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生不出孩子
文:王彬 尹路 编辑:余乐
来源:财经十一人(ID:caijingEleven)
文章已获授权
全球男性生育能力持续下降,真的要“弹尽粮绝”了吗
近日,一篇名为《美国医学教授:2045年,男人可能会“弹尽粮绝”》的报道风靡网络,让男同胞们十分忧心。该报道称,美国生殖医学专家、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环境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Shanna Swan根据其研究数据进行了一个简单推测,结论是北美、欧洲的男性精子数量在持续下降,按照下降趋势,2045年精子数量的中位数将会降低至“0”。
男性的生育力是否真的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和欧美相比,国内的情况怎么样?究竟是什么偷走了男性的生育力?未来,男性的生育力又该何去何从?女性生育能力是否也面临和男性同样的危机?
01
男性生育力恐慌并非空穴来风
国外对于男性生育力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由于资料来源被认为存在偏倚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1992年,丹麦学者Carlson研究了世界各地1938年至1991年间公开发表的61篇文章,涉及21个国家14947例男性的精液质量变化。Carlson研究发现,在1991年之前的50年间,男性精液质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精子浓度下降了近50%,每次射精的精液量由3.4 ml下降到2.75 ml。
这篇报告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诸多学者相继对以前的更多相关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却与Carlson的结论不尽相同。当扩大样本量,增加了许多非西方国家的资料后,部分学者得到了与Carlson一致的结论,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与之相反。这些结论说明,在一开始,关于男性精子质量是否呈下降趋势的问题,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
带着对真相的渴望,进入21世纪以后,西方学者通过更加完善的研究方案,获得了更加全面的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在北美和欧洲,男性精子的数量确实在持续性的下降。Swan教授正是这批学者中代表性的存在。
Swan和她的研究团队分析了1973年-2011年共计4万多名男性的样本(多为捐精),发现最近40年来,北美、欧洲等地区和国家的男人,精子浓度下降了52.4%、总精子数量则下降了59.3%,从而得出了西方国家男人的精子数量出现了重大问题的结论。
更无奈的是,数据显示,这种数量下降的态势几乎无法避免。Swan教授认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说明男性精子数量、质量下降的局面有所改善。于是乎,她在现有的数据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推测:如果男性精子数量持续下降的情况无法改善,到2045年人类男性精子数量的中位数将会降低至“0”。
那么中国的男性生育力情况呢?
不幸的是,国内的情况几乎与西方国家一样。
有记者几年前曾采访过湘雅医院,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是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类精子库,冷冻精子约15万份。湘雅的入库监测数据与Swan教授的研究结果颇为类似。2006年全年,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精子入库合格率为45.9%,2008年为41%,2010年-2013年在30%-40%之间波动,2014年、2015年分别为17.9%和17.7%。
这些数据表明,国内的男性精子质量同样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如果说单独一个精子库的数据权威性没有那么高的话,国内以谷翊群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的研究应该有充足的说服力。谷翊群教授团队通过检索国内近40年有关男性不育症文献报道,发现1980-2000年间不育症发病率均低于10%,到2001-2014年间半数以上文献报道不育症发病率已经超过10%, 2015年以后则大多介于10%-20%之间。
这些研究也无一例外地提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可生育男性的精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近几年,保护男性生育力不断地被学者们呼吁,中华医学会更是在2021年初发布了《中国男性生育力保存专家共识》,说明男性生育力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而保护男性生育力迫在眉睫。
02
什么偷走了男性的生育力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呢?
研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越是发达、现代化的地区,男性的精子质量越是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在一些环境保护良好,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小的地区,男性的精子质量下降没有那么明显。这一现象提示我们,理化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或是整个社会男性精子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
作为发展的代价,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近30年来,全球环境污染加重,气温升高。水体、空气、食品污染等等都会影响到男性的生殖功能。此外还有电、磁、辐射污染,包括射频辐射、微波、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激光、X射线、γ射线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对男性的精子质量产生着影响。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温热的环境也会对男性睾丸的生精过程产生抑制。
有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温度上升2摄氏度,精子的DNA损伤就增加25倍。所以泡热水澡、桑拿浴、过于贴身的内裤等都容易造成温度过高损伤生育能力。除了大的环境的影响,我们所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在增多,诸多重金属元素,都会对睾丸生精功能造成损害。还有药物、烟酒的影响等。可以说,理化因素简直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另外,就是快节奏的社会,高强度的压力所带来的精神心理因素影响。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和索罗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近1000份处于压力期男性精液分析后得到结论,在压力期获取的精子样品运动能力降低的概率高达47%,这会显著降低精子成功靠近卵细胞并受精的可能性。此外,精神心理状态异常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发生紊乱,从而干扰睾丸的生精功能。
即使知道了影响精液质量的部分原因,但我们似乎对这些因素都无可奈可,难道男性的生育力真的没有未来没有出路了吗?非也。要知道这些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因此我们想要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全球医学界都已经认识到了大环境的变化及其危害,如全球变暖问题,因为这些恶化不只影响男性的生育力,更是全人类健康的威胁。但是,纠正这些大环境的恶化肯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看到成果。
大的社会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而小的个人问题完全是可以自己把握的。熬夜、抽烟、饮酒、洗澡温度过高、贴身衣物过于紧身等同样会损伤男性的精子质量,所以,学会如何健康生活,释放压力,自我调整,戒烟戒酒,也是在为保护男性生育力,保护自身生育力做着贡献。
同时,科技在进步,医学在进步,这些相当于为男性生育力提供了更多一层的保障。比如《中国男性生育力保存专家共识》中提出,可以通过冻精的方法来为男性的生育力买一份保险。
总之,男性精液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而让人欣慰的是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事实并且开始重视它,所以男同胞们也大可不必恐慌,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整个社会一起努力,总能为保护男性生育力做点什么。
03
女性生育力也在下降
主要原因是婚育时间推后
和男性生育力持续下降一样,女性的生育力状况也在持续恶化,中国的不孕不育人群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女性为主)上升至90年代的10%-15%左右,2015 年已高达15%。现在有不孕问题的人群中,男、女方各占一半。
和男性生育力现状类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环境因素造成的内分泌紊乱及相关疾病也在持续上升,,如多囊卵巢综合症比例等,从而导致女性不孕。此外,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养育压力也造成产后抑郁的增多,拉低了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这些都造成女性人群的生育能力和男性一样,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不过和男性生育力受损不同的是,造成女性生育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环境和压力等因素,而是年龄。
美国全国家庭成长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下称NSFG)从1982年开始采集女性的生育障碍率数据。根据2014年发布的NSFG报告数据,2006-2010年生育障碍率的数据:15-29岁为11.0%,30-34岁为14.2%,35-39岁为39.3%,40-44岁为47.1%。
中国目前尚没有全国采集的生育障碍率数据,不过根据医学统计,在卵子数量及质量、月自然受孕几率、自然流产率方面都证明年龄增长对于生育能力的影响是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
30岁女性产生卵子的能力只有生理巅峰期的12%,40岁则仅剩3%。月自然受孕几率方面,30岁以下20%-25%,30-35岁20%,35-40岁10%,40-45岁小于5%,45岁以上小于1%。
自然流产率则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升高,30岁以下10%-15%,30-35岁25%,35-40岁35%,40-45岁及以上50%-60%。
生育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属于自然规律,而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初婚年龄在不断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0年,中国初婚年龄只有21.4岁,2000年增长为22.57岁,2010年22.76岁,2010年后初婚年龄延后的速度开始扩大,2017年达到25.7岁。发达城市的晚婚现象更为明显,2005-2018年,上海平均初婚年龄从25.3岁延迟到30.6岁,女性的延迟幅度更加明显,从23岁延迟到28.8岁,推迟近6岁。初婚年龄的大幅度延迟直接导致生育能力显著下降。
综合男性和女性生育能力的现状,男性生育能力受损是生理、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长期以来男性都会将生育能力和性能力相关联,因此男性提升生育能力的主观意愿是强烈的,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而女性的情况相对复杂,虽然女性生育力当前主要受年龄影响,生理上的不可逆损伤较男性稍好,但造成生育力下降的年龄因素却是社会综合因素所导致,更难在短期内纠正。
总之,在担心想不想生这个问题之前,还要先解决能不能生的问题。
(本文男性生育力部分作者为王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女性生育力部分系由《财经》记者尹路根据专家采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