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34篇:太阳病纲要(1)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太阳病纲要(2)、太阳病纲要(3)、太阳中风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发散文系列,周四发”健康娣送“系列(谭亚娣授权文章)。


前面我们提到:中医把出现在体表系统上的所有病都称作太阳病,例如发烧、异常出汗、湿疹、皮肤过敏、带状疱疹等等所有表系统的疾病。太阳病的治疗方法,简单说,就是调动体内的元气和能量,让元气达到体表通过出汗的方式把邪气请出去。

太阳病就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正气和邪气的斗争部位是在体表。什么叫做体表?就是皮毛、理、肌肉,这些都叫做表。邪气客于体表,正气抗邪也在体表,所以一般把它叫做表证。主管体表这一范围的是太阳经。太阳有它的经,有它的腑。经就是足太阳经,腑就是膀胱。这个经为阳经之长,和足少阴肾为表里。太阳之气能卫外而为固,所以邪气客于体表的时候先伤太阳之经。

现在我们进入《伤寒杂病论》的原文,看看对太阳病总体的描述。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当得了太阳病以后,脉象就会浮起来,这在临床中可以通过摸脉发现的。为什么会脉浮呢?从阴阳的角度看,人体的脉管(动脉)中有血有气,血是有形的阴,气是无形的能量(阳),推动血液运行。正常情况下,脉管中气血充足,所以脉管有很好的弹性,保持在合理的跳动速率和良好跳动方式,和缓有力。如果得了太阳病,邪气会作用在人体的体表系统,正气与邪气在体表的太阳系统斗争,这时体内的正气也会向体表流动,所以会出现浮脉。头颈部的背面是足太阳膀胱经最密集的地方,而且人体脚为阴,头为阳,正常的情况下头比脚高两个摄氏度,从脚到头是一个阴转阳的过程,所以正常情况下头部一般不太怕冷,脚部比较怕冷。头颈部在受到风邪、寒邪的攻击时会血液流通不畅和经脉收缩而导致的头痛。头颈部受到寒邪血管收缩引起的疼痛会导致怕冷。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在太阳病总纲之下又分出两个证,一个是太阳中风证,一个是太阳伤寒证。总纲是讲共性的,中风和伤寒则是讲个性的。承第一条的描述,既然是“太阳病”,脉缓是脉浮而缓,中风就是风邪伤了太阳之表。“中”字相当于“伤”字,和伤寒的“伤”字意思相同。不过,中风比伤寒轻一些。风为阳邪,伤人以后病位比较浅,在卫分而没到营分。因为是太阳风阳之邪伤了卫阳之气,就是以阳邪而伤阳气,以阳并阳,所以发热的证候比较突出。

卫和营在生理上是互相协调,互相支援的。卫行脉外,营行脉内,卫属阳而营属阴,卫在外而为固,营在内而为守,两者是互相支援的。风邪客居在卫阳,卫的邪气就强了,就叫卫强。从正气来说,卫的邪气一强,本身的功能就受到了影响,就不能保护和固密营阴。从邪气来说,风邪的特点是善行数变,有开泄作用,迫使营阴不能内守,因而汗出。发热和汗出这两个症状是相互衔接的。风阳之邪伤了卫阳之气,以阳并阳,因此发热要快一些,不像伤寒是寒邪闭郁了卫阳之气,闭郁到一定的程度才发热。由于发热、风的邪气、阳邪的开泄,再加上卫气的不固,因此就汗出。根据临床观察,中风的汗出不太多,和阳明里热证的汗出濈濈然、大汗不能相比,它的汗只是到皮肤湿润的程度。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如果遇到感冒发烧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切诊,用手要摸一摸他的皮肤是干燥还是湿润的。如果皮肤灼热而干燥,这是发热而无汗;如果发热而皮肤潮湿有汗,这是发热、汗出。发热、汗出都是中风的特点。

“恶风”,就是怕风,也包括恶寒。中风的恶风比伤寒的恶寒程度要轻,是当风则恶,如果多穿衣服,盖上被子,体表加以保护的话,是可以缓解的。伤寒就不是这样,即使采取以上措施,其恶风、恶寒也不能缓解。为什么会恶风?其一,被风邪所伤,中风则恶风,伤寒则恶寒;其二,被风邪所伤,风邪在表,卫气不利,就会恶风。

“脉缓者”,就是脉来的比较迟缓,不是紧张有力的,和伤寒的脉紧不同。为什么会出现缓脉?因为有汗出,营阴外泄。综合来说,脉浮反映病在太阳之表,脉缓反映营卫不和,营阴外泄。后人就把这种病叫做中风表虚证。

根据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些证,就可以诊断是太阳病的中风。那有没有头痛呢?有,因为第一条已经说了。

从临床观察来看,张仲景对这几条证候的排列很科学。凡是太阳病中风的患者都是先发热,在发热的时候就会有汗,浑身潮润。这时候患者觉得湿热难受,就会把被子掀开,或者把衣服扣子解开,但一见凉的空气,就会出现恶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一条是讲太阳病的伤寒。“太阳病”还是接第一条说的。“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或”字是未定之词;“必恶寒”,“必”字是定然之词。一个是未定的,一个是一定的。“体痛”,就是浑身疼痛;“呕逆”,就是严重的干呕,不是呕吐。“脉阴阳俱紧”,阴阳代表寸关尺,寸为阳,尺为阴,关就概括在内了,也就是说整部脉包括寸、关、尺都浮而紧。

伤寒这个病是在太阳病提纲证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了以恶寒为甚,所以提法就不一样了。太阳病中风把发热放在前面,而伤寒是“必恶寒”,把恶寒放在第一位。至于发热,伤寒当然也有发热,但是“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是不一定的口气。

为什么必然要恶寒?因为寒邪属阴,最伤阳气,卫阳之气被伤,卫外失护,所以恶寒的症状就很突出。中风的恶风里也包括恶寒,但它的程度比较轻,可以缓解,而伤寒的恶寒不能缓解,即使屋子里暖和,盖的被子厚,穿的衣服多,依然还是恶寒。相比而言,太阳伤寒的病位比中风深,太阳中风的风邪只伤于卫,进而影响了营气,导致营卫不和;太阳伤寒的寒邪不但伤了卫,而且还伤了营,程度比太阳中风重,因此恶寒也就重。

正因为太阳伤寒是营卫俱伤,加上寒性收引,能使营卫气血凝滞,所以会有身体疼痛,而且疼痛症状比较明显。

“脉阴阳俱紧”,伤寒的脉是脉见浮紧。浮主太阳之表。紧主三种病,一是主寒,伤寒应该脉见紧;二是主痛,伤寒有浑身疼痛,下边还有一条“头疼,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更是以疼为主的,应该脉见紧;三是主实,“邪气盛则实”,伤寒符合这一特点,应该脉见紧。

“阴阳”,指寸脉、尺脉,关脉也就概括在其中了。“脉阴阳俱紧”,寸、关、尺脉都应该见浮紧脉,缺一而不可。因为伤寒是一个表实证,它的脉才反应为浮紧,这是符合表实证情的。如果尺脉不紧,或是迟,或是弱,或是微,因为尺宜候里,这些脉象就反映了里虚,可能是营气、气血或者肾气虚衰。虽然是伤寒,如果尺脉不起,不见浮紧,就是伤寒夹虚证,那就不可以用麻黄汤。有关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条文里还要介绍。只有出现了典型的表实证的脉,才可以用麻黄汤发汗。

古人对脉诊是非常重视的。《伤寒论》讲“平脉辨证”,辨证的时候对于脉要有凭据。“按寸必及尺,握手必及足”,手指按到寸脉的时候,必须和尺脉作比较;看了手脉,还要看看患者的趺阳脉、太冲脉。

以上这两条,一个是太阳的中风证,一个是太阳的伤寒证,在总纲之下又分了这么两类,这两条要联系在一起来体会。第一,太阳中风以发热为主,太阳伤寒以恶寒为主;太阳伤寒是“必恶寒”,中风是先有发热;太阳伤寒的恶寒比太阳中风的恶风要重,不能缓解。第二,太阳中风有汗出,在发热的同时会出汗,皮肤潮润;太阳伤寒也有发热,不过是灼热而无汗,皮肤干燥。第三,太阳中风是脉浮而迟缓;太阳伤寒是脉浮紧,而且是寸脉、尺脉、关脉都浮紧,紧主寒、主痛、主实。

通过证候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从邪气性质来说,寒邪是属阴的,风邪是属阳的。但是,不仅要强调外因的不同,还要和人的体质结合起来。人的体质有虚实之别,被外邪所伤也有强弱之分,弱者就容易患中风,即所谓的表虚证;强者就容易患伤寒,即所谓的表实证。两者之间的关键鉴别点,就是一个有汗,一个无汗,有汗的为中风,无汗的为伤寒。虽然还有其他的鉴别点,但最主要的还是有汗、无汗。

中风和伤寒,一个是表虚证,一个是表实证。只有把它们分清楚了,在治疗上才不至于发生错误。如果太阳病中风按太阳病伤寒治疗,本来就有汗出,还要用麻黄汤峻烈地发汗,就容易汗出亡阳;如果麻黄汤证误用了桂枝汤,本来就没有汗,桂枝汤中还有大枣、白芍这些养营分的药,就会导致闭郁更甚。


(1)本人的头条号会系统的介绍中医从基础理论、疾病分析、方剂讲解开始,穿插医案,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持续进阶,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

(3)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一看,以便帮助更多的人。

(4)本文章为公众号“四圣弘医”(sishenghongyi)同人的原创文章,转发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感冒第2方,不想打针输液的可以学...

    中医治疗感冒第2方,不想打针输液的可以学习一下,简单4味药,作用不简单 麻黄汤<伤寒论>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药证]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外感风 ...

  • 《伤寒论》1-2 解析

    太阳病篇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理: 太阳病不是指具体的病,是指一类因感受到外界六淫而得的疾病,这些是从人体的皮肤体表进入身体,这个时候,人体出于本能要把疾病清除,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4篇:太阳病纲要(2)

    骨病就用黑百通,皮肤有病活氧油! 我们继续第三十八篇的内容,来看<伤寒论>的条文.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6篇:太阳病纲要(3)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中医视角下的人体六大系统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5篇:太阳病纲要(2)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太阳病纲要(3).太阳中风.太阳伤寒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quo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5篇: 太阳病纲要(3)

    最近半个多月来,不断有读者来信,反映四圣弘医馆的文章读起来越来越难懂了,文章的点击量也下降了很多,笔者同人为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四圣弘医平台自创建以来,只所以能吸引很多的忠实读者,主要是采取了大道至简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3篇:太阳病纲要(1)

    在第三十六篇我们提到:中医把出现在体表系统上的所有病都称作太阳病,例如发烧.异常出汗.湿疹.皮肤过敏.带状疱疹等等所有表系统的疾病.太阳病的治疗方法,简单说,就是调动体内的元气和能量,让元气达到体表通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3篇:太阳病简介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 后三期发文预告:太阳病纲要1.太阳病纲要2.太阳病纲要3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q ...

  • 迈入中医之门第33篇: 第三十七篇 太阳病简介

    用中医的语言,身体体表系统称作太阳系统,太阳系统至少承担了人体运作的三大主要功能,保护人体的防御功能,温养肌肤的功能和管理毛孔开合出汗.调节体温的功能.这三大功能通过人体能量循环供应系统.津血循环供应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中医视角解读“出血类疾病论治”

    后三期发文预告:头痛论治.梦病探析.肿瘤发病原理探析.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迈入中医之门"系列文章,周二或周四发散文系列.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帮 ...

  • 迈入中医之门第73篇:出血类疾病论治

    常见的出血症状有流鼻血,吐血,大便出血和尿血等现象.要弄清楚各种出血症状的原理和对治的方法,先得理清楚人体中血液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 人体内的血液通道如同人体的生命之河,它们在人体纵横交错的血管内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