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一部上海弄堂的百科全书

繁花落尽,满眼风烛残年

提到魔都上海,大家的印象会停留在有20个地铁口的人民广场、气派繁华的南京西路、被戏称为“厨房三件套”的三座摩天楼。若再深入一点,可能会想起石库门、七浦路,记忆到这里总会自带画面:曲折弄堂里的弯弯绕绕,老唱片里的低吟浅诉,穿着讲究的上海女人,牵着小囡的绍兴婆婆。到一座城市,可能会对一方水土有切肤感受,但要真正体味它的底蕴,需要读一读当地人写的文字。

《繁花》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被导演王家卫选中,改编成同名剧作,并且找来胡歌主演。《繁花》最初只是在上海本地的网络论坛传播,后来就获得了中国小说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并且和《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一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金宇澄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用一本书写尽了上海的人情百态。

如果你读了张爱玲,会想到遍野金雾琳琅,男女深陷其中,各自沉沦悲喜。读了王安忆又会觉得银色月光照脸,生活不过于弄堂之间的笑泪。但是如果你读了《繁花》,错综复杂的思绪会缠绕着你,闭上眼一群上海男女老少在你身边穿梭耳语,形意拳的师傅、面店的伙计,退休的老先生、下岗的阿姨,时髦的太太或者朴素的学生,他们在花绿月白间来回踱步,在饭桌酒席间肆意去往。

小说架构了两条时间线,以三个背景不同的上海少年穿针引线的引出了数百个生动的人物,在两个时间点之间反复横跳,讲述了他们的爱恨交织,写的是市井百态,饮食男女,语言毫不娇柔造作,人物随口就能讲出几句戏词俚语。但在看似质朴粗粝的语言中,却藏着金宇澄的精雕细刻,比如“我以前一直认为人等于是一棵树,以后晓得其实人只是一张树叶子,到了秋天就落下来了。”

这是一个上海人笔下的上海故事,打开书就像听见老唱片一样吱吱呀呀,而且还是沪语唱腔,从张三说到李四,零碎琐屑,就那么细密绵长的灌入眼睛,耳旁仿佛就有一个不急不徐的声音,永远能说下去似的。乍一看书页,明明讲的是些市井人情,但又一点不落俗套,就像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讲的是一大群人的家常里短,可偏偏就觉得丰富、细腻、回味绵长。也不需要着急地一口气读完,随时翻看,合上,但心里又惦记着,汪小姐和徐总怎样怎样,梅瑞的姆妈跟了小开又怎样怎样,于是又接着翻看,随时还能再拣起来。

《繁花》不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影像志。整部小说鲜有形容词、介词、叹词,整部小说没有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在寡净的语言流之下,隐藏着作者的一种意识流。有人说,《繁花》就像一座上海的人情世态博物馆,每每翻开,就像踏进了那个时代的上海。我更觉得,《繁花》像是给了读者们一件质地轻薄的隐形衣,翻开披上,就把市井家常大胆地看足看够。

《繁花》

作者:金宇澄 著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之《朝霞》

    一个月前,在@澎湃新闻 上看到著名文艺批评家吴亮写了长篇小说<朝霞>,立即出门到书报亭里买了一本<收获>,想看看这位一生以批评他人文学作品为职业的家伙究竟写了个什么东西.看完以 ...

  • 金宇澄《繁花》|市井人情的平凡世相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狄更生  (美国)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我将不再回忆,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我多么接近于忘却. 如果相思,是娱乐, 而哀悼,是喜悦, 那些手指何等欢快,今天, 采撷到了这些. 江枫 译 ...

  • 都是大事,可是一遇上八卦…… | 宇帆·早茶夜读第115夜

    第115夜 | <繁花> 都是大事,可是一遇上八卦-- 文|宇帆 本周主题 「小说上海」 宇帆金句 吃饭上厕所 都是人生大事 可是一遇上八卦事件 统统都得让步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 ...

  • 《繁花》金宇澄

    一.名人解读 1.说到上海叙事,自白话小说盛行以来,一直到金宇澄的<繁花>横空出世,大约有4位作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他们分别是韩邦庆.张爱玲.王安忆.金宇澄. --茅盾文 ...

  • 暗藏乾坤,你可知道那些书中的上海有多么精彩!

    有人说,张爱玲成就了上海,上海也成就了张爱玲.张爱玲的诸多作品都与上海有密切关系,而<半生缘>可以说是里面最典型最独特的一部. 一个发生在三十年代上海的爱情故事.原本平平常常的恋爱,因为发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却不输给任何一部作品

    视频制作 曹欣宇.解说 穆暮.插画 杜子腾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病床边的陌生人从何而来. 如果想看高潮跌宕的反转和感人肺腑的剧情,那很遗憾,没有.但并不是只有故事书才能吸引人,比如这本<病床边的陌生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忠于自己的欲望有没有错?

    白色体系下的黑暗 说起文学小说的巅峰,你会想到哪些?<百年孤独><人间失格>还是<活着>?如果说起医学小说的巅峰,或许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白色巨塔>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成长,就是与自己的一场博弈

    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 卡夫卡曾说好书会像是刀子插入你的心脏,<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对朋友的背叛而深深自责,但后来终于在直面内心的脆弱和自私中获得了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释放始于接受

    拥抱不完美的自己,相信未来的可能 之前看到比尔盖茨推荐书单里面有一本<拥抱可能>,作者埃格尔博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而她逃出来之后,利用在集中营的经验成为了一名治疗师.这是一本身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当你能对苦难开玩笑时,说明一切都过去了

    彼时此刻,人间烟火. 人的一生要怎样度过?相信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答案,但幸福.轻松.快乐都会是每个人的追求.这看似最简单的要求,做起来却也是最难的要求的.现代人又有几个人能活的轻松愉快呢?工作压的喘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打破墨菲定律,心态决定运势 1949年,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对自己的一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没想到这句话经过传播扩散后,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知更鸟是什么鸟?

    幸好,有些人还清醒着 据说,奥巴马给自己的女儿公开的送过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知更鸟又名反舌鸟,它不做任何坏事,只为人们歌唱.在这本书中,知更鸟指的是善良正义,但却被罪恶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如何逃离“贫穷陷阱”

    真实的苟且需要理解 中国古代有个晋惠帝.有一年发生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晋惠帝听完奏报,便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天下无人不说晋惠帝荒唐.然而读完<贫穷的本质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临终视角下的生活智慧

    参透了生死,看透了人生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里面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是够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越长大你就越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少年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