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千年的泡茶艺术•3】——泡茶是创作;茶通六艺的迷局。
泡茶是创作
文:叶羽晴川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创作。”
这一提法也是近来的事情,然而,“泡茶等同于创作。”却是深深的扎根于脑海的。然而,这种创作行为和作品之间的关联是如何发生的。这些关系还不是那么的明确。岁月从来不负人。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深入体验,不断结构,剖析。以及这种创作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心理感受如何?我们为何会持续地喜欢这种创作。这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体验有什么区别?他们相同的地方又在哪里?
只要遇到艺术家,我就会不断地去追问这个问题。然而,我同时不得不面临另外的一个尴尬,很多艺术家会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并不会去观察自己的创作状态所带来的身心的感受。这种状态可以说是忘我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却又是绝望的。
因为,茶,确切地说泡茶这件事,我们更多是实验室式的研究,茶水比,温度,浸出物的多寡,某一类物质对于茶汤滋味的影响。
对于泡茶者和茶汤之间的关系通常没有更深入的理解。虽然我们在广泛的事件中已经知道了“会泡茶的人泡出来的茶真的好喝。”然而,“如何泡?”又最终用两个字“经验”解答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如果想真正地把这件事说明白而且要让大家信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是不可能实现这一个目标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从一个有一个的十分具体的细节中下手。
尴尬千年的泡茶艺术·4
茶通六艺的迷局
喝茶人提到茶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就是茶通六艺。然而,这个“六艺”到底是大家熟知的“礼乐射御书数”还是其他,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虽然我们的每一个茶人都知道“茶通六艺”,然而,如何通,却是语焉不详。最终的结果就是诸多的爱茶人面对一杯又一杯的茶汤琢磨着“禅茶”的滋味。忙忙碌碌地寻访于田间地头和茶农学习交流种茶技术和品种特质,和制茶工人研究制茶技巧和加工细节。
在这些年的不断深入的泡茶练习当中,发现茶通六艺是可行的。当我们深入了解了“六艺”的本质之后,这种认同就会不断地被加强。我们来看看古代六艺都有哪些。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五经述解》:“六艺数家或以【诗】代【乐】,缘古人诗以合乐者,实【乐】方正宗也。”
1、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2、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3、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4、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
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5、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6、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当我们深入去理解和了解六艺的时候就会发现,“茶通六艺”其实不虚。这“六艺”中,每一艺都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标准。
再看看我们目前的茶艺,似乎也有一定的规则需要遵守,然而,其遵守的却是表演范畴的规则。和茶的最终审美路径——味,相去十万八千里。虽然说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于茶文化的推广是有帮助的。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默认通过了所谓的专业的茶艺学习的人并不能泡好茶。
走遍青山茶一杯,自己仍就不会泡。
茶文化的迷茫和最大的误区就是: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迷茫的。不仅是看不到自己的迷茫,甚至还非常自信的人前吆五喝六。
君子务本。本,是根本,是本质。是树木之所以能够参天的源头,是树木之所以开花结果而荫蔽周遭的源头。
叶羽晴川
的艺术创作
以茶汤为作品
味觉的审美
一
如
茶
香
茶友正在阅读
《诗茶篇》
微信名:一如茶香
微信ID:yiruchancha
有浅析 有深读 有知识 有操作
有分享 有体验 有养生 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