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把黄金钥匙,撬开历史的枷锁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2020年,小鹿有幸在伦敦采访了英国权威珠宝史学家戴安娜·斯卡斯布雷克(Diana Scarisbrick)女士。
2020年,小鹿在戴安娜女士伦敦家中对这位珠宝学界权威专家进行采访 / 独角鹿独家拍摄
那时,戴安娜女士第一部进入中文世界的著作《千灯闪耀——跨越三百年的珠宝珍藏》刚刚出版。采访一推出,小鹿马上得到消息——戴安娜女士另一部著作正被翻译成中文,也将要出版!

全余音

国际宝石学院研究宝石学家,珠宝文化公益推广平台创始人,古董珠宝研究者及资深藏家,多年来一直与博物馆、国际著名收藏机构、拍卖行等关系密切,曾策划珠宝文化主题展“领悟珠宝的奥秘”,翻译行业经典著作《戒指之美》

而这次为戴安娜女士著作主持翻译的,竟是小鹿的朋友——学者藏家全余音老师。

Rings: Jewelry of Power, Love and Loyalty

作者:Diana Scarisbrick

原著出版社:Thames and Hudson

戒指之美

翻译:全余音,别智韬,柴晓

中文版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鹿平时也常常与全余音老师聊收藏与艺术,每次对话都获益良多。这次,戴安娜女士又一本著作进入中文世界,我们特邀主持翻译的全余音进行了一次专访,分享在古董珠宝收藏、研究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独角鹿专访全余音

1

您是如何进入珠宝这个领域的呢?

进入这个领域,完全是偶然。

我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但因为在国外生活的缘故,时不时会去逛一些古董市集和古董小店。可能人的天性中对于太阳光泽的黄金,璀璨闪耀的宝石都有一种本能的喜爱,再加上我从小就喜欢历史,长大之后对于有岁月痕迹的物件也会特别留恋。

全余音收藏的一枚黄金鼻烟盒,曾借展到德国普福尔茨海姆珠宝博物馆(Schmuckmuseum Pforzheim)

所以当看到两者完美结合的古董珠宝时,立刻被深深吸引了。(简单来说,古董珠宝就是好看的皮囊还藏着有趣的灵魂。)

2019-2020年,普福尔茨海姆珠宝博物馆的展览“Die Welt neu geordnet”是纪念拿破仑诞辰250周年的盛事。全余音的藏品就摆在拿破仑与约瑟芬的画像前。

刚开始只是自己看书上网查资料,然后去各地旅行博物馆看展,探店,向一些国外资深藏家请教分享经验,了解越多就更加愈发地不可收拾,于是下决心要系统地学习宝石学课程和全球通史类的书籍。

全余音老师和众多国外专家、藏家都曾进行交流。合照中就有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珠宝部门策展人Clare Phillips女士、Richard Edgcumbe先生,Albion Art Institute的有川一三先生、雅典卫城修复专家等。

再后来又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知不觉就这样一路走下来。

每个人对世界的探索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有的人通过绘画,有的人通过科学,有的人通过音乐,而我就是通过珠宝,只不过媒介不同,殊途同归。

2

收藏给您带来了怎样的乐趣与体验?

能够有幸拥有历史中的吉光片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快乐愉悦的事情。如果说老物件是一块时代的拼图,那么收藏就是通过这一块块拼图去还原过去的时代。
全余音老师主持翻译出版的《戒指之美》中,每枚小小戒指都自有其故事。
收藏把玩,更多的是透过这些小物件,见天地,见万物,更加立体鲜活地认知那个时代,认知这个世界,然后再回过头来欣赏,会更加理解这些藏品背后的丰富内涵。
《戒指之美》书中介绍了这幅1788年的《被接受的求婚者》,画中的女仆正推开一位迟到的求婚者。
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
这个过程中,会因为懂得而心生敬畏,因为珍惜所以虔诚守护,如同是一场修行,尚美,修心,然后再通过做展,出书,将所知所得分享给更多的人。最终得到的,不光是视觉上的盛宴,美的享受,还有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交换不同的感动。

《戒指之美》的封面,选用了16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布隆齐诺为美第奇家族的Eleanor of Toledo所画肖像,画中戒指实物留存至今 / 布拉格国家美术馆藏

画中,小指上佩戴的一枚印章戒指现为意大利碧提宫(Pitti Palace)藏品。

每个人对世界的探索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有的人通过绘画,有的人通过科学,有的人通过音乐,而我就是通过珠宝,只不过媒介不同,殊途同归。

3

收藏欧洲古董珠宝与收藏当代珠宝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您最喜欢哪个时代的珠宝?

古董珠宝和当代珠宝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所以要说二者的差异,最主要还是时代的差异。

诗人拜伦画像,《戒指之美》中介绍了拜伦的卡梅奥珠宝 / 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藏

书中提到,右图的玛瑙卡梅奥戒指属于拜伦,雕刻利安得游过海峡的情景,背后刻着1810年5月3日,拜伦正是在这天重现跨海壮举。

我没有特别喜欢某个时代,在我看来,不同时段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彩。但我最初是从宝石雕刻入迷的,直到现在,卡梅奥和凹雕宝石作品依然是我自己最钟爱的收藏类别。

《戒指之美》中的这两枚18世纪凹雕珠宝,曾属于斯宾塞伯爵夫人乔治安娜。

4

观赏珠宝时,很多珠宝爱好者往往先关注宝石大小。您认为,宝石的大小重要吗?

宝石作为珠宝的材质之一,自然是观赏的重点,但绝对不是唯一。因为每一件珠宝都是材质、工艺与情感表达的融合,为此我们总结了“珠宝三原色”的鉴赏理论,希望大家可以在感官审美之上客观系统地从不同维度解读一件珠宝作品,而不是只关注单一的某一点。

5

您在宝石、珠宝及收藏研究领域深耕多年,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件难忘的珠宝往事?

去年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古今珠宝研习社在昆明举办“领悟珠宝的奥秘”古董珠宝特展,有一位美术老师看完之后专程来跟我说,希望可以带她的学生们一起来,但都是小朋友。

“领悟珠宝的奥秘”古董珠宝特展海报

第二天现场并没有出现我们以为的喧闹,这些小朋友全程非常认真,耐心听完每一件展品的语音导览。我后来和他们聊天,他们说觉得很有意思,每样展品都像一个小故事,还能复述出一二。

“领悟珠宝的奥秘”古董珠宝特展中展示的珠宝。

我当时就很感动,小朋友的世界里没有物质价值,没有文化屏障,他们更直接地接收到珠宝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所传承的智慧,文化和历史。这才是我一直希望去传达的。

全余音在“领悟珠宝的奥秘”古董珠宝特展的公开讲座上

珠宝,不应该仅仅是炫耀式地展示,珠宝的强大之处也远不止留美于世,还有它更深层次的内在底蕴。

6

很多人会认为珍贵的古董珠宝应进入博物馆,您也收藏珠宝,您会选择佩戴它们吗?

进入博物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公众展示。

全老师分享的国外博物馆珠宝展区照片

而个人收藏能不能佩戴其实也是基于同样的考量,首先就是要确定作品本身是否还可以被正常使用,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对它造成损坏或者存在潜在风险。如果会,那么这一类作品我就会归入展示only的藏品。如果不会,正常爱护地佩戴,回归它们原本的功能,我认为也是一种尊重和分享。

7

从收藏与研究的角度来看,您认为中国的古董珠宝与欧洲的古董珠宝有何不同呢?

中国古代珠宝与欧洲古董珠宝最大的不同是文化带来的区别,中原文明长时期崇尚玉文化,甚至影响了周边日本、朝鲜、韩国等等。而西方一直以来的黄金崇拜以及诸多彩色宝石钻石的喜爱,首先为各自的珠宝带来了材质上的巨大不同。

全老师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古希腊时期黄金首饰

其次是珠宝的形制,中国喜爱使用龙凤,祥瑞象征的图案,佛教题材等作为主题,讲究意多过实;欧洲则更注重结构,喜爱基督教题材,肖像珠宝,自然主义等。

全老师分享的新艺术时期珠宝照片,这些昆虫造型正是新艺术运动自然主义风格的体现

但我们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东西方在各自历史文化上一直在互相交融和互相影响。由于我目前对中国古代珠宝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这些也只是我的一点粗浅感受,最近正在看易中天老师的中华史系列,希望之后可以和大家进行更有深度的探讨。

左:全老师在博物馆中拍下了一组珐琅盒,这是19世纪大师Falize的风格。右:法国博物馆中的Falize珠宝设计图。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等都藏有这类充满东方色彩的珐琅珍品。

8

佩戴珠宝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您可以给大家一些佩戴和搭配建议吗?

有一句特别简单的俗语关于佩戴珠宝的,叫“the last and the first”——出门前的最后一步,回家后的第一步。意思就是,出门前穿戴整齐,所有的化妆品香水使用完毕最后再佩戴珠宝。而回家第一件事则是先取下珠宝。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化学物品对珠宝的伤害。

《戒指之美》中介绍了Art Deco时代珠宝、戒指。

华宝并非一定要搭配礼服,大部分古董珠宝也都是可以日常穿搭的,甚至是T恤牛仔裤搭配一对简洁造型的古董钻石耳环或是一枚别致的古董戒指也会很有个人风格。但是注意尽量不要同时佩戴超过两件,否则对日常来说,可能会显得过于隆重。
《戒指之美》英文原著作者戴安娜·斯卡斯布雷克在2020年接受独角鹿专访时,戴着她的古董凹雕宝石戒指 / 独角鹿独家拍摄
我个人对于珠宝和服装的搭配习惯可以简单归纳成“此消彼长”。服装款式复杂,珠宝就尽量简洁,如果服装比较素净,可以搭配相对夸张分量感强的珠宝。

《戒指之美》中也有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巨星莎拉·贝恩哈特日常生活中双手戴满戒指的搭配方式 / 图片来自网络

9

除了古董珠宝,您也收藏其他古董与艺术品,可以简单介绍您最喜欢的一件吗?


目前最喜欢的是这支塞弗尔的卡梅奥瓶子。

制作完成于1814-1824年的波旁复辟时期,这种“纺锤形”花瓶的形制灵感来自于远古的安瓶,象征生命之源。

全老师将她收藏的塞弗尔瓷瓶与卡梅奥珠宝放在一起。

这件瓶身的纹路也非常有意思,延续了拿破仑一世时期的新古典主义,但最终是在路易十八统治时期完成的,是典型的帝国时期风格和复辟时期风格之间的过渡作品。

发现于意大利南部古城加普亚的汉尼拔大理石雕像 / 图片来源网络

画片上的人物推测可能是汉尼拔——迦太基伟大的军事家,最后服用了自己戒指里的毒药自杀身亡。我喜欢将它和卡梅奥珠宝摆在一起,欣赏不同形式上的立体感,异曲同工之妙。

10

小鹿也因戴安娜·斯卡斯布雷克女士著作《千灯闪耀》的出版,采访了她。作为宝石、珠宝领域的专家,您对戴安娜女士的研究有怎样的印象?

我非常喜欢阅读戴安娜女士的著作,并且深受启发。她是古董珠宝业内备受尊敬的珠宝历史学家,珠宝研究的泰斗,出版了很多重要书籍。

戴安娜·斯卡斯布雷克在伦敦家中 / 独角鹿独家拍摄

因为她丰厚的历史知识积累,她带给我们的珠宝史也是立体的,多维的,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珠宝本身,而是将珠宝回归生活,揭示珠宝风格诞生演变的来龙去脉,重现不同时期珠宝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戴安娜女士部分英文著作:

2019年:Diamond Jewelry: 700 Years of Glory and Glamour;

2014年:Rings: Jewelry of Power, Love and Loyalty;

2004年:Historic Rings: Four Thousand Years of Craftsmanship;

1995年:Tudor and Jacobean Jewellery, 1508-1625;

1989年:Ancestral Jewels

...

《戒指之美》书影

正如她在《戒指之美》的“给中国读者的序”中写道,“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很快意识到每一枚戒指的背后都有故事,尽管它们尺寸很小,却是那个时代艺术和文化的缩影。”

采访 | 小鹿

文中展览现场图及

个人藏品图均由全余音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全余音等翻译的《戒指之美》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