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的孩子没有好下场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乖孩子”是不是一种教育的悲剧?
网友福雷斯登快跑说:
“我人生前二十多年就是吃了懂事的亏。这个懂事,是懂别人的事,理解别人的苦处,容易被别人打动,甚至在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也是顺从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然而,我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我也不懂自己。这种烂德行其实比杀盗淫妄更恶心。它直接毁坏了我的命运。”
《邻家诗话》有一期谈到李清照的家庭教育,郦波老师感慨万千:
“其实我们原本儒家的教育,是鼓励个性成长的。
我们现在学了西方的学校的课堂教育模式,其实我们应该反思,这种模式,它原来是从普鲁士制度来的,它是培养绝对服从的,就像机器人一样的那种。
连西方也在反思这种教育制度,我们却取了人家皮毛,饭后每天做不完的作业。你看我们小时候,孩子最要讲什么?
听话。听老师话,听家长话,你要怎么怎么样才是好孩子。”
家长反复问的一句是:你听不听话?
孩子的答案都只有一个:我听话。
好像不听话,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一样。
有个朋友说,他前20年基本就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模本,乖巧懂事听话,成绩好,品行也好,不逃课。可以说是父母都省心的孩子。
原生家庭也不错,母亲温柔和善,父亲虽严厉但信守承诺,童年过得也不错,平淡也平静,跟大多数小朋友一样。
可是这些不过是表面的平和。
从初中开始,朋友心里有很多困惑:别人功课比他好,比他聪明,比他受欢迎,他就会去比较甚至嫉妒;考试得了第一名的开心一下子就过去了。
既然书上说人死如灯灭,那还那么枯燥的准备考试干什么?不是应该短短几十年里纵情享乐为所欲为吗?
他说:“当时尽管收到了左邻右舍的表扬,可我还是感觉不到喜悦。”
朋友说,当时无比羡慕街上的流浪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他们那么自由自在,不用装得乖巧有教养,也不用为了“人前显贵而人后受罪”。
自己内心的困惑、挣扎与矛盾,也只能从书里找一些鼓励。
从小一直乖到大的人,即使脸笑僵了也在迎合别人,却没有得到别人真诚的尊重。
时间会让你明白,世界不会给好人留好空间好资源。
这个社会“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怕,没什么底线可以被拿捏。
你可以成为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但是你得知道怎么去和这些人划清边界。
你得足够强硬,才能让没有底线的人尊重你自己的边界。
而磨清这个边界的一大方法,就是得去磨,得去实践,得去碰撞,得去犯错误。
简单说,你必须学会“不乖”。
“不乖”争取更大的自由。
无论各种心灵鸡汤,怎么忽悠你岁月静好不要自寻烦恼, 平平淡淡的一生才最可贵的鬼话,你心里都应该清楚,这个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一直没变:人分三六九等,有美丑贵贱,有阶级高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好”的范围里。
如果你很乖很懂事很善解人意,那我劝你从这一刻起,开始“学坏”。
a、懂得拒绝,捍卫自己的底线。
底线就是你的原则。
比如当你去一家公司,不要为了讨好他人就去请人吃饭喝饮料。如果你不是那样一个可以天天有钱请人吃饭喝饮料的人,那就从第一天开始就不要请。
当你一次次去讨好他们的时候,你的恩惠便不再值钱了。
底线其实就是维护内心与世界平衡的杠杆。当底线被突破,平衡随之被打破,你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再难以共存下去。
b、别做老好人
《芳华》里的刘峰是个公认的老好人:有进修的机会给了战友,同事结婚了自己就算腰痛也要给人家做一堆沙发。
这样的好人,却在向喜欢的人表白后被污蔑为耍流氓。接收组织审查也没有人为他说话,离开也没人为他送行。
老好人做事因为做得多了,没人会记得,更有甚者会把你的好当成理所当然。你的好给别人长了脸,别人就得寸进尺。
c、仍然坚持自己的坚持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到现实的不美好,然后还是决定要坚持最初的坚持。
观察类节目录《女儿的男朋友》里,张炜迅出身京剧世家,却热爱摇滚,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儿子的喜好。
张炜迅和女朋友的公司倒闭了,在临别创业时待过的地方时,他流泪了。两人吃完最后一顿饭,互相安慰,大不了从头再来,可是自己心里都明白,哪有那么容易啊!
他们的状态,像极了大多数在外面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
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希望各位有孩子的朋友,别再折腾孩子了,与其费尽心机让孩子听话,不如教会他独立。
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独立,是一个孩子最强大的软实力。独立很难,也很累,但是这样的苦和累,最终都是值得的。
学会了独立,就等于有了自己精神上的脊梁。
它不仅是你面对生活的底气,更是面对困难的勇气。
我新开通的私人微信
欢迎粉丝扫码添加
喝毒汤再也不迷路
文 | 毒哥 x 李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