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记录这次的学习,经方医学传承再出发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974天。
每次出来,都挺不容易的,这次的学习,加深了对经方医学的理解及认识,通过老师问答、答疑更是明白经方医学体系临床思维,先辨六经,再辨方证,以求得方证相应。
我坐在后边,安静的默默看着老师,陶师兄说让我分享下,我还是觉得让我再多点时间听老师讲吧,哪怕安静的看着他也好,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也让我有所收获。
虽然自己学的不好,以此记录这次的学习,让我在以后的日子具足勇气,继续走下去,继续努力。
慢性的耳鸣,有时很多时候从少阳治疗效果不显,根据症状,先辨六经,耳鸣耳咽管发炎,变窄,水饮上冲,苓桂术甘汤,有时有效果。
如有个咳嗽耳鸣,用小青龙汤不明显,用半夏厚朴汤耳鸣就好了。考虑少阳,不是全对,也不是全错,其他症状不明显,就一个耳鸣,可能效果不好,经方治病,根据症状反应,抓住了,都会有效果,六经对了,方都有效果,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表现,都是太阳阳明合病,用药可能不同。
麻杏石甘太凉了,依据症状加减,加茯苓,白术,厚朴加强化痰,胡老,经常也是这样,早期阳明病不明显,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热明显加石膏,薏仁,痒可以从太阳来考虑,加荆芥防风,尽量少用凉药,时方派经常用清热解毒,给我留下深刻的教训,按照热治,越吃越差,胃受不了,运化不了,我一看,用半夏厚朴汤就好了,说明在临床上,清热化痰有,大多数里饮不化,感冒后不要吃太寒凉的药,胃不好,越吃越下寒,好多吃了清热化痰的药不好,来找你,那么你一开就有效。
从六经层面,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外邪里饮,解表特别重要。
第二层面,各个方证鉴别,在六经辩证基础上鉴别。
第三,痰饮问题,凉药后化不了痰饮,要重视胃气,有胃气,才能化痰饮,临床中很多这样问题要注意。
病史两年,流口水,361条,有流清鼻涕,鼻塞,自汗,盗汗,心下痞,胃虚,肠鸣,大便粘,后背供热感,舌苔白腻,脉细为主,虚弱脉,慢性病长期病,内伤病,经方没有说内伤外感病说法,从六经考虑。有表证,内伤也有表证,脏腑虚损就行了,还是根据症状反应来辨证。
后背烘热,都是水饮关系,水饮化热了。
问:半夏的剂量如何变化把握的?
学经典,学张仲景,半夏一升,现在最少50克,生的更重,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用量大,现在用过的半夏都是制过的,有效成分不足,都变成渣渣了,要用生半夏,痰饮重的用量大点。
问:同治问题,有表证,用了龙骨牡蛎会不会影响发表功能?
桂枝加龙骨牡蛎,发汗太过,伤津液,里热,又伤津液,出现自汗,盗汗,桂枝汤,治疗表虚,龙骨牡蛎敛敛汗,清清热。
龙骨牡蛎,熬不是煎煮的意思,张锡纯说不用锻,高温成碳,现在意见用的多是生的好,甘草炒了变不了温,破坏了原有的成份,如同生半夏同理。
举例肺结核空洞,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宋孝志经验。
火熬,不是水煮意思,考证。
可以用五苓散吗?
六经可以的,辨方证,盗汗明显,阳明里热表虚不固,头部调疼,有太阳表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外邪里饮化热,有猪苓,泽泻清热,龙骨牡蛎清热敛汗作用,六经辨证后,辨具体的方证,看每个人考虑的具体。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或IGA肾病,现在经常有尿蛋白,没有什么症状,现在有个白癜风,当前症状,没有表,半表半里,没有里热,只有诊断,里虚寒。
辨了六经,方证,非常不具体,用肾着汤加白蒺藜,生地炭,吃了生地不舒服,属于太阴,不是阳明,用生地碳。
治疗肾病经验,大剂量黄芪,加活血药物。
我们主要还是根据六经辨证来看,没有自我感觉症状,但检查有异常,先辨六经,用排除法,没有表,没有表半半里,没有里热,是里虚寒,只有大便不成型,里虚寒停湿,祛皮肤病药,刺蒺藜,每次来诊的时候,仔细辨证,可能效果会更好。
刘师兄经方治疗肾病,大剂量黄芪治疗尿蛋白,有临床证据基础,刘师兄说就不用,阳证,越婢加术汤,阴证,麻黄附子细辛汤,根本还是辨六经,经验可以借鉴。
方子药少,如何煎煮?
慢性病,超过一半药面,服用两次,每次150毫升,泡透,服药早上九点十点,下午三点四点,一般不晚上服药,饭后2小时服用。
西医明确,雷诺现象,免疫指标不是特异的,这个病用激素治疗,副作用明显。中医有一定办法,按照症状反应辨证,汗出多,上热明显,有口苦口干,四逆,下寒,阳微结,厥阴太阴合病,方证比较明确,根据病情变化用药,吃吃看,表现还寒,调整用药,变化比较大,重新辨六经,中医不同症状根据当时不同来辨证。
问:这个病人有没有附子适应症?
自汗出,手脚冷,四逆,口苦咽干,应该考虑到半表半里。
问:辨证用方,没有争议,比较久,比较寒,能不能同时吃两个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有是证,用是方,根据症状反应来辨证,发烧举例,根据来诊症状反应。
问:加当归芍药散用意?
里虚寒,血虚水盛,没有表,没有半表半里,养血利水,调月经,没有太阴病血虚水饮,当然不能用,病人月经改变。
问:出汗多,出汗异常,药证黄芪证,症状如何归六经?
出汗多,表虚,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明证,也会出现出汗多。
桂枝加黄芪是太阳,患者口苦咽干,没有太阳证。
先辨六经,辨六经,辨六经!!!!
大方向不能变,少阳,厥阴,阳明,都可以多汗,一个证不能单独考虑,整体考虑,前后对比,先辨六经大方向,大思路,大格局,再辨方证,再可以进行随证加减。
提纲是基本规律,治病规律,有科学性,出现这个症状,属于六经,阳明了不能再发汗了。
六经有和病,上热下寒,每个人不一样,下寒重,或是上热重,恶风,桂枝证,表虚甚,桂枝加黄芪证,合方合治,柴桂姜加石膏,有热明显,寒明显加吴茱萸,加附子也一样可以的,乌梅丸里头,下寒更甚。
判断汗出情况,走路并不汗出,达到一定汗出算表证?
首先有表证,才是表实,表虚。
盗汗的问题,闭眼就有出汗,是否符合盗汗机制?
盗汗,是睡着后出才叫盗。
白术用量问题?
量大,针对大便干,大便不畅,是里虚寒,健胃生津液,患者便溏,也是由里虚寒引起的,汉代都是用生,一般的量治疗腹泻,如174条下虚寒厉害,便结,用大量。
炙甘草汤去阿胶加茯苓,当归。
输液后脸色青黄,大便干,伤及中焦,这个病,头晕,手足凉,心悸,疼,纳差,大便干,还是有些症状,脉结代,从脉结代,用炙甘草汤治疗,经过发汗,火洪,血虚,津液不足,用麦冬阿胶养血,桂枝甘草解表,饮不太明显,主要养血解表,让脉结代消除,血没了,就断了,脉结代,流着流着就没有了,生地量大,用一剂,酒煎,煎好后加酒,这个量,比古代小多了,必须加酒,通血脉,通血脉作用,有些药必须加酒,有些煎服法要注意,加点黄酒,白酒活或更好,阿胶贵,效果也不好说,用当归代替,心悸,加茯苓。
现在的小孩,压力太大,头晕,心悸,经期来了,特别疲惫,没有尽,来学习,服用炙甘草汤后症状好转。
早搏,心悸,廋廋的,火麻仁不单单通便,还是强壮的,大便干大便稀也可以用。生地凉,太凉了,开始可以小量点,以后还可以大点。
头蒙,就是气上冲,有表不解,疼痛,怕冷,恶寒,脉结代,血不足,养血一般用温的,血不足,血虚生热,这个患者表现不明显,只是通过脉结代来表现,桂枝甘草,麦门冬汤,胶艾汤加减,从方药组成,以药侧证,桂枝甘草汤变方,麦门冬汤,养血生津液,生地用量最大,影响胃,加人参,生姜,大枣健胃,辨六经看不到,具体这个病人也是比较难看不到,辨证比较勉强,从176条思考。
先用建中?还是画蛇添足了?
辨证已经用人参,生姜,大枣,健胃了(解释药物运用),在解表同时养血生脉,如果受的了,可以大量点,麦冬用量也是保守的,麻仁也在健胃补中气,根据当前症状来治,脉结代,不单是炙甘草汤,还有桂枝甘草汤,有阳明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有心悸,加茯苓。
这个患者也不典型,也是排除法,半表半里阳证,乳腺隐痛,乳腺在胸胁,头晕目弦,颈项强,易生气,脉细弦,有些依据,辨证少阳,月经量大,气短,腰痛,怕冷,口不干,还是考虑里虚寒,腰痛血虚水盛造成的,用养血利水办法治疗。
用了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夏枯草。
熬夜后头晕对身体影响?
熬夜就是透支,对消耗非常明显,停经,暗耗气血,多囊,不要熬夜,脸上长痘痘,唇干,下寒,温经汤,虚寒瘀热。
代谢紊乱,心情,睡好觉,一好百好。熬夜人体虚,外邪入侵,六经证都可以出现,看个人体质。
这个六经辨证比较清楚。
小柴胡汤与四逆散区别。
97条小柴胡汤,有人参,生姜,大枣,甘草,扶正祛邪,发汗后,津血伤了,气血也虚了,健胃生津液,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加强后方力量,在于人参。
时方治疗发热,辛凉平剂,重剂,发烧弄不下来,应该清热解毒啊,不会用人生,最后肺炎要不是小柴胡加石膏,或大承气汤。
患者心下痞硬满不明显,关键是这个,有胸胁苦满,没有胃虚的,就用四逆散。
跟大柴胡汤比,没有里实热证,没有大黄。
肾着汤桂枝茯苓丸加芍药汤。
这个病例可以用小续命汤吗?
瘀血证,这个病人确实不明显,血虚还是有,长期抽筋,是个血虚,芍药甘草汤养血疏筋,芍药偏凉,搁在肾着汤就不会凉了,芍药用了30克,干姜够不够,也是吃药后看。
早上口苦,胃反酸,不是少阳证,而是考虑其他。问诊尽量不要避免诱导性问诊。
走路不稳,可以考虑真武汤?
真武汤不是根据阵阵欲僻地,而是少阴有表证,里有水饮。
小续命汤,表实,里饮,里虚。
与伤寒论概念不一致,没有表证,不能用小续命汤,用脑梗塞,中枢性系统疾病可以用,合并表证,有咳嗽,肺炎,没有表不能用,后遗症,瘀血,大柴胡,桂枝茯苓丸还是比较多的。
分享:案例小续命汤治疗太阳表实太阴里虚寒,外有表,内有气血不足。中风后烦躁,幻觉,中医考虑有里热,可以加石膏。
病,证,治,方思路,结合起来,古今中外,更为精准。
小柴胡汤加桂枝,泽泻(合五苓散去猪苓)
桂枝加桂,喘,胸口闷,心悸,有桂枝加桂的意思。
生半夏60克,也可以用那么大剂量。《伤寒论》生半夏,是生的,有沫,有毒的,现在都是生旱半夏。
水气上冲夹饮,易心悸头晕,法半夏都是渣渣,效果不好。
患者口燥,用生龙骨牡蛎可以改善吗?
这个口干,有表,有外邪里饮化热,关键是治疗外邪里饮,用龙骨牡蛎清清热可以了。
二加龙骨牡蛎可以吗?
是少阴证了,患者不明显。下肢冷,不一定是阴证,因为有口干口热,表的阴证不明显,热扰神明,失眠。
主诉是失眠,睡不好。
有里寒饮停痛经,加当归养血火血。
一般睡不着,用热药容易睡不着,下寒不甚厉害,所以不考虑乌梅丸。
就要告别,也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见,我经方学的不好,通过这次学习,觉得自己还处在很浅很浅的思路,但老师这样的精神会一直鼓励我前行,在漫漫长夜中,漫漫长路中,不断学习好经方,传承好经方。
84岁的高龄,还在为经方医学而奔波劳累,每节课都在陪伴着我们,即使陶师兄讲课,也会坐在旁边静静守护,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相守相望,对学生的那种鼓励,希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只愿您: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2021年4月23日每日一问第1期
金乙:您是如何看待“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整体观”的呢?
每个学派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时代的运用,不过人的一生精力非常有限,我觉得你现在最主要的是深入六经辨证体系,及李可老的学术,在临床中做到游刃有余,提高临床疗效。
安祥:有太阳少阴合病吗?
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六经概念不同,体系不同造成的差异认识,在经方医学体系里面,是没有太阳少阴合病的,太阳、少阴同属于表的阴阳,太阳表阳证,少阴表阴证,这是经方六经实质,如原来桂枝汤证,发汗太过,还有表证,但陷入少阴了,形成了桂枝加附子汤证,医经体系是说的太阳少阴合病的,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用的是脏腑经络解读六经,理解这两个不同的体系就可明白。
金凤:请教您一个问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我们都知道是有瘀,寒凝血瘀的我们知道用桂枝茯苓丸,如果是那种阴虚火旺体质的病人,我们该用什么方子呢?
还是要根据症状的反应及病因来看,外邪入侵,会有病位,病性,病势的反应,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我发现还是寒凝胞宫比较多,阴虚火旺比较少,可能跟现代人女性的体质有关,外邪犯后,寒化了,就会表现寒凝胞宫表现,即使有热,也多是寒饮化热,单纯的阴虚火旺比较少,抓住核心及实质,就能比较清晰。
林佳明,林利城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