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管理境界
老子为我们描述了四层管理境界,最高管理境界是“太上,下知有之”。老百姓就知道有领导者这个人而已,但是我跟他不发生关系,领导者制定规则,我在规则里去做,我会做的很好,这是最高境界,领导者隐身于背后。
“其次,亲誉之”,第二境界领导者是榜样;
第三个境界“其次,畏之”,被管理者害怕管理者,他很有威严,用奖惩制度去管你等等,这个是道、德、法三个层面中法的层面。
不入流的管理境界,老子说是“其下,侮之”,就最下一层老百姓侮辱他,不相信他,“信不足焉,有不信”,因为你这个人没有信用,没有任何信誉可言。
老子接着又描述了那种最高管理境界什么样。老子说“犹呵,其贵言也”,犹是犹豫的犹,这犹字是像猴的一种动物,一种猴类,这种动物非常谨慎,刚下树下到一半,听到人声又回去了。最高境界的领导者做事也是非常非常谨慎。“其贵言也”,他的每一句话都非常重要,但是他不轻易说,他说出的话都是很重要的,所以特别珍惜自己的言语,不会轻易滥用,“犹呵,其贵言也”,做事小心谨慎,说话不轻易发表言论,但是一发表言论就都很重要,很珍惜自己言论的这种领导,这是境界很高的。
有的领导就不会这样,他会不断干预,这种领导认为我自己最聪明,我最厉害。比如告诉下属写一个报告,下属一写报告,过十分钟过来看一眼,他在你后面看,一看这话不对,写的不得当,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写,告诉你之后,说“你接着写,你领会我意思了哈,我相信你,我充分相信你一定能写好。”走了,过十分钟,你说他相信您吗?又来了,一看“这句话写的也不对,这句话要怎么改怎么改,我告诉你怎么写,好的,你就写,我相信你的能力,好好写,小伙子好好干。”他又走了,过十分钟又来了,您说这报告还不如您自己写呢,你嘴上说您相信下属的能力,但实际上您打心里不相信,不断地去指点,有的时候一看“方向不对,往左边来点,向左一点,左边一点”,再看“不对,有点偏了”,第二天向右走,第三天再一看“你这个写的不对啊,应该向左”,这样来回调整。
所以有的员工跟我讲,我们领导第一天让你向左边拐,第二天让你向右边拐,这报告就没法写,第三天又向左边拐,他把前面给忘了,第四天又向右边拐,他太忙了,每天看很多文件,您这文件他看一眼就不对,方向错了,员工说怎么办呢?我就不改,他说了我也不改,领导压根没看出来我没改,因为领导每次看的都是新的,感觉都是新鲜的,结果到最后领导反而就说“对,你这个写的好,你这个写的很好,你看改来改去,按我的方法改来改去,还是改对了吧”。
实际上人压根就没改,说明员工可能会写好的,按您那么来回改,可能都改偏了,最后还是员工写的是正好的,所以这样的领导就是觉得自己聪明,最后造成:第一,员工得不到锻炼;第二,自己疲于奔命,不断应付细碎之事,没法想大事。所以您说诸葛亮怎么累死的?军中大小事务,事无巨细,一概都自己处理,结果不断干预、不断干预,把自己累的消耗殆尽,所有精力消耗殆尽,最后这个人去世了,多可惜啊。
所以老子说最高明的管理者“犹呵,其贵言也”,老子接着讲“成功遂事”,就是这事成功了,这工作做完了。通行本是“功成事遂”,甲乙本说的是“成功遂事”,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就来说“成功遂事”。《道德经》接着说,“而百姓谓我自然,”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自己然也,自己如此,也就是说这样管理境界之下的老百姓,即被管理者,把工作做完了以后,老百姓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自然而然去做的,跟您没什么大关系,本来就应该如此,我们这么做完就应该如此的,这就叫“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人说的是我们自己做的,跟领导没关系,大家说那领导功劳在哪呢?人家领导隐身于背后,人压根就没想要功劳。每个老百姓,你管理的人,都是变成自然而然去做事,做完了都成功了,您说这领导能不成功吗?所以领导看透这些了,人家就隐身于背后,不会去干预,这种境界老子认为是真正高的管理境界。
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中医故事,这中医故事讲的是扁鹊,说这扁鹊家是三个兄弟,扁鹊是最小的,有一次魏文王就问扁鹊,说你们家这哥三个都是学医的,你们哥三个谁的本领最大呢?
这扁鹊就回答了,他说我们家哥三个,我大哥老大他本领最大,老二其次,我的本领最小。
这魏文王就奇怪了,说不对啊,你大哥本领最大,那为什么我们都没听说过呢?没什么名气啊?而你说你本领最小,可是你名满天下,谁都知道你啊,为什么呢?你讲讲道理。
扁鹊就说这道理,他说我大哥的本领是疾病还没形成的时候,他就一看你的神色等等就识别出来了,所以当病气还没有凝聚的时候,就开始调理,所以这患者没有任何感觉,这病还没形成,病气就散了,患者没有任何感觉,觉得没问题,我身体就这么好,您给我吃的这药可能有用可能没用,但我身体确实很好,你看我很久没病了,这是我大哥,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没病,所以我大哥治的病,治了好像跟没治都差不多,所以他的名气就在我们村子里有点名。
我二哥治病在皮毛,病刚形成,在皮毛的时候,他就给你干预,所以病很轻就给你解掉了,所以他的名气在我们乡里那边名气稍微大一点,但也就在我们附近有名气。
我就不一样了,我治的病都是等病已经成了,已经深入骨髓了,已经很厉害了,那这时候我要割开皮肤,又给你做手术,又给你缝线,又给你扎针,又给你熨烫,各种汤药下去,这人都快死了,被我给救活了,所有人在边上看的都瞠目结舌,伸长了舌头,瞪着眼睛,说哎呦我的天啊,这才是真正是高明的医生啊。扁鹊说,所以我的名气最大,闻名全国。
您听完这故事,您感觉是不是跟我讲的这管理境界有点相关性,那种真正高明的管理者,隐身于背后,他设计好制度,大家去做,做完了大家感觉跟这领导好像都没什么关系,是我自己做的,我努力的结果,这是他制度设计的好,真清醒的人要懂得这道理的,最末流的会不断地去干预,“这是我的功劳,我要去做,我告诉你怎么做,我给你指导,我告诉你我聪明,我有经验,我这个经验很丰富”,不断地干预。这种干预结果未必是好的,有可能有的时候好,但有的时候未必好,那么最后结果一定不好,为什么?因为团队成员得不到锻炼,您精力分散,没有把精力放到最重点的事情上,所以这种境界就跟扁鹊看病治疗要死的人时一样,已经用很大力气,但收效甚微了。
所以大家看中国古人的智慧了不得,人家就把这管理讲的很透彻,怎么去管这人群?怎么去管一个组织?人家讲的非常透彻,这种境界区分了以后,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们应该怎么提升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生活中,如果您懂这个道理了,您可能就会做的更好。
比如教育孩子,有的人教育孩子是事无巨细的全都干预,你什么时候吃什么饭,先吃哪个菜,再后吃哪口饭,你再吃这个菜;做作业先写这个,后写这个,不断干预,然后你要喜欢小提琴,小提琴如何好,你要去学跆拳道等等,这都是您的干预。真正的高明的家长怎么样呢?我把你带到这个环境里面,让你慢慢的喜欢,让你一点点喜欢,然后觉得你喜欢,有这个天分,我去启发你发展,这样的家长是高明的。前边那种家长往往让孩子都烦的不得了,往往他所希望孩子学的东西,因为他不断干预,反而孩子是最讨厌这东西,一辈子都恨它;后面的家长,他会创造环境,润物细无声,一点点让你去接近这个东西,启发你心中对这个项目的喜爱,慢慢培养你的兴趣,这样的孩子一旦他这个喜爱的想法萌芽了,兴趣得到发展了,这样的孩子很快就会在这个领域越做越好。
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老子讲的这些境界我们依然是可以用的,这章最容易出错的是,一般人都把这“太上,下知有之”给解释成无为而治,说这人无为,什么都不做,任凭老百姓自己发展,不是的,这是对《道德经》的一个最大的误解,不是真正的无为。人家是制定规则,制定制度,让你在制度里去发展,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好多人以为这种领导者无为而治,什么都不做,顺应自然之道,大家自己做去吧,没那事,您那叫放羊,您那叫把大家都放到野人的状态去做事,那是不行的。人家是制定制度,制定规则,大家在制度里面去发挥就行了,会做的很好,然后这领导者,因为没有他自己的利益在里面,他隐身于背后,所以他不为自己去捞取,这种状态叫无为,但是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这是对这章最容易解错的地方。
很多专家在这解呢,都把“太上,下知有之”解成是无为而治,是不干预老百姓,什么都不做,这是错的,一说什么都不做就是错了,人家是制定规则,让您在规则里去做去,做的很好,发挥的很好,自己却隐身于背后,这是《道德经》真正的道理。