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高考,而是养成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
学习语文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高考,
而是养成阅读写作的好习惯。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李白被赐金放还,
相当于公费全国旅游,
于是走到哪诗就写唱到哪;
路过庐山的时候,
便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走到黄鹤楼时,
便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离开蜀国时,
便高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宣州遇到困境时,
他便安慰自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好友来送别时,
他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杜甫也一样是漂泊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他看到锦官城的破败,
于是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在同李白一起游览泰山时,
便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江南遇到偶像李龟年时,
他便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路过诸葛亮墓时,
他便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听闻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
他写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中秋夜思念家乡时,
他便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则是被贬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在自请出京走到杭州游览西湖时,
便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到黄州时,
便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游览赤壁古战场时,
他便写“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中秋夜想念家人时,
便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使被贬惠州,
他也还要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代这些伟大的诗人们是如此
现代的很多作家亦是如此。
老舍就有坚持每天写作一上午的习惯,
几十年如一日。
毛主席也常爱读书,
甚至还说“三天不读书,赶不上刘少奇”。
因此,学习语文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高考,
而是养成阅读写作的好习惯。
一旦养成了爱读书爱写作的好习惯,
语文成绩不可能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不仅语文成绩不会差,
其他学科也一样不会差,
毕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得语文者得天下”;
而从长远来看,
爱读书爱写作更能让人终生受益。
所以,多读书吧多写作吧,
一定要多读好书,
好书读多了,
文章自然而然就会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