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氏太极拳古拳谱,在现代太极拳学习中没有存在感?

#太极拳#【班侯太极拳不传之秘】【体育】如果你是杨式太极拳的拥趸,请跟随我的文章来了解古传太极拳的前世今生,了解古传太极与现代太极拳练习差异所在。在现代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从行拳方式上与古传太极拳理论讲述有根本的不同。如何说明这些不同,我就从古拳谱的记述与现代流行的练习方式中,对不上号的地方谈。(本文较长,请耐心读完,正式内容在后半段)

首先,进行一个说明,有朋友私信问我,对于读者的留言为什么不回复?作者在这里告诉广大的读者朋友:不回复是因为尊重,因为,我是讲古拳谱,不是讲现代的东西,我回复他所说的内容,留言者与我讲的内容,本身就是两架马车,我讲古拳谱,他要去掉古拳谱,走的不是一条道,是不是像极了讲关公战秦琼一样?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已,我无意与留言者去争辩什么是与非,也无意于破坏留言者好心情,练太极本身练的就是平心静气。其次,练习太极拳,就像是全聚德的烤鸭,大家都在说贵得离谱,但是一说起吃烤鸭,人人都想吃全聚德;但是,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说全聚德不好、死贵的多数是同行,说什么什么烤鸭不输全聚德,但是全然不提食材——鸭子(全聚德用的是北京填鸭,其他烤鸭的鸭子呢?是自然喂养的鸭子,这个大家都明白)和制作工艺的区别,路边的烤鸭可能比他说的那个还便宜,一般城市不到三十元一只。从烤鸭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不同,是大家都只强调烤鸭,而不是问烤的是什么鸭子。最后,谈古拳谱说古法练习方式,是说的传统与传承,与其它无关。也就是说:散养鸭与填鸭都是鸭子,但填鸭是全聚德的用鸭的基础食材。太极拳也一样,首先它是拳,是武术,沦落为健身操,也许是太极拳的宿命,但我想要传递的是它的本来面貌。

书归正传,下面就讲几个古传太极拳练习中的要求与动作,供大家自行品评你所学的太极拳现代与古传之间的差异,以供太极爱好者作练习太极拳的比对参考。

例一、对于做任何一种工作,都讲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所以,太极拳对身体状态(也就是身法)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共有八项:提顶(虚领)、吊裆(顶劲或腰顶之基础)、沉肩、坠肘、涵胸、拔背、敛臀、护肫。上述八个不同的要求,是八个不同的身体部位。很多人往往从字面理解,提顶就是用头顶(百会穴上领)把头或身体提起来,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有一句拳谚说的很好:“虚领顶劲神贯顶”,其中主要的含义并不是如前面所说的把头顶起来,而是神贯顶,也就是说:虚领顶劲的主要功能是提起精神来。而杨拳老谱中《太极平准腰顶解》与《身形腰顶七言六句》,是虚领顶劲的最好注解(我前面的文章中有朋友留言,说什么“虚领顶劲”和“虚灵顶劲”的绕来绕去的说法,我很尊重,我讲的是身法,是身体上的八个部位,你讲的是什么呢?)。讲完了身法,还要再强调步法,步法也是武术最基础的要求,辗转腾挪离开了步法,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杨拳老谱将步法归列在桩功之中,在杨拳老谱《三十二目》之【 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中,明确要求:“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说的就是:中定与进退是一回事,只有能进退的中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定”(对于这个问题,前面多篇文章详谈过,这里就不赘述了,请点关注,查看过去的文章)。

例二、讲一个实际的拳式,在这个式子中所要求的行拳中应具有的东西,这个招式就是:“搬拦捶”。由于目前的练习方式与古传太极拳相去很远了,本文中就不讲具体练法了,想了解的朋友可关注本号,搜索翻阅《太极拳全体大用诀》全文解释连载。在杨家《太极拳全体大用诀》中,对搬搂捶的练习方法是这样描述的:“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搬拦捶的搬不是为了把对方用力搬倒,而是引诱对方反搬过来。那么问题来了,对方不反搬怎么办?对方如不反搬,第一句话就告诉你了,搬的目的是为了贴身靠近使出横肘,用肘击对方胸部,这样就出现一个反摿拿又护中的攻击方式,所以,行搬之时要贴身靠近,否则肘够不着对方。如果对方反搬了,那么搬手就变成拦手了,等于把对方对搬的手拦向高处,使对方肋下出现空虚,掌击对方肋下,待对方收手护肋时,捶击当胸。所以,搬拦捶,含有:肘击(横肘),迎架(拦),击肋,捶胸至少四个正式子。这才是真正的搬拦捶,你现在练的搬拦捶,其中的要求内容还都在吗?

杨拳老谱对每一式的练法都有一个规范,纵观现在的传授,连流于临摹原始动作形式的教学都没有了,而教之于外观的美感,对古拳谱不是随心所欲的解释和掐头去尾、就是完全抛弃,这些在在目前的状态下都是正常的,美其名曰:健身架。传统的东西都没有了,谈论其某个人对太极拳见解的对与错,也就没了评判的依据,对于太极拳的是是非非,也就没有任何争论的意义了。当太极拳为了所谓发展,创编出新的理论,而抛弃传统理论时,你还会认为它还有你期望的未来吗?作者不愿意去评论其他人的看法和说辞,对传统也就是个爱好而已,谈自己的所知和体会,承蒙大家的关注支持,太极的不争才是需要坚持的东西,有了不争,夫争何来。理念的坚守源于一个自己所遵循的理想和信念——杨式古传拳谱。

就写到这儿吧,本想发个微头条,一写就多,微头条发不了,只好改发文章了。

(0)

相关推荐

  • 练拳记拳谱如同识字记拼音(太极站桩心得十二)

    我初学太极拳是85式杨式太极拳.说起来惭愧,当时,我就把这个"85式"数字吓倒了."和美太极"看出了我的表情,说:慢慢学吧,大不了学它一年."怯难或懦 ...

  • 老拳谱上的“太极出世”到底是啥,可算弄明白了

    关于太极拳起势,颇有造诣的练拳者纷纷撰文阐述其在练太极拳时的重要性,从姿势.神态.运劲线路.运气方法.技击用法--各方面指点后学者,此类文章数不胜数. 然而事实上,最初太极拳第一势,名称并不叫&quo ...

  • 应当重视太极拳的技法研究

    浦汉健 (本文发表于<精武>1996年第1期) 太极拳技法是太极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太极拳技法是关系到全面继承和弘扬太极拳的问题,是关系到太极拳能否继续作为内家拳发展下去的 ...

  • 用杨拳家传拳谱,理解太极拳的“中”

    在杨家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之<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目中是这样描述的:"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也就是说:"中&qu ...

  • 古玺临摹:篆刻学习中“方”与“圆”的理解

    这是古玺临摹作业的第28方(共50方),我们来简单说说在篆刻学习中的"方"与"圆". 方与圆中国哲学的一对基础概念,比如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概念:比如中国的中原与 ...

  • 太极拳古拳谱

          太极两仪,天地阴阳, 阖辟动静,惟柔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 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 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 ...

  • 古拳谱 实操错用 ————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感谢洪涛师弟及各位拳友参加讨论[Salute].做一点补充:视频作业中谈到"筋劲",和"飘起来"等实操现象.个人感觉与古拳谱中许多拳理相关,如"以心行 ...

  • 〖经典古拳谱图〗《内功八法歌诀》

    〖经典古拳谱图〗《内功八法歌诀》

  • 内功八法歌诀(经典古拳谱图)

    ​十三式-棚 棚劲作何解,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次紧头顶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力,漂浮亦不难. 十三式-捋 捋劲作何解,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轻便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丢击任 ...

  • 古拳谱中的太极十八跌技,简单实用,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

    一. 揽 雀 尾 二. 单 鞭 三. 提 手 上 势 四. 搂 膝 拗 步 五. 抱 虎 归 山 六. 十 字 手 七. 左顾右盼 八. 斜 飞 势 九. 扇 通 背 十. 撇 身 捶 十一. 进 步 ...

  • 用这些方法写隶书,书法才能高古。这才是学习隶书的主要目的

    原创太一智慧书画艺术2021-04-29 06:38:26 人们普遍认为,隶书书法具有天真烂漫和高古气象,这不仅是它有久远的意思,更是隶书中所存在的笔法更为重要.而当代一些书家大书法创作中容易犯的错误 ...

  • 太极古拳谱

    太极平准腰顶解 顶为准头,故曰顶头悬也:两手即左右之盘也,腰即根株也:立如平准,有平准在身,则所谓轻重浮沉,分厘丝毫,莫不显然可辨矣.有平准之顶头悬(乃是从头顶至腰之根株下,胸门至尾闾间为一条线)歌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