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美元第一次全球化惨遭英法算计,差点让整个美国陪葬
可能,很多人觉得:美元,是二战后,才代替英镑,成为全球货币霸主的。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早在一战后的1920年代,美元就已经是力压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扛把了。
你可能要问:这和我们了解的不一样呀,历史书可不是这样写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1920年代,美元第一次称霸全球的时间不长,后来又因为英法的算计,让美元第一次全球化最终功败垂成,并差点陪葬了整个美利坚帝国。
因此,美元的第一次全球化,很少有人提及,特别是被主导现今全球舆论的美国人提及,因为这实在是一次不那么体面,充分体现了美国人自大、贪婪而又愚蠢透顶的全球化。
不过,美国人的伤心史,我们倒是喜闻乐见。
下边,我就为感兴趣的朋友们讲一讲美元的第一次全球化到底是如何失败的,同时也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下人民币的全球化,提供一些可以避免的教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
事情要从一战讲起。
1914年,老牌帝国英法和新兴帝国德奥,为了争夺全球市场,矛盾不可调和,萨拉热窝星星之火,燎原成欧洲大陆上英法德奥的炮声隆隆。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财富,很快英法军队的武器、弹药和粮食就耗光了。
可敌人不会因为你没有弹药和粮食,就停止进攻;无奈之下,英法只能寻求美国帮助。
英法说:美国佬,买你点武器和弹药呗,正上分呢,不能停。
美国说:没问题呀,老铁;拿黄金来,就卖给你们,不要纸钞哦。
于是,美国制造的武器、弹药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抵欧洲战争前线;同时,英法的黄金,也源源不断的被运往纽约金库。
到了一战接近尾声的1918年,美国通过向欧洲销售武器和粮食,拥有了全球黄金储备的近60%,战争财发的是盆满钵满。
当时美国人流行一句话:你说我们是乡下来的美国佬,但欧洲老爷的欠债利息,一分都不能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萨拉热窝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遇刺
2
到了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无论是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奥,都在遭受黄金储备被掏空,货币疯狂贬值,工业被摧毁殆尽的战后大萧条,他们急需要海外援助贷款,恢复经济。
海外谁有能力贷款,当然是拥有黄金储备最多的美国了;于是,英法德奥不约而同,都把目光瞧向了美国,
美国人一看,机会来了。
以前你英法德奥等欧洲老爷们,看不起我们美国,觉得我们乡下佬,暴发户;伦敦的银行家们,也屡次用英镑的全球货币地位,公开的洗劫美国的财富。
现在轮到你们求我了,那必然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美元要取代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杠把子。
美国人对英法德奥说:给你们援助贷款,可以,但贷款不是以黄金的形式,而是以美元的形式;你们把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储备金”,发行相应数量的本国货币机即可,这样只要美元币值稳定,你们本国货币就可以稳定下来。
至于美元币值能不能稳定,美国人拍着胸脯说:那是必然的啦,我们有全球60%的黄金储备,我们不稳定,谁稳定。
为了让英法德奥信任,美国还保证美元和黄金保持固定汇率,如果有一天英法德奥不想储备美元了,可以找美国银行如数兑回黄金。
上善若水,童叟无欺。
美国既然给与了美元和黄金固定挂钩的承诺,英法德奥也暂时找不到其他援助大国,只能接受美元为本国第一储备货币的法律地位,把美元储备当作本国发行货币的种子基金。
欧洲小国一看,英法德奥都储备美元了,我们也跟进吧,毕竟随着全球贸易的频繁,商品交换用黄金结算,太过费时费力,成本颇高,用美元纸币就简单多了。
就这样,美元不但成为了欧洲国家的第一储备金,还成为了全球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
到了1920年代末,美元的第一次全球化已是初见规模,全球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比例高达40%以上,力压英镑,成为全球第一货币。
此时的美国人,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看着昔日的欧洲老爷,唯美元马首是瞻,心里那叫一个倍儿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巴黎和会英美法三巨头
3
可,人呀,有个臭毛病:一旦骄傲自大起来,就容易犯糊涂。
这时候,狡猾的英国人瞅准时机,向美国人提了一个要求:尊敬的美利坚阁下,你看我们家的英镑因为缺少黄金储备,一直在贬值,你能不能帮一个忙呀。
美国人说:怎么帮呀?
英国人说:你把美元的基准利率降一点,我把英镑基准利率升一点,这样各国央行和国际投资者,就会因为英镑存款利率高,而会多买一些英镑作为外汇储备,或者选择把黄金存到英格兰银行。这样我的英镑币值就稳定了。
不过你放心,美利坚阁下,因为你拥有全球6成的黄金储备,大部分国家还是会把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这样做,不会动摇你的地位的。
美国人没有细想,竟然就爽快地答应了:看着昔日的主人卑躬屈膝求自己,美国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就这点小事,办了。
1927年7月,美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把美元基准利率从4%,降低到3.5%,以帮助英国人稳定英镑币值。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旧址
4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这一满足虚荣的日常操作,偶然间开启了潘多拉之盒,是后边一系列全球经济大灾难的开胃菜。
首先,美联储降低基准利率,加剧了美国股市的疯狂,商业银行以更低的利率从美联储借出资金,然后以2倍的利率借给股票经纪人,转手就是百万美元的高额利润,贪婪刺激之下,美国银行不知节制的向股市疯狂贷款,让美国股市泡沫,越滚越大。
其次,美联储降低基准利率,加剧了美国银行向英法德奥输出美元的速度,特别是德国和奥地利,由于战争破坏和天文数字的赔款,他们对外部援助资金的渴求,如久旱之于甘霖。
德国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开出了10%以上的融资收益承诺,这可让了美国商业银行乐开了花。
从联储以3.5%利率借贷出资金,然后再以10%的贷款利率借给德国人,倒爷当的,比国内炒股还爽。
于是,美国商业银行在疯狂向国内股市借贷的同时;向德奥借贷的热情亦不逞多让,美国商业银行的借贷主管,常常夹着公文包,流连在德国城市,逢人就问:游泳健身,不,美元贷款了解一下?
美国商业银行肆无忌惮地向德奥借贷,却从未认真考虑过借款项目是否靠谱,动荡的德国,是否真的有还款能力。
更骚的是:美国商业银行借给股市和德奥的美元,大多数是加了杠杆的,这意味着借贷出的美元,远远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这些美元是注水的廉价美元。
例如,美国在1919-1931年,总共向德国发放了60多亿美元贷款,而美国银行一共才有45亿美元的黄金储备。
在美国贪婪且自大的一番操作猛如虎下,美国等于在国内和欧洲,给自己枕上了两个火药桶,一个是股市泡沫,另一个是德国和奥地利的还债危机。
这两个火药桶,无论哪一个,都可以把美国炸上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美联储办公大楼
5
1929年,美国人还迷醉在柯立芝繁荣的虚假美梦中,国内股票市场的火药桶先炸了。
10月24日,美国股市泡沫崩裂;20天内,股票价格暴跌了43%;大量被套牢在高位的股票投机者,赔的底裤都没了,排队在纽约大厦跳楼。
令人滑稽的是:就在跳楼大厦的里边,银行经理们,正在焦头烂额地处理借贷到股市的巨额烂账,既然大量的借贷人跳楼的跳楼,跑路的跑路,他们所借银行的天文数字资金,注定无人偿还。
这就造成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银行借贷出的很多资金成了死账,没人偿还利息和本金,美国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就变得异常紧张。
为了缓解现金流枯竭问题,美国银行不得不催逼德国和奥地利提前还债。
美国银行现金流紧张的消息,由此传到了欧洲,引发英法荷兰丹麦的恐慌。
再加上美国在股市崩盘,经济萧条之下,为了少部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自私的出台了《霍利-斯莫特关税法案》,限制欧洲各国对美国的出口。
美国做初一,欧洲各国自然不怕做十五,英法德奥等国也有样学样,建立了各自的贸易壁垒;全球贸易体系崩裂,分裂成英镑区、法郎区、马克区等诸多贸易割据。作为维持全球贸易体系的美元,便失去了生产基础。
英法一看,既然全球贸易体系崩裂了,美元做外汇储备的效用便大打折扣;更何况你美国银行因为股市崩盘,现在烂账那么多,随时有倒闭的风险,我若不提前赎回黄金,恐怕就来不及了。
这见风使舵,忘恩负义的劲,也是没谁了。以前需要人家美元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经济刚刚恢复了一些,就叫人家牛夫人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9美国股市崩溃时,慌乱的华尔街精英
5
可无论如何,国家之间没有道义,只有利益,1931年春,英法还是伙同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要求美联储将他们1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兑换成黄金,装船回国。
美国一方面佯装自己黄金很多,另一方面也为了不引起更多国家的恐慌,便如数兑换了黄金。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国家看英法兑换黄金成功了,也纷纷要求兑换,这下就麻烦了。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美国超发了太多货币,如果按照此前美元黄金固定比率兑换,美联储的黄金储备根本不够。
更骚的是,精明的法国,知道德国和奥地利借贷了太多美元,它们是没有能力偿还的,德奥银行体系迟早要完蛋。
为了避免损失,法国在赎回黄金的同时,抽走了在奥地利银行的大部存款和投资。
好家伙,法国不仅忘恩负义,还落井下石,真不愧是罗曼蒂克,善于制造惊喜的国家。
法国撤资,导致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银行-维也纳信贷倒闭,整个奥地利银行体系崩盘,美国在奥地利的贷款,颗粒无收,打了水漂。
2个月后,和奥地利有密切金融贸易往来的德国银行,同样被欧洲投资者撤资和挤兑,随之全面破产;一怒之下,德国政府宣布进行严格的外汇、黄金管制,不允许海外投资者再大量撤资,不再以任何形式偿还外债。
什么是惊喜,惊喜就是:法国的骚操作,不但引发了欧洲金融恐慌,挤兑潮传遍了欧罗巴大地,还导致美国借给德国的60多亿美元贷款,被赖账了。
美国商业银行真的是欲哭无泪,比秦香莲还苦呀。
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发生在国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20年代德国通货膨胀失控,纸币沦为废纸
6
随着欧洲挤兑银行的恐慌情绪蔓延至美国国内,山姆大叔的老百姓也意识到:大事不妙。
英法兑换走了太多的黄金,德奥又赖账,美国银行的黄金储备和现金流是严重不足的,我们的钱不安全呀。
于是,成千上万的美国国内老百姓蜂拥至本地银行,就一个要求:还钱。要么提走全部存款,要么要求银行把纸币兑换成黄金。
银行最怕挤兑,更何况是海内外、全阶层、遍布全国的立体3D挤兑。
很快,美国银行就撑不住了。
1932年,美国2000多家中小银行先倒闭为敬。
接着是整个银行体系的崩塌:
1932年10月,内华达州整个银行系统,歇业12天;
1933年2月14日,密歇根州关闭所有银行8天;
1933年3月3日,挤兑风暴总攻到美国事实上的央行--纽约美联储银行身上,按照当时的提款情况,如果3月4日纽约美联储银行继续正常营业的话,必然要被挤垮。
如果央行被挤兑垮了,那意味着什么?没人敢想象。
3月3日这一天,美国银行精英、华尔街巨头和华盛顿政客心怀恐惧,乱成了一锅粥,在吵闹了十几个小时后,最终于3月4日凌晨达成一致:即刻起,关闭纽约和芝加哥的所有银行和证券交易所。
他们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以后该怎么办,他们只能用停止兑付的方法,以拖待变,并给恐慌情绪下的民众降降温。
3月4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更在就职典礼上,宣布:关闭全美所有银行系统和金融机构。
历史上第一次,一个国家的银行和金融体系全部停转,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同时,这也是一件挖肉割疮、不得不做的事情。
因为相对于银行系统的长期死亡,临时休克方案居然成为救急妙方了。
但无论如何,美元在本土已经是信誉丧尽,风雨飘摇;海外投资者更是弃之如敝履,纷纷抛售。
美元被各国央行和国际投资者揉作一团,打包,全部寄回了美国,海外流通的美元,几乎全部被赶回美国本土。
美国经营十数年,搞得美元第一次全球化,在自己的贪婪和自私下,在英法的算计下,最终宣告破产,并差点赔上了整个帝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33年美国民众蜂拥至银行,要求把纸币换成黄金
7
不过,幸运的是,在美国国内,由于民众对罗斯福新政寄予厚望,在银行系统宣布关闭后,恐慌情绪退潮,即使在10天后,美国银行体系重新开放,再没发生挤兑事件。
同时,罗斯福通过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主义,临时性杜绝外国央行和国际投资者再从美国挤兑黄金,并将美元对黄金贬值41%,外国挤兑浪潮也逐渐风平浪静。
美国算是度过了因为全国银行遭遇挤兑,差点陪葬整个帝国的风险。
美国人暂时不再对美元全球化心存幻想,而是潜心恢复元气。
10年后,美元才再次出山,冲击全球化,并引起了一番国际金融和政治领域的血雨腥风,不过,这是我们下期将要讲的内容:
布雷顿风云再起,美元最终登上全球货币铁王座。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收藏,留言,我们下期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罗斯福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