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精选|2021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高三二模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陈冠宇、张劲松《弥合数据、精准、扶贫之间的链接缝隙——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大数据运用及发展》)
材料二:
(摘编自彭飞《精准扶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比较分析各种数据,相互印证,去伪存真,拓展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B.如果数据不能共享,乡村医生人户走访和社保部门医疗费用报销统计的数据将很难被第三方拥有,就会影响评估的事实证明。
C.第三方评估能通过访谈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也能在大数据预测技术基础上研究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
D.中国幅员辽阔,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各地的扶贫方式难以相互借鉴,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实施精准扶贫。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全方位采集准确的数据样本,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就可实现对扶贫进程的动态监管。
B.预测贫困趋势、脱贫能力和返贫风险,需要动态追踪贫困人口发展现状,并将其数字化和镜像化,综合运用分析手段进行研究。
C.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中要能成为“数据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为困难群众着想。
D.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不但能使中国实现脱贫目标,也能为联合国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H省从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三个层面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考核依据,内容涵盖9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数据。
B.运用GPS定位系统进行实时定位和位移追踪,依靠录音、拍照、摄像等采集手段记录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掌握贫困地区情况。
C.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闽宁镇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48个,培育宁夏著名商标4个,全年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额达6.8亿元。
D.山西娄烦县静游镇新庄村是一个偏远乡村,政府安排10名扶贫干部深入其中,进行耐心细心的工作,转变了贫困户的思想。
4.材料二中所举的三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5.政府应该如何根据第三方评估实施精准扶贫?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游台
汪曾祺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文游台”为题,开头叙写文游台周边的桥、鱼和庙等,真实表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文游台的人文风景。
B.文章叙述唱戏的周素娟和颜大花脸,表现了他们命运的落魄和生活的辛酸,并且借此衬托秦少游仕途坎坷和命运不幸。
C.文中引用明代张诞《谒文游台四贤祠》的诗句,既交代了四贤祠的来历,又引出了作者小时候未见“四子衣冠容”的遗憾。
D.作者儿时在台上看到船帆缓缓移动,心中有些“酸酸的”“甜甜的”,流露出他小时候就感受到离别的伤感和重逢的喜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把澄河里的瓜鱼与冷藏转运的鱼进行对比,不仅突出家乡瓜鱼味道鲜美,而且表现了家乡人对故乡的由衷热爱。
B.文中援引明陶宗仪的《说郛》,表现了秦少游颠沛中旷达的人生观,同时说明这样的传记写法有很珍贵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C.全文以儿童的视角来写家乡的文游台,作者回想了小时候在文游台的所见所闻所感,显得淳朴自然,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D.文章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先写拱桥、瓜鱼,再写庙中香火、戏台,最后写庙后的文游台,文脉清晰,层次井然有序。
8.高邮人为什么对仕途落魄的秦少游“最感动”?请简要分析。
9.汪曾祺曾说:“在文风上,我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我的语言一般是流畅自然的,但时时会跳出一两个奇句、古句……我希望融奇崛于平淡。”请从文中找出“奇句”“古句”各一例,并简要分析如何“融奇崛于平淡”。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B.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C.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D.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西汉时开始以此作为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期间的休息,还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也引申为投降。文中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
D.贡献,进贡,文中指进献之物。现代指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也可以指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谦性格孤傲。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担任参军事时在百僚盛宴上当众侮辱司空张温。
B.陶谦为官清廉。别人无法揭发检举他的过失;在举行祈年祭祀时官府想将盈余的钱奖给他,他拒绝接受。
C.陶谦知人善用。他用多种方法使高洁廉正、不愿做官的赵昱改变初衷,接受察举,赵昱后升为广陵太守。
D.陶谦有政治远见。皇帝听信曹操上表让州郡暂时罢兵的建议,下诏罢兵,他上书分析形势,反对罢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
(2)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
14.陶谦上书拒绝罢兵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16.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________,_______”的比喻,说明不能居安思危、戒奢行俭、保持宽厚道德、克服内心欲望的危害。
(2)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作用,《劝学》中“________””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3)诸葛亮《出师表》流传千古,由“出师”一词而引出对诸葛亮感叹的诗句较多,如杜甫的 “_________”,陆游的“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这种美感的营造是建立在充分融合创造和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的
B.但可以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融合创造的基础上,去营造出这种美感
C.但这种美感的营造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融合创造的基础上的
D.但可以在充分融合创造和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去营造出这种美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2.请依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各写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答案以及解析
1.B
2.C
3.D
4.①举湖南安化、安徽长丰的例子论证因地制宜是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②举宁夏扶贫干部的例子论证干部对群众的关心也是扶贫的重要举措;③举泰国孔敬府的例子论证中国精准扶贫方略对世界扶贫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5.①政府应准确掌握信息(构建数据模型)并检测扶贫成效;②政府要及时分析数据、科学改进扶贫工作;③政府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④政府需完善长远的扶贫计划。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数据的广度和深度”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将访谈对象扩展至引导员、非抽样村民、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同时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算法功能,归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见应当是通过扩展访谈对象,拓展数据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C.“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错,原文材料一第二段信息是“实现基础数据对扶贫进程的动态监管”“为第三方评估政府扶贫成效提供数据证明”,可见只能提供数据帮助,不能“直接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
D.“难以相互借鉴”说法无中生有,原文材料二第二段只是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困问题复杂多样,只有贯彻精准扶贫方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扶贫举措对症下药,取得实效”,只是强调了要“精准”扶贫,没有谈到“难以相互借鉴”。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只有这样才能……”错,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信息是“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在全国各地,如此用心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但不能就此认为成为“数据中心”是“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为困难群众着想”的必要条件。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是说“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方评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强调大数据在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前三个选项都利用了大数据,而D项则说“政府安排10名扶贫干部深入其中,进行耐心细心的工作,转变了贫困户的思想”,并没有利用大数据。因此不适合做材料一的论据。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一处举例在第一段,“在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摆脱粗放生产模式,走出一条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安徽长丰双河社区,“稻虾共养”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腰包更厚实……”,然后总结了这些例子说明的问题,“精准,是一个又一个中国脱贫故事背后的关键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为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可见举湖南安化、安徽长丰的例子论证因地制宜是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
第二处举例在第二段,“在宁夏,曾有一位扶贫干部被称为当地扶贫办的'数据中心’,他掌握的数据能具体到贫困户养了几只羊、种了几亩马铃薯”,举例的目的可以结合前面的“'精准’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后面的“他们之所以能精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来理解,举宁夏扶贫干部的例子论证干部对群众的关心也是扶贫的重要举措;
第三处在第三段,“在泰国孔敬府,当地官员借鉴参考中国脱贫经验,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结对子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户制定个性化脱贫方案”,证明的论点就是这段的开头句“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攻城拔寨,精准扶贫方略的意义和影响也在走出国门,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可见举泰国孔敬府的例子论证中国精准扶贫方略对世界扶贫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政府应该如何根据第三方评估实施精准扶贫,首先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来看,此段谈到了大数据技术可以给政府提供精准扶贫的数据管理,“归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扶贫业务部门的数据,结合多方数据作出精准评判”,据此概括出“政府应准确掌握信息(构建数据模型)并检测扶贫成效”;
再看第三段,谈到第三方评估要保证数据的时效性,“通过可视化分析手段,深度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表象看到本质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并做出直观的科学评价”,可以概括出“政府要及时分析数据、科学改进扶贫工作”;
第四段谈到可以增加对多源大数据的分析对比、多元与多主体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数据动态跟踪等模块,提高对扶贫数据的应用能力,“通过这些手段可从扶贫教据中挖掘出隐含的致贫原因和贫困需求,辅助政府构建精准帮扶匹配模型,为贫困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可以概括出“政府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
最后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综合运用分析手段前瞻性地预测贫困趋势、脱贫能力和返贫风险,让政府及时精准地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第三方评估要在大数据预测技术基础上研究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方案,为政府完善自身工作和制定扶贫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概括出“政府需完善长远的扶贫计划”。
6.B
7.C
8.①秦少游是高邮人;②秦少游才学卓越;③秦少游关心人民生活;④秦少游贬谪中表现出矿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9.①“听出了一腔悲愤”∶一般来说,“听出”的应该是声音,这里“听出”的却是“悲愤”,奇特的表达与“打洗脸水来”的口语化叙述融为一体,灵动新奇。
②“削秩徙郴州”;借用“削秩”“徙”等文言词,言简意丰,这与前面的“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写佛书”的平淡语言结合在一起,文白交错,恬淡典雅。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并且借此衬托秦少游仕途坎坷和命运不幸”错。文章写唱戏的周素娟和颜大花脸,是表现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不是为了衬托秦少游。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全文以儿童的视角来写家乡的文游台”错,文章有回忆小时候的感受,但并非全文都是以儿童视角来写,比如后面写秦少游的部分,就不是以儿童视角写的。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高邮人喜欢秦少游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是高邮人,“秦少游是高邮人的骄傲,高邮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其次是因为他的才华,而且关心百姓的生活,“他是大才子,'国士无双’,词写得好,著过《蚕书》,书中记录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秦少游的乐观、旷达,“迁谪生活,难以为怀,少游晚年诗词颇多伤心语,但他还是很旷达,很看得开的,能于颠沛中得到苦趣”。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首先理解“奇句”和“古句”。所谓“奇”,应当是别人所没有过的,自己独有的,比如描写姓颜的大花脸,“有一回,我听他在戏台旁边的廊子上对着烧开水的'水锅’大声嚷嚷:'打洗脸水!’我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一腔悲愤”,“听出”应当与“声音”搭配,而此句却与“悲愤”的组合,就很新奇;且这样独特的表达与“打洗脸水来”的口语化叙述融为一体,灵动新奇。类似的还有“,看到船帆在树头后面缓缓移动,缓缓移动的船帆叫我的心有点酸酸的,也甜甜的”,“帆船”让人心里“酸酸的”“甜甜的”,这种新奇的表达传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
所谓“古”,应当是比较“文言”的表达,文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杂花生树、良苗怀新”的文言表达与前面“上面是天,下面是水”的口语表达随意混搭,却没有丝毫不和谐之感,反而文白交错,恬淡典雅;还有“削秩徙郴州”,“削秩”指削掉官阶,“徙”指被贬谪外放,几个文言词语言简意丰,这与前面的“四十八岁因为有人揭发他写佛书”的平淡语言结合在一起,文白交错,恬淡典雅。
10.B
11.C
12.A
13.(1)陶恭祖本来凭借才能谋略被您器重,(您)不如消除怨恨,能够恢复(你们)当初的情分,使(您的)美德远扬。
(2)现在天下纷乱,州郡出兵,士兵疲劳困苦。应当各自停战,遣散将士,(让他们)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14.①自古就是依靠武力消除暴乱;②罢兵会使国家军力和财力虚空,威望受损;③罢兵会使国家有难,群凶势力逐渐强大。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恰逢西羌侵犯边境,皇甫嵩担任征西将军,他上表请求配备武将,皇上任命陶谦担任扬武都尉,和皇甫嵩一起征讨西羌,把西羌打得大败。
“征西将军”是“为”的宾语,“表”是下个句子的谓语,因此在“征西将军”后断开,排除AC;“谦扬武都尉”都是“召拜”的宾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错,结合原文“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可知,不是指陶谦辞去武将官职,而是指士兵脱下战衣,回家。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错,原文是“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应该是“陶谦”征召“赵昱”为别驾从事,“赵昱”拒绝被征召。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见重于公,被动句;克,能够;闻,使……听到。
(2)扰攘,纷乱;劳瘁,疲劳困苦;亲农桑,从事农业生产。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陶谦拒绝罢兵的理由是,“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遇恶止乱之务也”。
这段话可以分析三个层次,“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先说明自古就是依靠武力消除暴乱;
“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再说明罢兵会使国家军力和财力虚空,威望受损;
“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遇恶止乱之务也”,最后指出罢兵会使国家有难,群凶势力逐渐强大。
参考译文:
15.B
16.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对卢侍御此去的期待,并非真的已经停战。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卢侍御因“从戎”而“远行”,是为国家守护国土,使边境安宁,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
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千里按图收故地”,是想象卢侍御不远千里奔赴战场,按照原来的版图收复失地;而“三军罢战及春耕”则是想象停战之后还来得及春耕,诗人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停战后百姓在田野忙碌的和平安宁的画面,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待;“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是借景抒情,大江东去,漳水悠悠,鸿雁在高天越飞越远,江边春草在时光中渐渐铺展开;“渺渺”和“悠悠”给人时光漫长的悠长闲适之感。这是想象停战后和平安宁的美好画面。
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也要学卢忠莲,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17.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就有道而正焉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一表真名世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斯、参省、捷、名世”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C
19.D
20.(1)将“把”改为“以”或“用”;(2)“推广……经验”、“推动……发展”,或将“经验”改为“转化”。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面说'中国风’歌曲的美感,的确离不开古典诗词的养分”,后面应当接着说这种美感的问题,据此排除BD;应当先“理解其文化内涵”再“融合创造”,据此排除A。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中的“金戈铁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武器好马匹代指战争。
A.是对偶,“沧海月明”对“蓝田日暖”;“珠有泪”对“玉生烟”;
B.是比喻,把高亢的乐声比喻为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C.是比喻,将平静的水面比喻为“未磨之镜”;
D.是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把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方式”搭配不当,将“把”改为“以”或“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经验”,“推动……经验”搭配不当,改成“推广……经验”、“推动……发展”,或将“经验”改为“转化”。
21.①而是人需要耕种;②还要改进方式;③教育是目的。
22.①奠定心理发展的基础;②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③接受正向的心性教育。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面“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说明后面应当反过来表达,且需要用“而是”衔接;再联系后句“尤其是中小学生”说明这里的内容确实应当强调人需要耕种,因此可以写“而是人需要耕种”;
第二空,联系后文“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以及“这样的劳动方式”“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等句子,可知这里说的是劳动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因此可以写“还要改进方式”;
第三空,根据前文的“导向”,以及后文的“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说明需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目的,还要与“劳动是手段”对应,因此可以写“教育是目的”。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及句式变换的能力。
第一段,抓住“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可知此段写的是劳动教育的意义,即“劳动是学生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然后变换句式,让“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头,后面需要接“奠定心理发展的基础”;
第二段,抓住“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可知方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产劳动;然后变换成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头,后面需要接“丰富生活和生产经验”;
第三段,抓住“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可知,此段是写我们要牢记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心性教育;然后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头,后面需要接“接受正向的心性教育”。
23.例文:
您的成就,我们的幸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详解】
本题考查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由面到点陈述了中国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就,覆盖科技、扶贫、经济、外交等领域,省略号表示未穷尽,学生还可以写政治、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成就。第二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阐述了中国成就与我们的距离和对我们的重要影响,中国成就是我们安定美好生活的源泉;第二层次阐述了对中国成就的应有态度,我们不仅要做见证者、享受者,还要做参与者、推动者,为未来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启发考生思考当前形势下我们青年一代应怎样看待中国成就,青年一代应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参与、推动中国成就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具有正向引导的积极意义。
(二)任务
1.体裁:参加振华中学准备举办的以“我和中国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写一篇演讲稿。写作演讲稿需注意格式,除开头的问候语外,结尾应当有收束语和答谢词。同时,演讲稿的内容要贴近演讲现场实际,语言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2.情境:振华中学准备举办的以“我和中国成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为青少年学生,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个体的感受与思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自己与中国成就的关系,写出当前形势下自己对中国成就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我和中国成就。“我”,指的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青少年学生;演讲稿中要从“我”的角度思考、阐述。“中国成就”,不仅指中国近年来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包括中国未来需努力实现的目标成就;写作的立足点是“今天”,即当今时代,还应兼顾未来。写作时要扣住“我和中国成就”,阐述振华中学的一名青少年学生对“中国成就”的态度以及对“中国成就”的思考。
4.要求:“结合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演讲稿须基于对“中国成就”的思考。其中,“自选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一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演讲稿写作。
【立意】
1.以青春之我助力中国成就;
2.亿万你我,成就中国;
3.中国成就,促我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