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脉之阴阳虚实辩证及六经之脉”
初学脉诊时,心中颇疑: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表里合病,脉是浮还是沉?脉数为热,脉迟为寒,寒热夹杂证,脉是数还是迟?被此疑惑所阻,中医学习停滞不前。后学习《伤寒论》,悟通整体、阴阳、标本,尤其是在参透散落在《伤寒论》条文中的脉诀,明澈脉之阴阳后,茅塞顿开:脉将机体内在的阴阳虚实准确而全面的表达了出来,但是后世脉诀解读有误,导致脉诊落入可有可无的境地,中医疗效也江河日下!《素问.脉要精微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参透阴阳法则是正确解读脉诊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浮取、沉取的方法找到脉之主体所在,然后判断脉之浮沉长短等,不能浮取沉取分别取脉。三部九候脉法为高级脉法,重视细节,忽略整体、阴阳,有定法无活法,多有盲人摸象之误。用一指脉法不细分三部九候,将脉从浮沉、频率、长度、宽度、力度、运行过程、左右对比等几方面按阴阳法则辨之。
浮沉: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表里互为阴阳,浮沉互为阴阳,表、里、浮、沉为方位论阴阳,表、浮为阳位,里、沉为阴位,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故三阳经皆为阳位,三阴经皆为阴位。浮脉主病标落在三阳,沉脉主病标落在三阴。
迟数:迟数互为阴阳,脉数为热,脉迟为寒,脉数病标为阳胜热证,脉迟病标为阳虚寒证。脉率一息几至之法不容易操作且误差较大,西医秒表计数多少次/分钟之法,标准统一、误差较小、操作简单,脉率72次/分钟为标准的缓脉,脉率小于64次/分钟为脉迟,脉率大于80次/分钟为脉数。
长短:长短互为阴阳。脉长病标为阳胜热证,脉短病标为阳虚寒证。满一横指为长,不满一横指为短。脉之长短既需要察其绝对值也需要察其相对值。左右比较,脉左长右短病标为上热下寒,脉左短右长病标为阳虚而郁。(若是指腹接触皮肤面积不够,长脉可误诊为短脉,只有指下脉的长度小于指腹接触皮肤的长度才能视为脉短)
大细:大细互为阴阳,脉大病标为阴胜(阴实),脉细病标为阴虚。此处大为狭义大,仅指宽度大,与细相对。
滑涩:滑涩互为阴阳,滑为脉运行过于顺畅,涩为脉运行不顺畅。滑脉为阳脉,慎用补法。涩脉为阴脉,慎用损法!
脉浮取沉取差异较大病标为表里合病。
后世脉诀解读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脱离阴阳法则、标本混淆。脉诊每一部分的阴阳虚实是机体内在阴阳虚实的真实反映。脉诊得到的具体的每一部分阴阳虚实为标,将左右手所有脉诊的阴阳虚实综合分析得出脉诊之整体阴阳虚实为本。证有真假从其标,脉无真假从其本。有雷同之证有雷同之脉,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皆失之偏不可从。须坚持整体观念、脉证合参,厘清标本,识得脉证几微之差,临证遣方方能准确无误。
举例说明:半夏泻心汤证
方剂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炙甘草大枣人参
脉:浮缓,左脉略长,右脉短,左脉有紧细之像,右脉有略大之像。
脉之阴阳虚实标本之理:脉浮者,浮主表,多经合病传经太阴接受运化功能有碍,阳入阴有碍。右脉大者,阳明病之脉,寒饮阴实之像。左脉候阳右脉候阴,左脉长应少阳太阳阳胜,右脉短应阳明太阴阳虚。脉紧者,阳郁欲伸之像,少阳太阳之热被痰饮束缚。脉缓者,热与寒饮纠结、肉搏在太阴,寒热皆不得逞其威。舌脉证其标各不相同,其本的阴阳虚实属性具有同步性、一致性!
六经之脉各不相同,少阳病脉弦长、太阳病脉浮、阳明病脉大、太阴病脉缓、少阴病脉微细、厥阴病脉沉、迟、短、紧,左长右短。此为常,知常达变。一个典型的经方方证,其病机阴阳虚实、其脉浮沉迟数长短大细滑涩等皆有一定之规。这也是整体观念、阴阳虚实之理的具体体现。
紧脉与弦脉差异:将一没有弹力的细线绷紧,指腹触及的感觉即是紧脉。将一橡皮筋略绷紧(不可绷到没有弹力的太紧的程度),指腹触及的感觉即是弦脉,弦脉长度属“太过”的情况,即不仅满指腹,且因弹力的作用,会绕到手指两侧一部分,而紧脉可长可短,最多满指腹,不会绕到手指两侧。《金匮要略》痉湿暍病中关于痉脉的描述“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痉脉即紧脉。弦脉和紧脉其病机皆为阳郁欲伸,阳郁化热,传经阳虚,故脉弦紧其标证必寒热夹杂。若诊得脉弦紧,当责其何处阳郁,阳因何而郁,标证虽有阳虚之像,慎用温法。阴阳虚实标本之理不明,难入仲景之门。
《伤寒论》六经之脉条文小结: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补记:西医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药物可干扰心率,其脉迟数为假,执之易犯虚虚实实之戒,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