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六课总结:美的全息
01 经由颜真卿说“美”
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里,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美的东西,我偏偏欣赏不来?
这里分为两个群体:
一种是业余人士,基本停留在表层。
一种是专业人士,那是了解之后的品味选择。
我们现在只说第一种,好的古董,好的字画,就是看不懂,但是心里又真的好想懂,这种存在于美的追逐的无力感,折磨了很多人。
我们都爱美,愿意亲近美,与此同时,我们找不到理解美的钥匙,哪怕有人给你了你许多完备的解读,给了你最专业的眼光,这份美,依旧没有落在你的心裡.
对于很多人而言,美就是这样只可远观的一种存在。
我试图去理解这样的一个问题:
美的东西,都存在表与里,现代意识里,美更多是一种结果的呈现,是一种易见却不可解的存在。
大多时候,我们接触的美,都只是一个表现,一个视觉化的呈现,无论是语言或者图像,它本身并不说明美的本质。
然而,美的本质却是内在。
美的东西要成为内在,打动别人成为共识,背后有许多难言的部分,这些难言的部分,背后有理性分析,有深刻了解,有心与手的照应。
举个例子,书法课上,我们接触的楷书大家颜真卿,一开始,我觉得他的字真的好丑,然后,我们开始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的耿直,他年迈赴死的决心,开始看见字的筋骨,中直线条背后的生命信念支撑,开始將他定义为"人比字贵”的书家。
做到这一步,颜字对我而言,还不是美。
此时的美,只停留在对于人格影响力的分析上,跟书法关系不大。
再然后,开始了正兒八經的临写,在手的体会中,通过毛笔这个媒介,于颜字中发现了结构的难度,中锋力量的难度,险中求平衡的结字难度,这时候的美,体现为一种技术上的难度。
后来,机缘巧合,要写对联,于是要翻箱倒柜,在网上找各种范例,于是到处都可以看见颜字的身影,甚至于村落里的很多对联,都难免是颜字的天下,这时候,美之余我,是一种落在现实,超越时空的影响力。
當然,得益於夏日六課,對於顏真卿的深入解讀,開始進入一種更加专业一些的眼光,通过浏览颜真卿书法全集,我们不但得以看见他的书体的不同面貌,不同内容,也看见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他的含蓄的深情,跃然纸上的耿直,以及干脆利落的不悔.
不再止步于祭侄文稿,多宝塔,颜勤礼,自书告身贴,还有李玄靖碑,王琳墓志,放生池等等,一个个浏览下来,各有各的姿态,他仿佛变得难以定义了.
接下来,开始走向书法史上的线条,探索第二高峰的形成:对于颜字的形成,大概会有四条线:
颜家的世代篆隶书法底子,颜真卿外婆家的书法积累,颜真卿的老师张旭的风格,以及颜真卿当职期间受到北齐碑文风格的影响.
如果说这算是知来处,那对于颜真卿的高徒们的研究,更是一个延长线,董其昌,王鐸,何绍基,蔡襄,傅山,他们在颜真卿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又是一个个好丰富的世界.
你再问我颜字美不美,我会说真美啊,你若要追问我美在哪里,我恐怕还是说不出来.
对美的认识,理解和捕捉,看起来似乎是感官的,直觉的,但背后,总会有理性的参与,作为一个美的欣赏者,理性代表用心与专注,以及迫不及待的了解与接近.
所以说,很多的美,到最后是一个综合体,美的东西一定是打动人心的,但如何打动你,以及究竟是哪一个部分打动了你,却是因人而异的.
落于个体的美的体验,还需要一份共鸣.
美不是被动接收,美能最终被心灵接收,一定是因为这个东西与观者的生命体验当中,存在着类似的情感联系,你所体会到却无法言说的部分,藏于这些艺术的美当中,于是你的心炫被撩动了。
那些亘古流传的作品,不过就是创作者掌握了众人心中共同的弦音。
作为美的欣赏者,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你首先需是一个心思敏感的人,对于宇宙万物,对于人生百味,有着自己本真的观感,同时愿意去寻求人世间的共鸣,无论这共鸣藏于何处,只要它出现了,那就是一份美的相遇,美的共鸣。
所以,要在博物馆里看见美,不妨先认真做一些功课,带着理性的了解,以及一颗易感的心灵,仿佛奔赴一场令你心动的约会一般,盛装出席.
02 “好古”的真意
我理解的好古,并不是简单的推崇古人的一切,而有些接近带着现代文明,进行一次思想的穿越.
穿越到什么时候呢?
那是一个混沌未开的状态,是老子所形容的玄之又玄的阴阳合和的时刻,是人们的意识刚刚开始萌芽,更多带着敬畏与无知看向自然万物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相比于现在,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所谓的对立观念.
比如,丑的东西,曾经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是人间大美的一部分。
现在的美,却让我们舍弃了很多稚拙的东西,只专注于人类眼光的选择面,这个选择面好小,以至于我们的世界都小了。
意识一旦被注入,就很难改变,让已经在脑海中储存了很多反义词组的现代人,偏偏要去消除二元对立,这个真的很有难度啊,这个“无”将很难做到.
明明满世界都是“有”,为什么告诉我一切始于“无”?
所以,不如我们就从现在的“有”出发,去理解任何事物的一体两面,比如,我们知道美的东西也含有丑的部分,比如礼教,孔子崇尚的礼是翩翩君子之风,是忠臣义士,但它也可能成为文人花架子,或者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又如我们通常都喜欢的高颜值的人群,我却常常能看出其中丑的部分,那份丑,其实是一种时刻在意他人眼光的不自由,以及过于看中自我外在表现的扭捏。
从我们喜欢的东西里面,看出我们不喜欢的部分,这个有难度的。
反之一样,甚至更难.
比如,我们不喜欢的疾病、灾难,背叛,战争,死亡,这些都是跟我们的美好生活愿景相违背的,这些丑陋可憎的事物当中,究竟存不存在美的部分?
当然有的,这里面深藏的,恰恰是看不见的精神,意志的力量,自我拯救的力量,乃至于,生命腐朽的力量。
我们可以常常进行这样类似的观想和实验,当你看多了两面性,你就发现自己不再执着于某一类东西、某一种结果,这大概就可以无限接近消融对立的思想状态了。
如果说,我们的祖先,曾经花了很多时间,把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看,那么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把分开的内容合在一起看.
好古,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向往,或者对现实的逃避,它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纠正.
这让我想到,美的本质,可能也包含着一种回归.
正如重新回到家乡的我,看这里一山一水,夕阳落日,山脉河流,都带着诗意,这和从前的印象是大不相同的,而变化的原因,不能简单用“恋旧”两个字概括,而恰恰,是我这些年的经验,看过的人和事,给予我一种重新看待自然万物的眼光.也因此,在变与不变之间,我找到了美的观感.
03 一本书《朱光潜谈美》
这本书是真的好看,他把跟美有关的问题都讨论了一遍,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可以归结为人生的艺术化.这种提法大概也经常会变成另外两个问题的争论,比如:究竟是应该为艺术而人生?还是要为人生而艺术?
这其实是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即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什么需要去了解美?
农夫需要美吗?
乞丐需要美吗?
盲人需要美吗?
……
或者说,美仅仅是艺术家的专利?
还是普通人的必修课?
追求美,到底需不需要有资格?
退回来说,我们要不要选择做一个美的缔造者,我们终此一生,究竟把这个唯一的“自己”如何呈现,这是一个最大的美学问题,也是最切己的问题,这远比看懂博物馆,看懂颜真卿重要了许多倍.
把自己,活成一件有风格的艺术品,大概可作为一份追求来实现.
如此,美才具有生命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