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 | 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萌现于先秦,而极盛于秦汉,是秦汉瓦当中的大宗,约占到存世秦汉瓦当总数的70%左右,其影响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早期,最终随着兽面纹瓦当与莲花纹瓦当的渐次勃兴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云纹瓦当的盛行,可能与封建统治者追求宫室以象天汉、祥云缭绕、求仙升天有关。
秦汉以至魏晋盛极一时的云纹瓦当,其当面上的主体云纹种类纷繁多样,细分可达数百种,令人有眼花缭乱之感,但从大处着眼,其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云朵纹、羊角形云纹、反向云纹和蘑菇形云纹四种。它们各自出现的时间大致相近,皆为战国中晚期,但在不同时期的流行情况却并不完全一致。其中蘑菇形云纹一直是最流行的一种,云朵纹次之,但西汉中晚期,在关中地区宫室建筑的云纹瓦当上,云朵纹则一度取代其他形式的云纹,成为唯一的云纹瓦当主体纹样。各类云纹瓦当纹饰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云纹瓦当的断代极为复杂,通常还要结合其出土地域来作进一步的探讨,这里只拈出几点略微谈一谈。云纹瓦当中央当心圆的轮廓线通常有绳纹和单线两种,前者时代偏早,流行于战国中晚期,下限可能到秦,至西汉已基本不见,而后者到战国、秦汉一直在使用。秦统一前后流行的云纹瓦当既有圆瓦当,也有半圆瓦当,其共同的特征是在当心圆内饰网格纹、斜网格纹、席纹、米字纹、莲籽纹等,其中当面无界格、云纹末端彼此相连的瓦当时代较早一些。战国时鲁国的云纹瓦当多饰反云纹,当心圆内亦多为网格纹,偶也见有四叶纹,则可能是受洛阳地区的影响。洛阳出土云纹瓦当中亦有在当心圆内饰网格纹的,但其下限则可能延至西汉中期。
内蒙古地区出土。当心圆内光素无纹,双栏四格界,每格内饰一朵单线卷云纹,云纹的圆转程度不够流利,显得很滞重,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简单而粗疏的面目。
当面径14.4厘米。当心半圆内饰斜网格纹,上部出一羊角云纹,两侧各出半羊角云纹。云纹之间的空隙填叶纹。
战国秦汉瓦当当心圆内都流行作凸起的圆乳钉,但不同时期的当面直径与当心圆、圆乳钉的比例相差很大,如战国晚期秦国宫殿所用瓦当大致为8:3:2,而西汉晚期云纹瓦当一般为10:2:1。可见,圆瓦当的乳钉在当面和当心圆内所占比例,秦瓦当要大于汉瓦当,这可以作为鉴定秦汉瓦当的一般方法。
西汉都城长安附近地区使用的云纹瓦当,有一种当面作双线十字界分,当心被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加入呈“L”形的单线或双线装饰,或被称之为“曲尺纹”,但在笔者看来,似乎更可能属汉代规矩纹铜镜上所谓规矩图案的一种。在西汉初期,受战国瓦当风格的影响,也制作过富有燕北特点的云纹瓦当。西汉中晚期的云朵纹瓦当,盛行在当心圆和乳钉之间饰一周联珠纹,当背也不见切割痕迹。至西汉晚期,有的云朵纹瓦当在主体纹饰与边轮之间饰一周斜网格纹带,也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面径17厘米。当心有一乳凸,在当心圆内有四个类似规矩纹铜镜上的折成直角的曲尺形纹。双栏彼此相向在当心圆内与曲尺形纹成平行之势,并不相交。四格内各饰一朵单线卷云纹。
面径14.6厘米。此种瓦当纵切或横切都可以得到两个山形云纹半瓦当,而山形云纹半瓦当是战国时期燕地盛极一时的制品。据此可见燕地山形云纹半瓦当的制作工艺以及燕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面径15厘米。当心乳钉外饰一周连珠纹,双栏四格界,每格内饰一朵单线卷云纹,在卷云纹与界格之间作出类似泥范上用于固定铸件的榫卯构造的三角锥形凸起,当是起装饰之用。
面径15.2厘米。当心乳钉外饰一周连珠纹,双栏四格界,每格内饰一朵单线卷云纹,外缘饰一周斜网格纹。为典型想西汉晚期遗物。
转载自荣宝斋在线网 如有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