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二)

相传秦始皇有七匹名马:追风、白兔、蹑景、追电、飞翩、铜爵、晨凫,让人浮想联翩,很有画面感,中国文化的烂熟就体现在这些地方,说一个动物说的那么细腻具体,说的那么自在讲究,而马从生理上细分下去,就有:母马称为骒,小马为驹,跑不快的劣马为驽,丧失生育能力的马为骟,强壮的马为骁,好马为骏,老马为骥,还可以从颜色上来分(古人对颜色其实很敏感):黄色的马为骠,黑鬃黑尾的红色马为骝,浅黑带白色的马为骃,枣红色的马为骅,黑色的马为骊,黑嘴的黄色马为騧,青黑色的马为骐,黑色白蹄的马为骓,青白相间的马为骢,纯白色的马为龙,赤色的马为骍等,古人把很多美好的意象都放在马这个动物身上了,万马奔腾,香车宝马,龙马精神……当然,绘画艺术涉及马的就更多了。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着元代《赵氏三世人马图卷》,赵氏三世人分别为爷爷赵孟頫、儿子赵雍、孙子赵麟,祖孙三人分别以一人一马为主题所作合卷,画面素净,线条稳妥,一脉相承,恰似整个画卷间弥漫着家族熏陶之气息,亲切而久远。元代蒙古族畜牧业发达,所谓的“下马则屯聚牧养,上马则备战”,所以“元人冠冕”的赵氏家族画马也很有名气,赵孟頫的《古木散马图》《浴马图》《秋郊饮马图》,赵雍的《挟弹游骑图》、《临李公麟人马图》,赵麟的《洗马图》等皆是名作。细看三人合卷,我倒是很在意马的生殖器,毛茸茸的马屌,活脱从容,从马的身上我能感受元代军事扩张到欧洲的那股雄浑的力量,马的写实给卷面留出了空间让人想象。

让我想到了英国当代,始终坚持架上绘画,坚持写生的弗洛伊德的那幅肥胖女人的作品,张力而厚重。女人一手托着自己的大乳房,一手撑着沙发靠背,女人肥硕的肉体紧贴着柔软的沙发,病态而力量,其观感真的有别于中国画。人体象征着生命本能,象征着性,象征着人的渴求,其画作真的可以联系画家的爷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性,性的混乱是精神病的根本之因。其爷爷弗洛伊德的利比多,本我超我,潜意识,梦的解析等理论被文艺创作广泛的利用,我不知道其临床效果怎么样,可如他孙子般的艺术家,都在用各种艺术形式来呈现人比较精神的东西,来承袭佐证其爷爷的理论。

回到《赵氏三世人马图卷》,卷后有陈洪绶等人题跋,谓其“三老不失笔墨宗风,古来大小李将军、高家父子、米家父子之类比。”指出历史上的艺坛父子,迁想而得:王羲之王献之,李昭道李思训,欧阳询欧阳通,黄荃与黄居寀黄居宝,苏洵与苏轼苏辙,米芾米友仁,马远马麟,文征明与文彭文嘉等,父子经常较劲,血缘关系当然也会存着一种教育关系。《赵氏三世人马图卷》这般样式的不止一幅,清代画家罗聘和近现代画家吴湖帆都仿临过另外的“赵氏三代画马”,画卷内容有所区别,而临本便摹有元代大画家王蒙的题跋:谓赵雍笔法“得曹霸为多”,赵麟笔法“得韩幹为重”,赵孟頫则“兼曹韩而获其神妙”。说的是画马技法的传承,古有曹霸,韩干,李公麟,再往后走,其实还有郎世宁,徐悲鸿画马等,而王蒙除开是“元四家”的身份,他还是赵孟頫的外孙,包括远宗赵孟坚,赵孟頫之弟赵孟吁,我只能说赵氏这个家族太有魅力了,家庭教育很是成功,好多东西是需要家族传承的。

(0)

相关推荐

  • 元 赵孟頫《赵氏三世人马图》整卷及卷内诸名家题跋放大

    元<赵氏三世人马图>赵孟頫.赵雍.赵麟绘制.卷内有胡诚.沈大年.陈安.邹诲.善住.刘岳.李君恭.袁衡.陈洪绶等诸家题跋.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人.父赵孟頫(次子),母管氏,赠魏国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二)

    法国的文学家罗曼·罗兰曾在自己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中,借主人公的嘴说到: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四)

    我有幸见着过德加的一幅巴掌大小的油画,画的是一个年轻女子的侧面肖像,调子沉着,温润耐看:笔法通透,形色合一,作品元气十足,扑面而来的油画味叫人流连忘返.我见着此画之时就很是感慨,因为我先前见到这幅画都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五)

    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以画家塞尚为原型,写了一个终身落魄的画家,小说叫<杰作>,极具讽刺性,使得两位大师朋友左拉与塞尚终成陌路.20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为米开朗基罗立传,天真地想用天才式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八)

    当下的学校过于依赖所谓的文化建设,听信"要墙壁说话"的教育论断,于是越来越堆砌繁琐,满校园的绚烂装饰,着实失了中国文化艺术本该有的留白与想象.其实所有的文化艺术问题,教育问题,都出 ...

  • 艺术教育随想录(十九)

    前些日子,微信上有篇关于日本一个女员工清洗打扫出最干净机场,从而呼唤工匠精神的帖子特别火,我们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还拿别人做榜样,我深感,其实真不如好好地看上一幅中国传统经典的工笔画,线条安妥,着色素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四)

    我在故宫见过马远零星的几幅水图卷,好似有黄河逆流等,名字记不清楚了,可卷中的飘渺水气记忆犹新,恍若实境,让人很容易想到"马一角"的意象,何为"马一角"?就是说马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五)

    在1672年,明末来华的西班牙传教士闵明我,在自己的著作<中华帝国历史.政治.伦理及宗教概述>中提到:"中国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优秀的,欧洲到处都是问题.就连便溺,也有优劣.中国人的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六)

    敏感一点,在艺术史上就会有很多自发式问题.比如,那么有自我意识的梵高为何那么地崇拜米勒?米勒着实画的很好,可无论风格还是内容我觉得还不够梵高临摹重复他那么多的作品.梵高在其短暂的艺术生命过程中当着重创 ...

  • 艺术教育随想录(二十八)

    过去读鲁迅,印象最深的还是<药>,什么明线暗线,华老栓与夏瑜意指华夏愚昧,华老栓为了治孩子的病,带馒头去行刑砍头之地蘸鲜活的人血: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