家提供的 ...

  • 不要用拿“产量低”说话,让老种子蒙羞

          种了几年水稻和其余经济作物以及蔬菜,基本摸清了它们的产量.生长习性.可是,我与外行人一起聊天的时候,一说起种老种子粮,都摇头说产量低,我只能一个个解释:事情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     ...

  • 散失民间的老种子:众里寻她千百度!

    十余天前,我只身一人从信阳大别山下走来,穿越中原,华北平原,绕天津,过山海关,一路沿沈阳.长春到哈尔滨北站.这时东北友人史玉龙前来接站,来到四十余公里的哈尔滨市双城区,吃过饭后已是零点多,算起来从早晨 ...

  • 新农人看老种子:人间正稻

    中国数千年农耕文化,在当今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水稻等主粮种植发生了根本变化.       变化一:种子不在民间,而在种子公司.图省事的农民们,每年种粮食,就是买.买.买,但买来的种子明确标注不可留种 ...

  • 想种地吗?请走老路,找老种子,求教老农

    当今社会,有些现象真也是让人费解的.比如粮食问题,现在出现转基因食品已经二十多年.初始,大家还以为新鲜,生命科学什么的,结果各个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生命科学系,似乎生命科学十分神秘,不可一世,但是一与转基 ...

  • 老种子没问题,消灭老种子就是个大问题

    原种可留种子稻 老许我今年种水稻,是手中有种子最多的一年,也是最忙活的一年.起初,担心秧苗品种多,搞杂搞乱,小心翼翼,结果还是搞乱,本来计划某块田插某种秧,结果栽的东一片西一片,最后青一片,黄一片,我 ...

  • 新发现:在老种子中找老种子

    种田的乐趣在哪里?除了吃安全粮食以外,更多的乐趣就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于是我在今年种老种子粮的时候,就有了这么一些发现,但想发明,不知可否,创造是肯定的,还想有所前进. 去年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