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朱棣与李景隆激战于白沟河,从此转守为攻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初一,曹国公李景隆统兵从德州北上,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统兵从真定北上,相约在白沟河会合,征讨燕王朱棣。

白沟河曾是宋辽两国边界,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这里镇守。

收到消息后,朱棣召集部将商议出兵之策。

四月初五,朱棣率军南下,准备迎战。

四月十八,朱棣探知李景隆正率军经过河间,前锋已经到达白沟河,郭英等人正率军经过保定,于是驻扎在固安。

张玉请求先带兵前往白沟河,以逸待劳,朱棣欣然同意。

四月二十,朱棣率军渡过拒马河,在苏家桥扎营。出发前,朱棣向诸将逐一分析李景隆、郭英、吴杰等人的弱点,以提振士气。

与此同时,李景隆的前锋都督平安抵达白沟河。

朱棣深知此战将凶险万分,但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这天夜里,风雨大作,似乎预示着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这将是一场决定朱棣命运的战役,朱棣无法入睡,在胡床上坐着,直到天亮。

建文帝朱允炆担心李景隆轻敌,于是派魏国公徐辉祖率领三万京军殿后,昼夜兼程,快马加鞭,火速赶来。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是朱棣的大舅哥。

四月二十四,李景隆与郭英、吴杰会合,总兵力多达六十万,号称百万。

李景隆、郭英在白沟河列阵以待,准备与朱棣开战,平安率领万余精锐骑兵埋伏在侧。

平安,小名保儿,起初是朱元璋的养子,骁勇善战,曾数次跟随朱棣出塞作战,对朱棣的用兵思路十分了解,所以充当了此次出征的先锋。

平安严阵以待,朱棣不能硬冲,于是使用了老招数,佯攻。

朱棣带领一百多骑兵假装闯阵,交锋后却立即撤回,以打乱对方阵脚。

平安的部众见此情形,不知是否应该追击,迟疑之间,平安的阵形出现了混乱。这正是朱棣掠阵想要的效果。

燕军立即趁机冲来,然而平安的骑兵战斗力强悍,遇凶猛冲击毫不慌乱。

平安纵马直前,挺矛迎击,瞿能父子也率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眼看燕军快要抵挡不住,燕王府的内侍狗儿、千户华聚、百户谷允拼死力战,才终于顶住攻势。

朱棣趁机率部分骑兵绕到平安的背后,两面夹击,才终于击退平安。

朱棣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李景隆、郭英的六十万大军。

对方人数过多,为防止两翼被包围,朱棣只能亲率骑兵驰骋冲击迫使对方防御。

朱棣率精锐冲入其中,双方短兵相接,顿时呐喊声、战鼓声响彻大地。一直到傍晚时分,双方的激战仍未停止。

朱棣发现郭英阵前空虚,便指挥骑兵冲击,孰料郭英提前埋了大量火器,燕军损失惨重。一直到深夜,双方才各自收兵。

朱棣亲自率军殿后,但是迷了路,身边只剩下三名骑兵,朱棣于是下马伏地观察河水的流向,分清方向,才终于摸索着返回营地。

朱棣回营后,提升谷允为指挥,下令厉兵秣马,准备天亮再战;而且朱棣对部众重新部署,令张玉统领中军,朱能统领左军,陈亨率右军为先锋,丘福率骑兵紧随其后。

黎明,朱棣率军渡河,双方展开决战。

瞿能父子直捣房宽所率的后军,平安从侧翼助攻,房宽溃败。

不少燕军将士被震慑住,面有惧色。情急之下,朱棣大喊: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虽然人多,用不了多久,必能将其击败。

朱棣令丘福率领一万多骑兵冲击李景隆中军,但没成功,于是指挥千精锐猛攻对方左翼,朱棣次子朱高煦也率领张玉等部众向前迎击,双方混战在一起。

朱棣发现有兵马从背后袭击燕军,可是燕军将士此时正陷于苦战,抽不出兵力。朱棣只得亲率少量骑兵迎战,可是他拼力抵挡,却只能且战且退。

阵前箭如雨注,朱棣的坐骑多次被射中,接连换了三匹战马,三筒箭也被用光了,宝剑的剑锋也折缺了,对方又一次蜂拥而上。

朱棣被逼到一处河堤上,前有追兵,后无退路,怎么办?他急中生智,突然扬起马鞭,装作向河堤后面招呼援兵的样子。

对方果然中计,不敢上堤。恰在此时,朱高煦带兵来救。

朱高煦是特地赶来救援父亲的,朱棣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有所放松,他此时已经疲累不堪。

双方的激战一直持续到午后,仍然相持不下,李景隆所率兵力众多,燕军很难一举获胜,而战事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燕军越不利。

猛将瞿能越战越勇,他高喊着“灭燕”,再次奋勇向前,率众搏战,朝廷军队士气大振,燕军渐落下风。

孰料在此关键时刻,一阵狂风突然刮起,李景隆的帅旗竟然被刮断了。

朱棣立即抓住机会,派精锐绕到对方背后突袭,并且乘风放火,火势迅速蔓延,李景隆的大营被烧,李景隆的部众顿时乱成一团,陷入燕军阵中的瞿能父子力战而死。

平安见状只得撤兵,朱棣率军乘胜冲击,李景隆所率兵马被击溃,郭英向西撤退。

此时,徐辉祖率领的负责殿后的数万兵马尚未参战,只得退回。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从此,建文帝再也无法组织大规模的伐燕行动,朱棣从此转守为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