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死则神活(九阴真经)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馀。退则进,弱则强。虚为盈,无为有,以反为正,以减为增。故学之进与不进,惟视心之忘与不忘耳。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
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 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是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其形,无摇其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其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其内,闭其外,使遂於大明之上矣,使至阳之原也。而入於窈冥之门矣,使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其身,物将自壮。谓其心养者,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其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 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 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兑,使日夜无 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於心者也。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易筋锻骨篇
骨者,生於精气,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关入泥丸,背胸圆开,气自沈下归丹田,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象其形,龙墩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扣齿骨自坚;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剪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见坚,外壮言勇。凡练内壮者,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专於积气也。积气者,专於五蕴。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掌至中处,乃存气守地。守之之法,在乎和合四象。逸其身劳,锁其意弛,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绝其诸妄,渐至如一。斯为合式。盖揉在於是,则一身之精气神具注於是,久积自成庚方一片矣。设若杂念纷纭,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二曰勿 他想。人身中则精气不得自主,悉听於意。守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积之气神,即随走於各肢,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三曰待其充周。凡揉於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血悉皆附之守之不弛,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弃而力自周。此之谓至大之气也。设未及充周,弛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也。
功决∶两足开立,十趾轻如地,足心涵空。
一段功 以气练力,身手对争。
下压式。手掌上翘,十指分朝两侧,掌心向下。平稳呼吸。呼气时,两手掌跟下按,十指上翘,尔时头往上顶。又吸气,後呼气,重复头上顶手下压之姿。
前推式。两手前推,掌心朝前,十指朝上,虎口斜相对。两掌前推,十指後拗。两手前推与背部後争成争力。後又复上述呼吸,两手再度前推,重复此姿。
上举式。两手臂上举於顶,掌心朝上,十指斜相对,两手向上推,十指向下拗。如此重复。
分推式。两手左右直臂分推成直线,掌心朝外,十指朝上。两手左右分推,十指回拗。两手左右分推成对争,头上顶与脚下沈成对争。
後推式。两手从两胯向後推,十指斜相对,掌心向後。两手向後力推,十指前翘,两手後推时,腰部不得後屈,腰部应与两手形成对争。
二段功 以力练力,兼顾柔和
手屈伸式。全身俯卧,以十指尖和两足尖著地,全身 空挺直。两手肘缓缓弯曲,使身体接近地面,两肘力伸,使两臂挺直,重复上述之姿。
脚屈伸式。单足站立,另一足前伸擡平,两手前伸或左右平分起平衡。支撑足缓屈膝下沈,直至臀部轻触到脚後跟为止。支撑足缓挺膝上擡,直到膝部即将挺直为止。重复上述之姿。
腹屈伸式。人坐椅上,两足前伸,夹柱子。上身往後舒展,後仰至极点,十指轻触地,上身从原路蜷回,前俯两手前伸至尖。缓缓呼气。重复上述之姿。
腰屈伸式。两脚并立,膝挺直,两手握拳别於後腰两腰肾处。头径胫骨处靠拢,上身缓擡起并向後仰至极限。重复上述之姿。
三段功 练力入髓,筋骨随和
收筋缩骨法。两臂侧平举成一字。两手握成拳渐紧。两手腕内屈渐紧,屈肘,大小臂夹渐紧,静用劲不放松。手臂紧夹两胁渐紧,上身前屈,胸部紧贴膝部渐紧,屈膝,大小腿夹渐紧。重心前置,使脚腕拗渐紧,头部往胸部扣渐紧,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