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元宵节
□ 高炯森(仪陇)
舞龙、耍狮、送虼蚤,是我儿时记忆中闹元宵最清晰的三大活动。
在我的故乡,元宵节称为“过十五”或者“送年”。我以为,元宵节前加一“闹”字,可见元宵是不能寂寞的,愈闹才愈有节日的气氛。在我小时候,舞龙、耍狮总是在集市上表演,几乎不进村子,那年月,农村人家哪有余钱打发呢?于是,到集市上看舞龙、耍狮,便是我们小孩子的一种向往。耍龙的人,早早就要扎好“龙”,正月初一出门,挨着一个个乡镇表演去,一直到正月十五晚上,所有的表演过的“龙”都要聚在一处烧毁,遥想那大火中的爆裂声,是一种怎样的壮观。
舞龙、耍狮的过程便是热闹的高潮,锣鼓一停,耍龙的就大声吼:“龙进门,家和万事兴;龙出门,万世享太平。”耍狮的也大声吼:“狮进门,有金又有银;狮出门,四季都安宁。”主人就或多或少地打发一些钱。
因此,在村上家家都玩得起的就只有“送虼蚤”了。那一天,很多小孩聚在一起,商量着要把虼蚤送到河对面人家去,有经验的老人就会传授我们方法,把房屋周围的枯枝败叶扫拢来,盖些松枝柏桠,再扫些地灰,撒在上面,下面用干松毛燃一个火堆,待浓烟升起时,用扇子把烟向河对面扇,一边扇一边手拉手围着火堆转圈,边转边一起大声唱《送虼蚤》的歌谣:“虼蚤公,虼蚤母,对河请你吃晌午。酒也有,菜也有,把你胀得拖起走。”我们边唱边笑,没料到河对面各家的孩子们也做着同样的事,即使年年这样送,那时虼蚤仍然多。
当年舞龙、耍狮的人,现在大多苍老了。与他们谈到当年的旧事时, 他们不住地叹息:“那几年,想挣几个油盐钱,难哟,都把我们叫龙讨口子(乞丐)。”耍狮子的接上话:“连着跳那么几天,停下来就腰酸背痛,有几个乐意挣那点辛苦钱哟?”
现在的乡镇集市上,早没有了舞龙、耍狮的踪影,农村的孩子也早就不表演“送虼蚤”了。精准扶贫过后是乡村振兴, 对渐渐注重生活质量的老百姓来说,哪可能还有虼蚤的立锥之地呢?元宵时节,无论城乡,更多的是一家人热气腾腾地吃着汤圆,偏远一点的地方,还可以放几挂鞭炮,就这样把年热热闹闹地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