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在器与不器之间
作为一个大概率事件,很多人初次品饮过我的“标准开汤”并了解了我的“开汤理论”之后,都会问上一句,“你以前学什么专业的?”
于是我会淡淡地从嘴角挤出几个字 —— “计算机”。
“嗷,那就难怪了!这个理工科思维琢磨起茶来,就是不一样!!”
我顿了顿,“我之前还做过职业摄影师、拍过戏、演过戏、干过策划、当过十几年的武道教练 … …,怎么样,这理工思维做事是不一样吧。”
这回轮到他沉默了 … …
在一本书上看到,分析孔子所谓“君子不器”的说法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以及在当下这个行业细分趋势明显的时代,我们究竟是要器还是不器呢?
所谓“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易经·系辞)”,君子当以求天地恒长之大道,万不可拘泥于区区一隅之窠臼绳墨之中,故“君子不器”。
听起来也是理所当然,那这是否与我们当下所推崇的专业化进程相悖呢?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孔子身为贵族阶级,是不屑于只攻一术以栖身的,那是农、工之庶民的出路,所以提出“君子不器”于一用。但孔子也精六艺,—— 注意啊,是“精”六艺,而不是泛泛的“通”六艺。这里面随便拿出一样来在那个年代都是可以换饭吃的,这不算器于一用么?—— 这可都六用了。
那你说他这不自相矛盾么?不矛盾,是你没理解到位。孔子的原意并非是要你对任何事物都浮皮潦草、不求甚解,生怕落得个“专擅”之嫌。而是说你不要单单只工一事,到了虽深尤窄,把自个活成了个螺丝钉,只能往一个地方拧。而是不但要涉猎广泛,还要精深。并且孔子以身作则,深谙六艺。
您说那是圣人,我怎么比呢!我能搞明白一样儿就不错啦!
你又错了!老话儿怎么说,“一样精,样样精”,虽然隔行如隔山,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当你洞察到学习的方法,再精深之后的几种能力,也就变得越来越高效了。而在这个体悟共性,感知个性的过程中于大道渐近矣。
这是孔子“君子不器”的真正含义。
魏晋以降,那些文人高士出为将相,入为学者书家,隋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无不如此。具体的人物浩繁,就不一 一列举了。
这其实就是中国文人对儒家“君子不器”最身体力行的诠释。
而我们当代所谓的专业化、职业化定义的过于纯粹了,如此深入之后容易使人在看待事物上逐渐丧失那种“不器”之时的整体感受,而流于特定专业的片面与局限。
同一领域里不同侧重方向的所谓“专家”,却根本无法坐在一起交流探讨,—— 都在各执己见的说,却根本不听或压根儿就听不懂别人讲。
就好比盲人摸象,都在认为自己摸到的绳子、柱子、扇子是唯一的正确,并为此而妄辩,但事实呢,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些都只是大象的局部而已。
“明眼人”具有整体感受事物的能力,而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不器”正是为了维护这种整体感受能力,让你能成为一个“明眼人”。
所以不存在器或不器,但凡有缘深入者,那便要精深!
你若还在纠结,那用我们当地的获鹿话说,“管你器还是不器,—— 你爱器不器!”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