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罗胖,会让你看起来比罗胖更胖吗?

不怕您笑话,我还真挺喜欢罗胖的,我觉得这一点儿都不丢人。但说来惭愧,我还算不上他的忠实拥趸,从没有付费看过他的跨年演讲,都是后来在网上看的文字版,他的《罗辑思维》,甚至没有我部门的女同事晓晨同学听得全,虽然买过他几本书,也多半途而废,对于他的更多了解和喜爱,恐怕还是来自《奇葩说》。但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听他谈到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至少让我觉得还是挺靠谱、挺接地气的,很多时候,还觉得挺有收获。

我觉得这就够本儿啦,要什么自行车啊!至少在我看来,听罗胖的跨年演讲,总比躺在床上刷手机,在聊天群里撕逼扯淡要好得多吧?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不怎么读书的人来说,听听还算有些知识和见识的人,谈谈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也未尝不是一个增广见闻的途径,开卷有益,兼听则明,如果有一两条能够入耳入心,对你的生活和事业有所启迪,也就算“得到”了。

当然,对于罗胖以及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都很正常,罗胖又不是真理的掌握者和唯一解释者,他说的只是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阐释,你觉得有共鸣和有教益就听听,你要是认为没什么卵用也大可置之不理。因为知识虽然是公共的,但对于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本来就是很私人化的一个事情。“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大可各取所需,各有所好。

我最烦的是,一些人在迷之自信下的王之鄙视,以一种俯视众生的姿态,对别人的喜好和选择指手画脚、冷嘲热讽,既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也是对他人自由的不尊重。比如,在罗胖的新年演讲后,很多人都在转发这样一条微博:

“中年人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与老年人买权健的营养保健品,其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我不知道这逻辑链和证据链是怎么串联起来的?我最怕的就是这样一种人,别人洋洋洒洒写了四万字,滔滔不绝说了四小时,他一句话就能把人踩在脚下,让自己高高在上,不负责论证,只负责不屑。而且手法近似于抹屎,无论你说什么观点,有什么道理,他只需要把屎抹在上面,那就都是臭的了。老年人买权健等于交智商税,中年人听罗胖演讲等于老年人买权健,所以,中年人听罗胖演讲也等于交智商税?这样的所谓逻辑推理,真的是毫无逻辑可言。人家罗胖毕竟还有“罗辑思维”,你有的,我看顶多也就是滑稽思维。

先不说对于买保健品的老年人,这么说是否公道和厚道,忽略“看病难”的大环境,而对个体或某一个群体进行苛责,在我看来,不过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与偏见。单说知识和保健品本来就是两码事,保健品有益有害自有科学和监管来验证,知识的真伪益害谁来评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在当时看来荒诞不经的知识,后来被证实是事实,而很多我们曾以为天经地义的常识,也早已被我们推翻和抛弃。如果有人非说他认为的知识才是知识,别人说的就一定是狗屎,我反倒觉得其气味可疑。

很多人质疑罗胖,说他贩卖的不过是二手知识,但二手知识怎么了?谁敢说自己接收的知识都是原装的?有多少人是通读了《资本论》还是《相对论》的?就是你们拿来指责大家的那句:“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敢说自己不是从哪个泛滥的公众号文章里看到,而是在爱因斯坦原文原著里看到的吗?知识就是知识,不过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而已,我们获取知识,或是觉得对自己有用,或是纯粹觉得有趣,管什么二手三手?俾斯麦就说过:“蠢人说他们是从自己的经验中进行学习,我却认为利用别人的经验更加好些。 ”

有人说要警惕罗振宇们的“金句”,对罗振宇在演讲中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也颇有非议。我觉得“金句”也好,名人名言也罢,不过就是我们在陈述道理时的一个工具而已,非要用、非不要用,都是“着相”了。觉得别人说得比我说得要好,那就大大方方引用呗,听者也不必过于纠结到底是谁说的,重要的是自己觉得有没有道理,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见识权衡取舍。周国平说:“只有聪明人才能写出好格言,但只读格言的人却是傻瓜。”很多名言,是他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但却未必适用于所有人,或所有的语境,就像一双鞋子,不可能合所有人的脚。但这不是名言金句的错,还是在于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对于任何人的书和言论,都应有自己的思考,包括质疑,但这不唯对罗胖如此,对任何权威和经典也都应如此。罗素有言:“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所以,如何把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见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放下偏见,才能海纳百川,享受流动,才能融会贯通。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君子不器”,别把自己活成一个老顽固。

罗胖说他很喜欢菲茨杰拉德的那句话,我也很喜欢:“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一个人能够打破观念的条条框框,才能够真正获得思想的自由。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务实、做事、经常接触社会,而不是独处书斋和金字塔中,闭门造车,自以为是。

所以罗胖看得很明白:“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这也是我喜欢罗胖的一点,因为他确实是在做事,而不是空谈道理。而做事的人,才能够把很多道理落到实处,也能够在做事的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

还有人说罗胖在“贩卖焦虑”,我都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真的看完罗胖的跨年演讲,还是想当然地信口雌黄,随便摘录几句看看——

“2018年是很难,但是我们做事的人都知道: 2018年难,哪一年不难?对做事的人来说,难就不干了吗?对那些不做事的人来说,难不难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

 “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从哪个字中,你能读出焦虑来?你说他“贩卖信心”倒还靠点儿谱。当然,你也可以说他这是鸡汤,但我觉得,至少,听了这些话能给人一些乐观前行的动力和信心,也总比那些一味批判而毫无建设和营养的东西要好吧?

就像我看一个叫什么“大公鸡”的公号推荐的一篇文章,说实话,对于这公号名字我就挺警惕和反感的,一看就是个总想着叫醒别人的主儿,你烦不烦啊?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凭什么打扰和干涉别人的生活和想法啊?

这篇荐文里,把罗振宇、吴晓波、薛兆丰都贬得一文不值,说“大多属于翻版的二手知识或过滤后的鸡汤”,我寻思这一定是位高人啊,抱着学习的心态拜读一下吧,结果一看,不过是杂七杂八、满纸空谈的片儿汤话,好多也都是别人嚼过的馍啊!最后说什么:“2019,所有人都祝你快乐,我只愿你:历遍山河,觉得人间值得。2019,做人须学大树,越向往高处的阳光,根越伸向黑暗的地底”,难道您这就不二手、不鸡汤了?罗胖好歹还是让人做事,成为时间的朋友,你这可好,直接把人给埋地下了。

很多鄙视,恰恰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博学和睿智,而是偏狭和无知。不知彼,更不知己,不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也不了解别人的深浅长短。对于罗胖和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不可以批判,但关键是,你得拿出自己的真东西啊!贩卖知识不可耻,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却只知道贬低别人,我才替你们臊得慌。

我发现,越是一些半吊子的所谓知识人,越是喜欢骂名人、骂大众,在他们身上找自己的优越感:我不参与你们的游戏,这样才显得我高级,你们需要打赢游戏,我只要靠骂就能躺赢!呸!那是你不会玩、耍无赖,那是人家不带你玩!心里能不能有点儿b数,你们还能不能要点儿碧莲?

鄙视罗胖,会让你看起来比罗胖更胖吗?显然不会。但自以为是的嘴脸,看起来大都面目可憎,却是真的。

很多人瞧不起罗胖,就是觉得他把知识变成了一门生意,一个读书人却散发着生意人的“铜臭味道”,这就像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一书中说的:“对商业现象的鄙视,对市场秩序的厌恶,并非全都来自认识论、方法论、理性和科学的问题,还有一种更晦暗不明的反感。一个贱买贵卖的人本质上就是不诚实的。财富的增加散发着一股子妖邪之气。”其实这些鄙视里面,还有着一股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酸臭气息,不信,你给他们机会,他们会叫卖得比罗胖还欢呢!

说实话,在我目前看到批判罗胖的文字和声音中,除了傲慢与偏见,真没看到多少真有营养、真知灼见的东西,但一个个也都明晃晃地开着打赏,合着罗胖搞知识付费就是利欲熏心、欺世盗名,你刷广告要打赏就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呸!你想瞎了心了!(我也刷广告、开打赏,不觉得有什么丢人,也没觉得坑人,开打赏是我的权利,赏不赏那是您的自由。)

我倒觉得,能把知识卖出去是人家罗胖的本事,而且知识要是不能卖钱,或者学知识的人从来不想去付费,才是知识产权人的悲哀呢。至于买到的知识有没有用,我觉得这全靠个人的体悟和修为了。你花钱买书都不一定会看呢,看场电影也可能是滥片呢,凭什么听一场演讲就要改变命运啊?觉得说得对的,会心一笑,觉得说得不好的,付之一笑,更何况你可能还没掏钱呢,那就偷着乐吧。

人生在世,我觉得最重要的要做好两点:一是多操心自己的正事,二是少管别人的闲事,而鄙视恰恰两头都不占,“鄙视一无所有,只能给你安慰”,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翻白眼,你累,别人看着也烦。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不是所有的鸡汤都有道理,但也不是所有的道理都是鸡汤

道理之外,还有认知;事理之外,还有情理

被门夹过的核桃也补不了你被驴踢过的脑袋

聊天群里破事多 成天就是撕和扯

你鄙视他人的样子真油腻

相亲鄙视链 说到底是个选择权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