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谈艺》连载 52

近年来多作诗词,尤其于词上亦摒弃昔日一味追求随意洒脱之拗见,在格律方面下了些功夫,故尔微有所得。唯终不然从此便囿身于此,忘了自由自在表证心魄之初衷。是以一面潜心于各类词牌,一面则着意调动自身数十年来之各种生命体验,并与选填词牌本义及范例两相对照,细细品咂个中真味,但求己作一经忝置于古人大作侧畔,休要太寒碜了。然古今文人情怀,虽亦相通,毕竟相异,盖其人生基本态势及所面对之一切自然社会物事,皆天差地别矣。要之,还当以真情实意契合此“古典形式”,以求合理合辙合度之“现代表达”。且是此所谓“真情实意”,尤乃万万不可或缺的。王国维《人间词话》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信夫!——随附一己近词二首,一为时下体验,一为追志往日感受,还请读者批评,看吾是否真个做到了“述作”或“言行”一致。

恨春迟·惊蛰

索寞江烟笼野岸,滩急处、渔火稀微。寂影入清流,恰与萤虫似,忽高忽低飞。  寒意残存春犹嫩,百物睡、草却甦时。料得今宵过后,天启晴云,东风轻拂花枝。

花上月令·旧忆

暝云初合晚风轻。柳林内,歇啼莺。碧溪沙水辉星影,月微明。梅与杏,竞娉婷。  舒缓倦身离斗案,吟望月,掩孤灯。若闻若隐唯心曲,寂无声。向谁述,此时情。

回想当年“填”词(实多是比着个原本走样变味之作“数字'蒙’韵”耳),还真个全然不觉句中尚有严格平仄变化。固然,此除去手中本无词谱外,受巴渝方音局限,判别不了入声字,亦难区分其他好些标准声韵,如“h、f”“n、ng”,也是其先天不足因由。然随经验积累与识见增长,终渐觉其间妙处。且是进而乃觉谱中连那“可平可仄”松动处俱无者,填来果是尤觉其音律和谐。譬如上文所引《花上月令》。思之,世间之事,端是有的犹可绕道或放弃,有的却唯有硬着头皮坚挺过去方可;若一味轻信畏难者“弃之方有所得”一类托辞,更无半点“愚公移山”精神,则又如何可能得以成事?另,人常将合律之古典诗词比作“带镣铐之舞蹈”,吾意,似莫如径曰“入禁境之自在优游”,来得更为贴切。

诗词中遣辞造语,自不消说亦为至关紧要之事。常见为此者,有出语典雅贴切浑然天成,同时也有生拼硬凑勉强成章致使语意逻辑含混。思之,若简单以“文化知识”言事,恐亦不妥。盖当今尚有意为斯事者,何人又没接受过些教育或翻过些书籍。故尔此实为胸中有无境界或因境界本身之高下所决定。不单如此,斯境是否真与其人自然合一,入之,布述之,俱了无障碍,亦堪称干系重大。除此之外,则似取决于某种“习惯性心向”了。吾未见乃有少欠心胸而出语高雅者,亦未见乃有仅习惯于现代白话文语法而不会古语——实则会古白话即可——行此事却照样踏律合辙者。所言倒是有没道理,还望业界人士指教批评。

汉语中有不少字面语义相近而发声时平仄读音恰恰相反的单字,因寻常皆易见,此似也不必再费事举例了。思之,这其中恐怕亦不乏古来文人墨客为吟咏之需而特意备用的罢。其实一旦实作吟咏,即使字音已合平仄,那字义乃至于字形选择之余地,又岂狭小。盖吾国诗词,是崇尚“意、音、形”三者有机结合者也。又,诗词字数有限,确亦当尽量节省篇幅,而避免同义甚至仅是近义及同音、近音字之重复出现。且尤当于对偶联中力避“合掌”情形(指语意重合,或犹如民间所谓“车轱辘话”)。此类事,吾早年体会不深,创作中时有违犯,而近年来方逐渐加以注意。日前于一词中将“夜来海棠发蕊,更在青林内,绽放红玉”改作“夜来海棠破萼,更在青林内,绽得红玉”,及至终改作“夜来海棠破萼,更在青林内,点缀红玉”,由是思及于此,志之以供看官参考。

机缘凑巧,09年春,吾各类作品合集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擅网络之便,一己以俗身湮于红尘几乎全然不与外界交往之故,亦将此事如实于网上发布,且填了首词抒发当时感受。一向爱好吾作之士,多美意相贺;读此词者,或称许吾辈心气平和。然却也有些少数位女士先生,对吾此举颇有不屑,言语之间,或明或暗,意存讥讽,甚至径以“凡高有真才自然终为世人所承认”一类伟调与并论之,一时倒真真有些令人汗颜了。转而思之,就算是达某为自家打了个广告罢,似也未至于便改易清辙而蹚步浊流,又何愧之有。倒是此等观念——艺者必自甘困苦而死方可称免俗——是否来得过于苛刻了些?吾不知那几位至雅之士,在现实人生中,究竟又是何行径?果真律己如此,吾虽不敢赞同,终礼敬之。倘或竟若俗语所谓“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则吾……呵呵,还实不知当是抱以哪般态度了。事既涉今日从艺者为人行事之基本意态,故尔不妨亦于此《谈艺》中顺带言之。另,也将当日所作之词附上,请观者看其与吾数十年来之一贯言行,倒是相悖与否。

赞成功·己作全集入藏国家图书馆

杂然一碟,录许多书。兼容诸艺数千图。卌年寒暑,清志如初;兹身渐老,彼誉终虚。  阔远云路,缥缈模糊。幸余微照淡辉吾。顾思行事,举步宜徐;自当进取,亦得宽舒。

偶读业内人士文,心有感。文曰:上世纪60年代,西方艺术界有激进者深受中国“文革”影响,竟至以暴力行为在相关院校中掀起“红色运动”。虽是此闹剧本身很快便自生自灭,然其对西方世界之震撼乃非同小可,甚至连彼之社会机制,在此突如其来之冲击下,亦对自身进行反思并作出相应调整,譬如教育,便一改传统之灌输模式,而形成今之“互动”与“开放”体系……若果真如此,则“天公”是否有意无意皆需不时作一“抖擞”、以对应“万马齐喑”局面,由是那“九州”方真得其“生气”耶?

同读以上所言业内人士文。其曰:因汉文及汉文化本身与西文及西文化之阻绝,早期“中体西用”者,即于译著西方文化经典时,已将不少概念误读,而世人却沿袭至今。譬如“art”之作为“美术”,即把西方具有“纯审美”精神特质内容的“美的艺术”限制在“美的技术”概念内。吾觉斯言饶有意味。今之国人,是否仍尽皆将广义之“艺术”与狭义之“美术”混为一谈,姑且不论。而其果真混淆者,如若偏偏又“从艺”或直白曰“习画”,则宁不径入“画术”之岐途乎?倘使此类先生再加以其他一些观念错误,譬如以功利主义(甚或直接称作“工具主义”)之观点引导其“术”,则其谬误乃至其危害,愈见其巨矣。

接上文。据称,今之通谓“美学”、“美术理论”、“审美学”及“美的哲学”者(aesthetics),于西方之本义,当为“感性学”。个中之语义差异当不言自明矣。思之,其间固然或许不乏初译时国人“只吸收其技术及方法,而(对)其思想和精神一般是不能考虑吸收”、甚至于“表现出东方人片面狭隘的价值取向”(如后来之所谓“洋为中用”),但换位以观,若本身世间绝无“美学”等说法,而由此竟然“歪打正着”,另辟一蹊径——尽管与原路比邻乃至多有交叉,——又有何不好?思维体系全然不同,语言表述方式亦别如天壤的两种文化间,欲要直接找到物事之相同概念,恐确实很难,尤其对于复杂或相对抽象物事而言。关键是所述译之概念本身,休要丢弃了深刻之思想文化内涵,才好。总而言之:所转引之文化概念,只要尚能自成一说,且与原意亦非相悖甚或还另有优长,不妨便任其发展罢。至于概念之间的精微差异,自可由专门学者去作考证判别。

尝于重庆南滨公园刻石群中见有曾巩《山茶花》诗。因此诗并非常见者,故尔觉新奇。读,则大惑之。其曰: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香园。——作为七言绝句,此诗之病,尤其二、四句分明不押韵处,即令初通古诗之人,亦显而易见之。如若此乃无名鼠辈之作,倒也一笑了之;而堂堂“唐宋八大家”之一,竟会出现此等情形,真真堪称匪夷所思。愈是如此,则反激起吾人探索兴趣,盖生怕其间另有奥妙为吾所不知也。偏偏手中资料查遍亦不可得。而屡见其刻,探求之兴,一发难耐。——忽念及网络搜索功能,心想何不试试。殊不知居然一试即得之。却原来那本是一首七言古风,被人“断章取义”且是乱加“发挥”了……拍案大笑之余,钦服网络之奇而对此事本身亦小有感悟焉。所感者何,相信观者自可于个中体会,似不必饶舌了。倒是不妨将搜来之诗与诸君共享罢。若其与别的版本仍有些须差异,则当属不难理解。

山茶花

【宋】 曾巩

山茶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蜂藏鸟伏不得见,东风用力先嘘吹。

追思前者叶盖地,万木惨惨攒空枝。

寒梅数绽少颜色,霰雪满眼常相迷。

岂如此花开此日,绛艳独出凌朝曦。

为怜劲意似松柏,欲搴更惜长依依。

山榴浅薄岂足比,五月雾雨空芳霏。

接上文话题另议。想这即便古之文豪,亦确是业有专攻。譬如曾巩这《山茶花》,虽其间不乏佳句,通篇意韵亦美,然则若以作者盛名苛求之,其语义细节关照失周现象,似并未能免。——即如这“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句,个中逻辑联系,便略觉有失精当。斯果是不及曾师《寄欧阳舍人书》与《赠黎安二生序》两文焉。自然,曾师本以文名古今,严苛其诗,原已欠敦厚;兹不过欲说明“大名家确非般般皆全”之浅显理,恰逢此例耳。其实何独曾师,就是名气更大些的韩愈韩昌黎,其不少诗作,也稍嫌“文理气”偏重了些。当然,如韩公《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等作品,自不在所言范围。

由此念及韩愈与柳宗元之诗文。韩、柳二人同倡“古文运动”,同为“八大家”之翘楚,且前者更是独占了《古文观止》中整卷篇幅。而二人之诗亦皆有流传千古者。客观而论,韩文遒劲、畅达、精炼,自始至终“贯之以道”;诗如其文气势壮阔,并力求新奇以自成一家而开“以文为诗”之风气。柳文则形式风格多样,既有笔锋犀利之议论,又多有脍炙人口之精美记叙,甚或亦不乏夸张虚拟之寓言与造语奇特深奥之骚赋类作品;诗则于朴素淡雅中蕴含慷慨悲凉与清丽幽怨,总体成就被识家比诸王维、孟浩然及韦应物。看来韩之为史论家所推重,主要在于是以恰如其份之语言文字,体现了较为纯粹正统之整体中国儒学精神;而柳之为历代文士所喜,则因相对充分地表现了作为个体中国文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此言是与不是,还请方家指教批评。

……………………………

本人谈艺系列长帖之散论部分。此公众号每期视情形依次发布数则。

吾一生所涉艺文事体庞杂。今自度时光金贵,此余生也,唯限致力于中式传统之画、文、诗、书四艺。又忖之,欲将其品透玩深,焉得不立个章法与规矩,或曰须得定下个追求之目标。故尔,在从前所拟翰墨丹青艺事标杆之外,此亦分别将其他三项依序补足。

吾之文事追求

凡有所感,皆立主旨。

涉笔成趣,郁乎文意。

取西法之严密逻辑分析与相对完整句式,得中体之约博宏深及简劲直捷感觉。俗生感遇但能触动心弦,必予捋理构架以成篇章,且是文无定法,任凭意兴发挥。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

(0)

相关推荐

  • 【诗词微塾】诗词格律与写作03 平仄、 律句、 准律句 、粘对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词微塾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学诗词<二>

    三:五言近体格律诗的诗谱简介 八个基本诗谱之一 仄起仄收押二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 愿君 ...

  • 《达人谈艺》连载 64

    江南达者 童山雷·此组文字得自本世纪十年代之后·艺者"在野",且茕独一人,全不介入艺界那等说不清道不明之瓜葛中,却也是好.吾既处此孤寂凄清之境久矣.索索寞寞把玩手中之艺,虽无他人相 ...

  • 《 达人谈艺》连载 22

    艺术于人而言或无标准,于我言之,其若圣诫长置于彼.固然,此亦为数十年间逐渐形成且定型者.既成且定,已无违悖之理,--虽非全然"固步自封".断不吸取外部些须营养.思之,艺者似必须有此 ...

  • 《 达人谈艺》连载 23

    非写实途径绘画中,所谓"美丑"之标准认定,亦值得探究.国画山水.花鸟中大量以表面符合自然美以邀宠于世俗之作可谓不胜枚举,此暂不论.单看其人物画,所展示之妍媸感,亦发人深思.如仕女, ...

  • 《 达人谈艺》连载 24

    若言及诗画异同,话题却广.余今仅以自家闲常间为诗为画点滴体会论之.凡余心有深切.庞杂.隐恻且复形态本身趋于流动变幻之感悟,必令其凝炼为诗:心处浩渺.静澄.闲适境地且复所觉又为形色朗然者,则必诉诸笔墨令 ...

  • 《达人谈艺》连载 25

    吟咏之际,尤其作长篇古风时,"诗心"堪称纵横捭阖.其汹涌"意潮",必猛泛于"神河"两岸:或曰如一莫可名状之异物,频频"闪跳&quo ...

  • 《 达人谈艺》连载 26

    吾每尝谓:起名刻意用冷僻字,是为"无文化"之表现.或曰:众人皆不识之字彼独识而用之,是有文化也,何反为无?殊不知症结恰在于此.盖查翻字典之事,人尽可为,欲在字典内选取一个把&quo ...

  • 《 达人谈艺》连载 27

    名实二字,古来争议多多.以余意,实固为其存在根本,然今信息社会,名须首重.试想,人不知尔名,尔无论为物为人为事,则与不在此世何异?旧言"酒好不怕巷子深",前提却必须是人家知道深巷中 ...

  • 《 达人谈艺》连载 28

    各类作品陈之于前,如何挑选,实关挑选人自身之素质.专业眼光只是一方面,暂休说了.而种种或显或晦之因素极易干扰此等选择过程,亦是不容忽视之事.卢梭谓:"自然生成物皆是好的,到人手中便弄糟了&q ...

  • 《 达人谈艺》连载 29

    今世流行"情商"之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字之重,当曷可小觑.吾一向以为,人生必得有情,且当为绝纯至粹之激情.无此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