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医史:道医、儒医、汇通医
如若以时间为轴,纵观中医史,其发展至今可有三个历史阶段:道医时代、儒医时代、汇通医时代。闲文简要总结各时期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等。时间精力及认知所限,难免不妥之处,谨供参考。
一、道医时代(秦汉隋唐)
先秦哲学上建立的道气学说,逐渐被中医学所吸收,并将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春秋时期,无神论等唯物主义思想的兴起“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使人们开始用崭新的、唯物的科学观念来认识并解释世界自然事物的各种属性。古代科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冲破天命和鬼神致病的束缚,从神学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建立了中医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把医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杰出医学人物:黄帝、岐伯、淳于意、葛洪、陶弘景、杨上善、王冰、孙思邈。
杰出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内经》。
该时期医学特点:推天道明人事及天地人一体观、对立与循环观,是道家思维方式;道家思想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道家的理念在该时期的医学中有着深刻的烙印。“道”是《道德经》中抽象的最高宇宙本体。《内经》中也用“道”来阐释生命现象的最高理论问题,因而《内经》实质上是一部道家生命哲学著作。由道家宇宙论出发,《内经》阐发了人与环境的天人合一论、生命发生论,气化运行论、修心养生论等等。又如《内经》中的“真人”、“至人”则是道家典籍中独有的名词。《神农本草经》首重金石类丹药,如上品药首列丹砂、云母、玉泉等药,可见其颇受道家炼丹术影响。是书中诸多药物功效中都含有“轻身”“ 不老”“ 延年”“ 神仙” 等词汇,极其明显含有道家方士思想。《内经》、《本经》中处处弥漫着道家思想气息。
二、儒医时代(宋金元明清)
隋唐以降,崇尚科举取士,儒家文化影响更深,儒医初露端倪,唐代是道医向儒医转变发生时期。至宋代,儒医阶层正式形成并渐成主流。元代时期,儒医成为医术高明的代名词。明清时期,儒医辈出。
杰出医学人物:许叔微、朱丹溪、王肯堂、李中梓、龚廷贤、叶天士、薛雪、徐大椿
杰出代表著作:《证治准绳》、《医宗必读》
该时期医学特点:宋代开始理学家对气、阴阳、五行等理论进行深化系统。儒家仁孝观念,为医家更为认同,同时“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观念得到主流社会接受,大批儒生走上从医之路,提高了医者的素质。宋代以降,直至明清,医学儒学化更为明显。儒医多以儒家正统经典为依据对于确保中医学的纯粹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汇通医时代(清末至民国)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医学知识传入中国。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加快,影响愈甚。西医的传入使得国内一部分勇于接受新知识的中医学家开始注意到中西医学的不同。他们从主体上肯定中医学,主张吸收西医学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医学汇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研究。
杰出医学人物:朱沛文、吴瑞甫、陈定泰、唐容川、祝味菊、恽铁樵、张锡纯、张山雷。
杰出代表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医学衷中参西录》。
该时期医学特点:汇通派是在近代中医学面临严重危机的历史状态下产生的,其主要学术特点为“衷中参西”,通过汇通学派医家的努力,确立了中医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在提倡学习西医先进性的同时,也维护了中医的存在,从而引导了中西医汇通思潮的形成。
备注:医学人物出现随机,无时间次序。
参考资料:略。
声明:
引文未注出处,请自行考证原文。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