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而一成

​“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

金圣叹的话是说:

一部《水浒传》

从“错综其数”

和“极其数”

的变化而来

从《水浒传》成书实践看

这个当然是,唯心的判断

但是此书至少

《引首》

和第一回文本

特重“数”和

“数术家”

用“数”络绎不绝

在“数”突出“三”

乃是 一个事实

而且通观

《水浒传》之用“数”

即使把“三碗不过冈”、

“扎缚三层高台”、

“马步三军”、

“三只船上三个人”、

“(宋江)共饮过

三杯仙酒

一枚仙枣”

得九天玄女授“三卷天书”

之类用“三”的话忽略不计

单从有具体描写之“三而一成”的

细节、 情节和结构性安排来看

其量大和变化多端

时或带有关键意义

金圣叹评

《水浒》从“数 ”入手

何尝不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金圣叹看《水浒》

用“数”的眼光基本上只是

“数术家” 而非文艺家的

所以

后来评语中

仅止于计数

潘金莲对武松:

“三十九遍叔叔”

西门庆见潘金莲:

“通计三十八笑”

没有引出

科学结论

当然也就谈不上

对书中“三”之为用

有切实深入的说明

这就成了留待后人的课题

却至今未见有研究者注意

不揣浅陋

梳理枚举

有关材料

述论如下

一、“三事”话语

“三事”话语:

接连

作三个或三面

并标明为三者

的叙议或描写

手法可溯源于

先秦两汉典籍

《周易》:

子曰:

安其身而后动

易其心而后语

定其交而后求

君子修三故全

《论语》:所贵乎道者三

《史 记 》:约法三章

小说中也早有《三国志平话》

关云长与曹操“约三事”的描写

《三国志通俗演义》

《张辽义说关云长》

进一步演为写张辽以

“三罪”、“三便” 而说关羽降曹

然后关羽与曹操约“三事”而降

这个写法

《水浒》

屡见不鲜

变化多端

以内容,来分大致

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三个条件

这有时是:

矛盾斗争,主动一方

胁迫对方,做“三件事”

《宋江怒杀阎婆惜》

写阎婆惜拿了

宋江的招文袋:

婆惜道:若要饶你,依我三事

宋江道:休说三事,便是三十件

婆惜道:只怕依不得

宋江道:敢问那三件事

婆惜道:

第一件

你可今日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

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

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

宋江道:这个依得

婆惜道:

第二件

我头上带的

我身上穿的

家里使用的

虽都是你办的

也委一纸文书

不许日后来讨

宋江道: 这个也依得

婆惜道:

只怕你第三件依不得

宋江道:

我已两件都依你

缘何这件依不得

婆惜道:

有那梁山泊晁盖

送你的一百金子

快把来与我

我便饶你这一场

天字第一号官司

还你这招文袋里的款状

阎婆惜提出的

第一第二件事

照应前回情节

但宋江并没有

收一百两金子

又另外拿不出

婆惜决不退让

所以这第三件事

把宋江逼到绝路

而至于“杀惜”

故事到了高潮

引出后面故事

“三事”明显有

承前启后作用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喝道:

若要我饶你性命

只要依我三件事

武松道:

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

蒋门神应道:依得,依得

武松道:

第二件,与施恩陪话

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

武松道:

第三件,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

蒋门神连声应道:

依得,依得

蒋忠都依

接连提出的“三件事”

也都照应前回情节

蒋门神三应“依得”

“醉打”痛快淋漓

把故事推至高潮

故事作为,“武十回”的

一大段落,题无剩义

唯蒋忠尚在

还可有后事

留下文分解

其他的“三件事”的细节描写

似乎专用于李逵形象的塑造

都是李逵请求干事时发生

一是第四十二至四十三回

写李逵要求下山搬取老母:

宋江道:

既是要去取娘

只依我三件事,

李逵道:“那三件事

宋江道:

第一件,径回,不可吃酒

第二件

因你性急,谁肯和你同去

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来

第三件

两把板斧

休要带去

小心在意

这三件事针对李逵性情而设

并为下文伏笔,金圣叹所谓

“怕事却生事,省事偏多事”

故事的发展

便摇曳生姿

二是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写吴用下山,要找

“一个粗心大胆的伴当”

李逵毛遂自荐后:

吴用道:

依我三事,便带你去

若依不的,寨中坐地

李逵道:

莫说三件,便是三十件

吴用道:

第一件

你的酒性如烈火

自今日去便断酒

第二件

道童打扮

我但叫你

不要违拗

第三件最难

明日为始,不要说话

依的三件,便带你去

这三件事也是

针对李逵性情

具体内容除断酒外

因后来情节的需要

作了变化

依金圣叹之见,这是既

“以李逵之丑喧动员外”

“如此方得一片笔墨

入于卢员外正传去”

其实这“三件事”的限制也使

李逵的性格激射出异样光彩

为“卢员外正传”平添谐趣

三是第七十四回写

燕青赴泰安寻任原相扑

李逵下山做燕青的帮手:

燕青道:

你依的我三件事,便和你同去

李逵道:依得

燕青道:

入得店门

不要出来

第二件

庙上客店

你只推病

被包头脸

不要做声

第三件

在稠人中看跤

不要大惊小怪

李逵道:有甚难处

这三件事也为李逵性情而设

却是文章先要显燕青手段

后来转入李逵大闹庙会

和乔坐衙的预先安排

如果笔者检索无误

写李逵“三件事”的

“三事”话语只有上述三次

这三以“三件事” 写李逵

一面看是金圣叹评

《读第五才子书法》

所谓的“正犯法”

作者才大如海

故意把题目犯了

却有本事出落得

无一点一画相借

以为快乐是也

真是浑身

都是方法

另一面看也是

“三而一成”

尽管我们

不能肯定是不是

作书人有意为之

(二)三个原因

《水浒传》

“三事”话语又一重要形式

对故事情节发展作出解释

《 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太尉使人打开伏魔殿

石碑凿有,“遇洪而开”

四个真字,书中论曰:

却不是

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

二来宋朝,必显忠良

三来凑巧,遇着洪信

岂不是天数

第六回《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写鲁智深大战崔道成和丘道人

气力不加:

智深

一来,肚里无食

二来,走了许多路途

三者

当不的他

两个生力

只得卖个破绽

拖了禅杖便走

《武松斗杀西门庆》

西门庆

一者冤魂缠定

二乃天理难容

三来怎当武松

(金评:

又向百忙中挤下三句)

只见头在下,脚在上

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

“三事”话语的运用

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渲染气氛或铺路造桥

笔致细密,文理深到

而它对将要发生的

故事原因作出解释

起到对听众、读者

接受心理的预热和

引导疏通作用

《水浒传》

“三个原因”式的“三事”话语颇多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

写秦明战败被俘

“肚里寻思”

不得不留在梁山入伙

以及入伙后自荐

能说服黄信投降梁山

都各有三个理由

第六十三回

写王太守

禀梁中书姑存石秀

等二人性命说:

一者无兵解救

二者朝廷见怪

三乃百姓惊慌

城中扰乱

深为未便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宋江欲建罗天大醮还“三大愿:

一则祈保众兄弟身心安乐

二则唯愿朝廷早降恩光

三则上荐晁天王

早生仙界

世世生生

再得相见

第七十三回

写梁山泊拿得“一伙牛子”

自道去东京看任原相扑:

小人等因这个人来

一者烧香

二乃为看任原本事

三来也要偷学他几路好棒

等等都讲三重理由或目的

此外,第十二回

《汴京城杨志卖刀》

写杨志回答牛二

如何叫做宝刀的

三件“好处”

第五十三回

写戴宗

向罗真人

讲李逵也有

三件“小好处”

第六十八回

写宋江谦让卢俊义为山寨之主

自言“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等等

也大致可归于这类“三事”话语

这类“三事”话语中

“三个原因”或由作者出面

或由书中人物说出

使故事叙述或情节

描绘原原本本

加强了艺术真实性

有时还能启发下文

这类细节

也有个别是

说到“四”的

如第七十二回

写燕青在东京探望李师师

自托“如今伏侍个山东客人

有的是家私,说不能尽

他是燕南、河北

第一个有名财主

今来此间

做些买卖

一者就赏元宵

二者来京师省亲

三者就将货物在此做买卖

四者要求见娘子一 面

可见其“三而一成”,却并不死板

乃以“三个原因”的情况为多而已

(三)其他

有“三个去处”

如第二十二回

《朱仝义释宋公明》

写宋江准备避难:

宋江道:

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

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

二乃青州青风寨小李广花荣处;

三者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

有“三般手段”

如第二十三回

《景阳冈武 松打虎》

写罢“三碗不过冈”

那大虫拿人,只是

一扑,一掀,一剪

三般提不着时

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有“三样哭”

如第二十五回

写潘金莲假哭武大:

看官听说:

原来但凡世上

妇人哭有三样哭:

有泪有声谓之哭

有泪无声谓之泣

无泪有声谓之号

当下那妇人

干号了半夜

有“三等人”

如第三十七回

写张青对武松道:

小人多曾

分付浑家:

三等人不可坏他

第一等

云游僧道:

他又不曾

受用过分

出家的人

第二等

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

冲州撞府,逢场作戏

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

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

戏台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

第三等

各处犯罪

流配的人

多有好汉

切不可坏

有“三项措施”

如第六十二回写王太守禀梁中书姑存石秀等二人性命

然后建议:

一面写表申奏朝廷;

二 即奉书呈上蔡太师恩相知道;

三着可教本处军马出城下寨”

这些地方或为

随手拈来,便成情趣

如“三般提不着”、“三样哭”;

或为jīng心设计

使当下情节宽展,

又为下文伏笔, 如

“三个去处”、“三等人”

等都使描写生色

《水浒传》“三事”话语的运用

少量出现于作者叙述议论中

如“三个原因”诸例和妇 人“三样哭”、

大虫拿人“三般提不着”等;

大多数发生于

对话中之一方

所作的解释

其作用不仅是在

情节的自然延续

还承上启下

或写此注彼

而且富于

文学张力

“三事” 话语的运用

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发展脉络,更显,合理和清晰

若从小说描写的角度看

某些叙述性“三事”话语

说不得是,上好文字

但是《水浒传》

由说书演化而来

说书人要使得,听众入耳明白

这种叙述方式,就是得体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