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讲,超凡入圣的得道之人是什么样子,本章接上文,讲如何才能超凡入圣,具体讲圣人如何明道察物,如何以道治天下。本章内容还涉及道家养生和修炼的基本原理,可以结合相关文章综合理解。致虛极,守静笃【致,即致知之致穷。致虛,无根极之理,而守静谧笃固之道】【白话】致,指达到认知和理解的极点。致虚,指通达没有物质根源和边界的虚静状态,而长守大道之静谧与厚重。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万物皆纷纭变动,吾则静以观其来复之时】【白话】万物都在不停地纷纭变化和涌动,我则静守大道,以道创生万物的视角观之,洞察万物生死循环反复的时势之变。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芸芸,言作者之多也。归根,返于所从出之地也】【白话】芸芸,是说从“道”中生发出来的事物很多。归根,指返回万物出生的地方,即复归于道。【白话】静是相对于万物涌动而言。复归于万物的生命和秉性的创生之地,即复归于道。复还于万物生发的性命之地,就能把握万事万物的本质,永守不易的至道。知常曰明【能知如是之,能常久而复之,则为明哲之士矣】【白话】如果能明白这些道理,并抱道不离,回归本源去看待万事万物,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明哲之士。不知常,妄作凶【不知常而亦与万物同作,则逐物而离乎根,故凶】【白话】如果不明白守常之理,而与万物一起纷纭变动,这样的人就会一直追逐外物,而出离于万物的根源,这样就会遭致凶险。【白话】知常,则能静虚而知周万物。能容,以此治世则没有偏私而公正。公正,就能与王者同其量。王者替天行道,则与天同其大。天永不违道,王者与天同大,则能与道同体,同天合道。合道,就能像道一样永久不易,常存不息。【注释】①公乃王,王乃天:有的版本为“公乃全,全乃天”。没身不殆【道无止息,与道同体,则终其身岂有危殆乎】【白话】“道”永不停止和休息,圣人同天合道,那么终其一身又岂会有危险呢?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白话】通达大道空无的至虛之境,长守至道的寂静与厚重。万物都在不停地纷纭变化和涌动,我则以道创生万物的视角观之,洞察万物生死循环反复的时势之变。我是怎么做到这样的呢?万物纷纭繁杂,最终都要返回它们出生的根源之地。万物返回造化根源之地,则会坠入寂静之中。万物归于寂静,就重返于生命和秉性的生死循环。复还于万物生发的性命之地,就能把握万事万物的本质,永守不易的至道。如果能明白这些道理,并抱道不离,回归本源去看待万事万物,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明哲之士。如果不明白守常之理,就会追逐外物,与万物一起纷纭变动,这样就会遭致凶险。为什么这么说呢?知常,则能虚静而知周万物。知周万物,以此治世则能做到公正而无偏私。御物和治世公正,才能与王者同其量。王者替天行道,则能与天同其大。天永不违道,王者与天同大,则能与道同体,同天合道。笃守大道,就能像道一样永久不易,常存不息。明哲之士同天合道,以此修身、御物和治世,则终身都不会遭遇危险和失败。
【作者简介】徐大椿(1693—1771),又名徐灵胎,晚号涸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朝名医。他自幼熟读诸子百家,因家人多病,便博览医书,自学医术,成为一代名医。他十四岁研习《道德经》,历时二十年写成《道德经注》,后被收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