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中隐藏着的中华文明密码

 中国人非常重视规矩,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方圆中其实隐藏着中华文明的密码。

  北京天坛建于明代,其中作为祭天核心的圜丘坛、祈谷坛和祈年殿皆为圆形的三重坛台建筑。1983年,考古学家在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座距今五千多年的神秘祭坛,同样由三个同心圆组成。

  据考证,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圜丘,而北京的天坛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晚的圜丘,两者相差五千多年。

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圜丘

北京天坛 祈年殿

  远看红山,近看天坛,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传承?而神秘的“三”又代表着一种怎样的理念呢?

  《考古公开课》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从北京的天坛与五千多年前的红山圜丘中解析“方”“圆”中的中华文明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冯时

  三个同心圆的由来

  天文学为农业生产提供时间服务,人们通过看天建立起来了最早的时间体系。在古人看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间点有四个: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而在这四个时间点,太阳的视运动恰好呈现了三个同心圆。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太阳视运动轨迹

  夏至这一天,太阳是从东方的最北边这一点升起来,然后在天上绕过一个弧度,又在西方最北边的这一点落下去。

  在春分和秋分,太阳是在正东方升起来,在天上绕过一个弧度,又在正西方落下去。

  冬至这一天,太阳是从东边最南的这一点升起来,在天上绕过一个弧度,又在西方最南的这一点落下去。

  两分两至时太阳的运动轨迹在天上画出了三个同心圆。

冯时老师在节目现场

  这三个同心圆表现的就是一年,古人把这三个同心圆称作“三天”或“三圆”。

  神秘的“√2”

  在数学上,“√2”是一个最小的无理数,它似乎跟古人并不搭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的圜丘保存较好,考古学家对三个同心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分别是:最内一圈直径11米,中间一圈直径15.6米,最外一圈直径22米。

  计算之后,我们惊异地发现,三个同心圆共同构成了一个“√2”的倍数关系。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圜丘三圆的直径关系

  两腿叠交的墓主人

  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群里,要数第二地点的4号墓规模最大。巧合的是,墓主人头部的朝向正是圜丘的方向。

  墓中的随葬品非常简单,墓主人胸前摆放着两件玉器,头下枕着一个筒形玉器。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第二地点4号墓

  这个墓葬的特别之处在于墓主人奇特的葬式,他两条腿交叠,姿态奇特,在古代墓葬中非常少见。

  用“猪”比附北斗星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的4号墓中,除了墓主人奇特的葬式之外,考古学家还关注到了墓主人胸前的两件玉器。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玉猪龙”

  以往的考古学家都将这种圆润的玉器称为“玉猪龙”,认为该器型将猪与龙结合,极富想象力。

  冯时老师认为,这两件玉器的造型更像“猪”,而不是“龙”,因为它着有非常大的獠牙,而且整个玉器呈现出来的是野猪的形象。那么,为什么要随葬两个“猪”在墓主人身前呢?又为什么是两个?

  冯时老师通过大量的对“猪”这个母题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就是用“猪”来比附北斗星。古人认为北斗星是上帝(至上之神)乘的车,比附北斗星就意味着是比附上帝,足见墓主人尊贵的地位。

(图文转自:“央视科教”公众号)

责编:荼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