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10 事上炼

王阳明 10 事上炼 来自古诗词文欣赏 00:00 37:19

他是一介书生,却能带兵平叛,达成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成就。他被称为儒家最后一个圣人,与孔子、孟子、朱熹等人并列。他的学说在日本、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无数杰出人物都是他的信徒。他就是明朝的王守仁,后世多称之为王阳明。接下来让我们从王阳明与弟子的4段对话中来领略一代儒家大师的风采。

1

真正的内心强大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

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启示:

宋代苏洵在《心术》中写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真正打内心强大,真正的安定,安静,不是静坐能得到的。真正的安静,需要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验。很多人修行只会静坐,这在王阳明看来是经不住重大事情的考验的。

王阳明举例说,自己和朱宸濠对战时处于劣势,他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真正的内心强大必须在做事上磨练,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王阳明所说的静、寂、定,这些都不是纯粹的静止,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是我们磨练自己,追寻本心的过程。所以王阳明是不会同意那些一味强调虚静的理论和做法的。

2

无善无恶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所以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

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

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

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

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

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

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

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

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

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

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

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

启示:

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

3

胸中的圣人

他曾在一次讲学间隙对弟子们说:“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没了这位圣人。”

弟子们唯唯。

王阳明看着一位弟子说:“你胸中有个圣人。”

这名弟子马上站起,慌张得很:“不敢。”

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天下万事都可谦虚,唯独这事不可谦虚。”

该弟子笑着接受。

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注解道:“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

启示:

禅宗说,人人都可以成佛。王阳明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王阳明认为,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不在于圣人有“良知”,普通人没有。而在于,圣人完完全全地“得到”了自己的良知,二普通人的良知,都被私欲和无明所遮蔽。

普通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4

读书不要记得

《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有朋友问:“看书不能明如何?”读书读不明白,该怎么办?

王阳明说,“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启示: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一条光明大路。而心学的读书法则就是,不苛求你记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圣贤所要求的是让你通过读书而使自己心体光明。

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家心体。如果我们读书,不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能再我们内心发现、昌明良知、道理,那么我们将什么也得不到。因此,王阳明读书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学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0)

相关推荐

  • 本体意识 致得良知——新年快乐!

    致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认真读一本书 致良知 我们看世界,如盲人摸象,众说纷纭, 每个角度都对, 每个角度都不对. 说对,是仅就他所接触的来说, 是对的 ...

  • 王阳明:事上磨练,破犹豫之贼;安心静坐,破焦虑之贼!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里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 学业不成.事业失败,有人将之归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 ...

  • 王阳明:事上磨炼,心目不乱

    王阳明<传习录>中说:"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译文:有个学生的眼睛患了眼疾,整天担心忧虑.见此,王阳明说:"你这是过于看重眼睛 ...

  • 王阳明:事上磨练,破犹豫之贼。有所不为,破贪欲之贼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 ...

  • 我国最隐秘的石窟:有一千五百年历史,堪称丝绸之路上遗落的明珠

    说起石窟,大家肯定会想到我国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了!而这些石窟已经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超级景点了,不仅人多,而且商业化气息重,最重要的是很多朋友都去过了!那么今天小编就给 ...

  • 【我心光明】王阳明:事上磨练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王阳明:事上磨练     01.事上磨练,铸造强大内心     真正的内心强大,需要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quo ...

  • 《五百年来王阳明》:此心安处是吾乡1

         古代有两个半完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花了两天时间看了一本关于其中一位完人王阳明的书籍,叫<五百年来王阳明>.今天下午在网上也看了一下午王德峰老师讲王阳明心学.通过对王阳 ...

  • UC头条:“穷不可怕, 心软才可怕”, 人到五十, 在三件事上更不能软, 要狠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创建鬼谷门派.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 ...

  • 小闱品读--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

    内容介绍 王阳明,中国心学的奠基人,也是难得的儒将.他一生传奇,却也让人遗憾.写王阳明的书很多,而这本郦波老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却是让我觉得最亲切的一本. 郦波老师用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 ...

  • 王阳明:事上练,心妄动,才能真正知行合一

    無1量拿1磨智慧 无量智慧广结善缘.顿悟人生,与您在此聆听释迦牟尼慧语,感悟世间冷暖.我在莲花盛开的地方等你! 公众号 在红尘中修心.修行 阳明先生所提倡的"知行合一",至今仍被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